安居此刻吧,此刻就是家:开创半途主义的著名作家唐国明咋如此说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8 15:50 2

摘要:唐国明, 于2011年开始发表、2016年出版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里、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做出了纠正了前八十回文本中的1000多个错误,根据脂批本补全了第21回,以考古复

安居此刻吧,此刻就是家:哈哈,这话是开创半途主义的著名作家唐国明说的一句废话吗

唐国明, 于2011年开始发表、2016年出版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里、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做出了纠正了前八十回文本中的1000多个错误,根据脂批本补全了第21回,以考古复原方式,删除了第67回不是曹雪芹的文笔,正文中带精选脂批、文句汇校标注、词句注释、难字注音本的《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这部大书。此外,为传播自己的理念,唐国明于2019年和2022年陆续出版了《零乡》大部分草稿《鹅毛诗》和《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2018年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自2013年成名后,多次因学术主张、作品出版、文学话题登上热搜,最热时,一次光微博热搜阅读量就是1.2亿。

【半途主义就如前所未有的给世界带来“鹅毛风范、长风情怀”精神的唐国明,最初以《鹅毛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出版了成熟部分的《零乡》一书中表达的那样: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学者、诗者、智者,。

集找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前所未有地发现论证了两组项数相同数差为1为2的连续数之和的数差规律,开创鹅毛诗、半途主义、诗意流成就于一体;集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于一身的著名作家唐国明作品

本书作者唐国明在2021年7月21日至2024年5月18日以题为《关于半途主义的一通废话:安居此刻吧,此刻就是家》废话自己的半途主义

(1)、

如今我们的家已不在故乡,只在奔波的路途上。远方就是此刻,此刻就是远方;我们只能坚守此刻。于广厦千万间中租一小屋,于众生万千中图此刻安宁。

只要心灵富有,一分钱没有也是富人。

是天空劈开了我?还是我劈开了天空?为何我要离开天空,重回大地?

时空是无限的,我们只能从1时空进入2时空,从2时空进入3时空,去抵达那个想抵达又抵达不了的无限。

时空是瞬息万变的,在无穷无尽的时空中,在确定与不确定中,不管你在哪都是在半途之中,都如处在无归的零乡之处。

一年活在四季里,一个季节活在3个月里,一个月活在30个日子里,一日活在12个时辰里或24个小时里,一个小时活在60分钟里,一分钟活在60秒里;我如一个白日梦想家,生活在此刻里。

我们睁开眼就是白天,闭上眼就是黑夜;哈一口气就是夏天,一吹气就是冬天。

我们不能跪在权威的脚下做奴隶,我们要顶天立地的去追求真理。

(2)、

此刻、此处就是我们的归属。

简洁明了,质朴淡雅就是最好的自己。在无归之时,此刻、此处让我们拥有了归属感。

有时我们1是1,2是2;有时我们又是1又是2,又是1与2的组合12。

我们既是老家的过客也是他乡的过客。作为过客的我们,天下就是我们的故乡。

你拥有实有,我拥有虚无。爱因斯坦说:不是所有有意义的事情都能被算出来,也不是所有算出来的事情都有意义。

我们不能成为未来的自己,我们只能成为此刻的自己。此刻,我缺的不是时装,我缺的是一件自己的衣服。

住我所住,做我所做;谈我所谈,食我所食;穿我所穿,看我所看。我只是此刻的一部分,不是未来的一部分。此刻就是时尚,时尚就是怎么使自己与此刻发生联系。

真正的作家是为自己写作,不为读者写作。

大数就是由0、1、2、3、4、5、6、7、8、9组成的。大数有始但无终。大数如道,总在途中。

0、1、2、3、4、5、6、7、8、9就是万物本源,由这个本源生出了无穷无尽。

万事万物总是在不断变动。我们是什么,我们是变化无穷的0、1、2、3、4、5、6、7、8、9;我们是什么,我们是26个拼音字母,我们是构成字的笔画,我们是构成语句篇章的常用字与单词。

人要么是圆周率π,3.14159……;要么是3.333……。

我不是1,我要做2;我不是2,我要做4;我不是4,我要做8。2的半途是1,1是2的半途。

永远像风一样,极简就是高级。时尚就是此刻。衣服是我们的房子,你穿的就是你的此刻;你的此刻就是你的帽子、衣服、裤子、鞋装扮出来的样子。

(3)、

没有人发现唐国明,唐国明发现了自己。除了唐国明外,谁也管不了唐国明。

我是一棵沙漠里长出的树,我只能守住我8平方米的高贵领地。

在一个无穷大的数面前,我们渺小得如一个无穷小的未知数。

有的人的人生是1除以2的n次方,有的人的人生是2的n次方。

就如同a+b-b=a、a-b+b=a;我们就是如此地在增减变化;寻找自己的样子。

习惯用字母文字表达的偏数学科技思维,习惯用象形文字表达的偏文学艺术思维。换句话说,用象形文字书写的,善于文学、诗想、技艺;用字母文字书写的,善于数学、哲思、科技。

由无到有如同0、1、2、3、4、5、6、7、8、9……;由有到无如同……9、8、7、6、5、4、3、2、1、0。

文化就是在无用中,无意识无目的地对你发生作用的那个东西。

死是换另一种方式活着,死亡是从生的梦中醒来。

从这一刻转变到下一刻,我们总是不断在时空中转变。

因为我有一个鹅毛体,所以生长出了鹅毛诗。

(4)、

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

月光就如同月亮从天空放下的裙子。面对大地面对你,我最后留给你的,除了万古流传的书籍,不过是一块墓碑而已。

我只想写一本书,让我与我的书成为所有人的船。

每个作家都想成为一座让一代又一代人进入走出的图书馆。

我们处在一个不断变形的世界,而不是一个定型的世界,所以如在半途。

我在改变世界,世界也在改变我。世界在改写我,我也在改写世界。

因为不完整,要寻找完整,所以永在途中残缺地呈现自己。

我们被一只无形的手赶出家园,扔到路上,让我们一无所有地在无归之中,去到创造安身立命之所的途上,把我们永远置于无归的半途状态中,让我们永远处在零乡的焦虑里,狼吞虎咽地忙碌、劳作。

(5)、

有的文明是围绕此刻这个此岸来敞开的,有的文明是围绕未来那个彼岸来敞开的。

世界上最好的香味是书香味,世界上最香的香味就是书香。

零乡状态就是定居在漂泊的感觉里。

有的人是一个活死人,有的人是一个死活人。

尤其为利禄等死,不如为千古留名而生。

经典就是那些总是与此刻同在的书籍。

改朝换代改变不了群体的命运,只有文学艺术思想孕育出来的科学技术生产的力量才能改变群体的命运。只有文学艺术这个母体才能诞生科学技术这个婴儿。

不是神创造了人,是人创造了神。

我们来到世界就开始出租自己。活着就是为了哪天能死。

我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与万物共生,同天地一样长久。

这一刻你在这,下一刻不知道你在哪。

我的鹅毛诗是长出来的,不是震肉动骨地想出来的。

(6)、

世事轮回不过如此,要么是“0、1、2、3、4、5、6、7、8、9、8、7、6、5、4、3、2、1、0”这样来回;要么是“9、8、7、6、5、4、3、2、1、0、1、2、3、4、5、6、7、8、9”这样循环。

面对无穷,人的认知永远是有限的,是永远停留在半途上的。

我的鹅毛诗是一种把诗歌从下半身拉向清风明月中去的诗歌。

假如我站出来总结自己,我会如此说:一座山,一个人,一部《红楼梦》,一本先以《鹅毛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出版《零乡》成熟草稿部分的,一个在向阳坡下与清风明月为伴的传奇。

即使每天我早晨喝鸡蛋茶,午后吃一顿饭,夜晚啃清风骨、吃明月肉、喝长风酒。不管明天我还存不存在,也是一个随意而动,自然成音的诗人。

哲学是在讲一个道理,而不是在讲一个真理。哲学不是真理,只是我之理。

你在一个他乡,这个他乡的过去、现在、未来正在与你没有关系,你只不过是此处途中过客。你只能拥有此刻,你的财富就是此刻。

现实的阴沟,无归的远方,理想的诗意,丰收的大地,梦里的星空,这就是我们一生的东西。

我们有几个能逃出洪流自己成流。我们总是处在未知的半途之上,未知总在迎面走来的路上。

你是木石也好,是金玉也好,世俗就是一个坟墓,进一个埋一个。

《红楼梦》以一朝一代的故事,写出了万世万代的规律。

(7)、

我不是万能,我是有可能。把白日梦变成了现实的我,有人说我的上半身与下半身都是失败的。有人说我是一座山,一个书院,两座大学,孕育出的一个奇才。在人人如部摄影机围绕钱推拉摇、跟移升降的世俗里,即使我无数次强调:“我没有努力挣钱,只努力千古流传。”也被人认为我如嵇康一样犯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轻时傲世,不为物用,无益于今,有败于俗”之罪;认为我是一生事业付清风,不过是重复了千古文人的命运而已。

我把一个又一个唐国明当成一个又一个女人,孕育出一个又一个唐国明。我如清风从8平米内吹起,吹向千万年外的时空里。宁做有妻、有儿、有女、有房、看得起病、上得起学,贫困国家的鬼;不愿做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娶不起老婆,富有国家的人。

人生是由无数个此刻构成。这一刻总会被下一刻吞吃,1总会被2吃掉。世俗在吞吃着你的过去、现在、未来。过去、现在、未来都被此刻吞吃了。

此刻我是作家唐国明,此刻我是鹅毛诗人,此刻我是红楼梦中人,此刻我是半途哲人,此刻我是自由古体诗人,此刻我是明月清风中人,此刻我是一餐饭先生,此刻我是岳麓山公子,此刻我是盛唐公子,下一刻我是什么!

此刻在途上就是我们的状态;在此刻与在途上就是半途主义哲学的注脚。

万有总处于增减的途中,我们就像一个处在途中的未知数。我们是一群呼啸而来,呼啸而去的途中人。

面对多情饵、绝情钩,断情杆、忘情漂,流水血、鹅毛骨,明月心、清风肉,我只想焚香、品茶、听雨、赏雪、候月、喝酒、看花、寻幽、抚琴地过日子。

江海中的水就是流动,人的存在状态就是永在途中。

以前离我最近的是看牛山,离我最远的是岳麓山;现在离我最近的是岳麓山,离我最远的是看牛山。

花以不同方式开放,却以相同方式消失;人以不同方式出生,却以不同方式死去。

死亡是你留在了上一刻,没有走到下一刻来。在一个速变的时代,我们只是在途中,我们只是在此刻,我们的前方没有彼岸,只有一条看不到尽头的路。

此刻只能归属此刻,此刻就是无归之归。此刻我们在活,我们活在此刻。

一切从此刻出发。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此刻。我们没有过去,我们只有此刻;我们没有将来,我们只有此刻。安居此刻吧,此刻就是家。

我要什么,我想要什么,我能要到什么;我是我的又不是我的,是超越我的,我是大家的,我是整个人类的。

造福后世就是用此刻对未来负起无限责任。

(8)、

一切为下一刻在坚守此刻。此刻在生活,生活在此刻。我们总是一个活在此刻老是过时的人。

相对于此刻来说,下一刻就是一个未知的黑洞。

有的人在过理想的生活,有的人在过世俗的生活;我只在过此刻的生活。

向生而死的我们,一生就是被一个又一个此刻吞没的。

人走得出过去,走得出现在,走得出将来,走不出此刻。

我是风,我此刻是风;此刻没了,我就没了。

应有全有,无所不有,也是一无所有。

世界有两种文明形态,一种叫杀父文明,在自由、民主、平等三片风帆下执着创新;一种叫克子文明,在忠孝、等级、专制三座大山下一味守旧。

我不在这里,也不在别处,只在路上。

天空是让我们抬头仰望的,道路是让我们低头一步一步去走的。

(9)、

暴徒用枪指着歹徒说:此刻,你没了。歹徒说:此刻没了,我成了历史。暴徒说:你没历史,你只有此刻。歹徒问:我的过去、现在、将来呢?暴徒说:你没有过去、现在、将来,你只有此刻;枪一响,你连此刻都没了。

(10)、

故乡就是如妈妈一样孕育过自己的地方,离开故乡后,故乡只在奔波的路上。

人与人之间,人与集体之间,最正确的关系只是契约、合同、与法律的关系,不是上下、雇佣、主仆、从属关系。

我有个清肌月骨的身体,还有一个与时俱进表述半途主义的头脑。

我们是一群被扔在半途上的青年,我们是清风吹出天空的一轮明月。

你真正想念的故乡永远在前面,永远不能抵达。

金钱是精神与物质价值的抽象体现。

有人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劳累着;有人为钱权名利诗酒花奔波着;有人面对天地,吃着清风明月肉,喝着闲云流水汤,以清风为意、以明月为象,霞思云想着;有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有人抛弃仙娥美姬,苦历千山,历经万水,只为一个痛快。

读得起书,做得起梦,讲得了理,写得起万世书的人;就是吃清风明月肉、读闲云流水书,不失长风情怀、已具鹅毛风范的我。

(11)、

脚底下踩过泥的人,才知道路怎么走。

世界是由无数个1组成的,我就是那个1。

因为总在半途,所以总在途上;因为总在途上,所以永在半途;我们的命总是如此的无归。

艺术是用象表意,文学、数学是用意表象。

好的作品不但要有表述形式的创新,同时也得有思想内容上的创新。

有的人是用数学思维做哲学,有的人是用文学思维、诗情血气做哲学。

我如飞矢不动一样永在此刻。我们总是在途上丢失了自己与原有的东西,我们在一个又一个此刻做着一个又一个难以相同的自己。

此刻,有过去的此刻、现在的此刻、未来的此刻。

此刻是我们走不出的一个圈。此刻是由上一个上一个无数个此刻创造出来的。

只有一个又一个此刻在抽打着我,才让我有活着的感觉。

故乡没了,没了故乡,我们只有在无归与无意义的零乡中活下去。

因为无归,所以我们在路上摇滚。

我们总是处在从此岸到彼岸的途中,总处在无归的状态。

因不满意一个又一个此刻,而渴望下一个又一个此刻,所以我们永在无归的途中。

我们不断走在逃避死、向生而生的途中。我们就这样在一生逃离死亡的途上获得生。

要这个要那个,要来要去,我们不是要到生,就是要到死。

形似清风明月、神如暗香浮动,是我们精神长相最好的表述。

我们创造了此刻,此刻创造了我们。我们总在此刻等待下一刻。

(12)、

时世创造了我,我创造了时世。我们创造了世俗,世俗又创造了我们。

我们活在今天,不是明天。到处都是我们的家,到处都没有我们的家。我们总是在无归和不满之中,从路中来,到路中去。

文学与数学是一切文化之父母。艺术是艺术家精神思想意识的投射。科技是有用之用,文学艺术是无用之用。

把复杂的简单,把深奥的浅显,让人好懂,才是大学问。

此刻就在此刻转瞬即逝、转目即无。我们就在此刻的漩涡里,成就了一个又一个此刻。

此刻没人知道你来,没人知道你是什么,只有你知道你自己此刻在路上,不知归于何处。

我们就像一个只拥有此刻、拿枪走上前线的士兵。朝一个又一个白天,一个又一个黑夜走去。

即使世界“弃我如金木,眷我如水火,葬我于尘土”,在无归中的我们,只有此刻是我们够得着的。

此刻生此刻死,此刻在;脱离此刻就是虚无。此刻之前与此刻之后,对于我来说就是空无。

我们被欲望,推向了一个又一个无归的此刻。此刻我们总是处在为衣食住行奔波的无归状态之中。

此刻总在这里。此刻无为,此刻无所不为。这一刻你活着,下一刻呢?这一刻你功成名就,下一刻呢?我们生活在此刻,不是生活在别处。对于一无所有无归的我们,只能一刻一刻的活。活一刻算一刻,在路途上走一段算一段。

无归的我们走在一条无归的路上,我们只有向前的来路,没有回去的退路,所以我们只能向前看。

每个人都想走远一点,一直像鹅毛一样飘着,像风一样朝远方吹着,因为停下也没有归属感。

对于我来说,归属或许就是一个囚牢,飘着也许是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尤其停下来找个归属,像个囚徒活着,不如走在途上,像王一样的走着,走向远方。

我从何处来到此刻,此刻我又要到何处去。

我们的人生像水一样,总处在固态、液态、气态变化的无归之途中。我们总是行动在改变自己与世界的路上。

(13)、

我们此刻不是在活着逃避向生,就是在活着逃避死。

此刻不能终结罪恶的世界,只能终结受苦受难的自己。

我们不过是在重复着“结婚、生子、等死”;人类一直在循环着“结婚、生子、等死”。

此刻在结束此刻。此刻开始、此刻结束。

(14)、

他乡是你要走过的此刻。此刻是一切结出的果,也是一切开出的花。

天才在从0到1的创造,人才在做着从1到99的事情。

走入此刻,走出此刻。时间用流逝的力量将一切推向此刻,让一切呼啸着来到此刻。我们在此刻降生,在此刻死去。我们一生就活了个此刻。

经典就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经典就是具有无穷无尽的此刻性。

我们不见过往,只见此刻。你活在你的此刻,他活在他的此刻。

可见与不可见的都在此刻。远是此刻的远,近是此刻的近。

此刻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此刻,我们都在面对此刻,度过此刻。

你此刻走在什么路途上,你就是什么。

一切在此刻呼啸结构,一切在此刻呼啸解构。我们的一生都是在此刻度过。我们只是此刻的过客。

(15)、

我们只能从此刻走向未来,不能从此刻回到过去。此刻就是我的全世界,全世界都在你的此刻。我们只有此刻。

在途上的我们,总是背对过去,面向此刻。

一切成就了世界此刻,一切也毁灭了此刻世界。

不管你走到何处,你永远面对着此刻的那个未知。

我们总是不止于此地在途上走着。

我的房间里塞满了我与书,回荡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呼喊与嚎叫之声。

(16)、

人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的未来与已失去的过去,而是正拥有的此刻。

生活只给我们追问的权力,而永远不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尽头没有尽头,永远没有永远;时间即使无穷无尽,我们只能拥有此刻;空间即使无限,我们只能看到眼前所见。此刻是无限的体现,无数个此刻成就了此刻,就如无数滴水聚成了此刻在你面前流过的河流。此刻我们不是成为了什么,而是不得不成为什么。别人叫我们无为,是为了达到他们能让我们无所不为的目的。

世界成了工具在制造工具的世界,我们成了我们互相工具化的我们。

(17)、

此刻呼啸而来,此刻呼啸而去,此刻在呼啸嚎叫。春耕、夏种、秋收,早出晚归;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成就自己所面对的此刻。此刻是起点、中点、终点的聚合。此刻让此刻世界显示了出来。

当我们问“我从何处来,我往何处去”时,我们就已经彻底成了一个无归的半途主义者。

人生就是一个自杀与他杀的过程。大多数人在50岁之前是向生而生,50岁之后是向死而生。

我们总是从此刻向此刻不断地运动变化。我们向此刻而生,向此刻怎样去在的挥霍此刻到不确定的死。

与昨日一样,今天也是平淡无奇的一天;与今日一样,明天也是平淡无奇的一天。

我们总在以削肉剔骨的行为,整日埋首纸堆,熬到白头,耗到齿落,以一纸之精神,身如明月白玉,心如清水清风地向往着那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世界。

以《鹅毛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之名出版了大部分草稿的《零乡》,是以小说为名阐释了唐国明半途主义哲学的百科全书。唐国明可以说是一个将哲学、数学、文学融为一体的作家。

《诗经》中的诗句,没有诗官的收集,没有孔子的删选,早已烂在了田头山里;诸子百家在各国四处奔走,争鸣不已,许多年后才有他们思想的流传;屈原被放逐写出《楚辞》,被打入监牢的司马迁,在无归之中写出安放自己灵魂的《史记》,写出了《项羽本纪》千古流传的篇什;陶渊明辞官归回故里,才有了山水田园的诗句;一生做不到官的李白、在战乱中的杜甫、被不断流放的苏东坡、家庭女子李清照、写不入流小说的曹雪芹,都是从不起眼的水滴成了千古奔流的大河,成了一种看不见的力量。

(18)、

诗文具有鹅毛风范肉、清风明月骨、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著名作家唐国明,即使被天下辜负,但他没有辜负天下。比李白更自信的著名作家唐国明,其发出的声音把山都推开了,把天空与大地都推开了。

用物质养身,用精神文化、身份、名誉成就养心的我们,活在习以为常的话语言说的礼与理中,成了理与礼构筑出来的风俗奴隶。

能闭上眼睛,不能闭上耳朵的我们,活在被奉为圣贤言说的理的泥潭中,难以自拔。

世界在变动,我们也在变动,所以我们与世界都在途中。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如同一个不存在的人。你虽然存在,但不可见;你默默无闻,你来过这个世界,等于从来没有来过。你穿上职业制服,你就不存在了,你就成了血肉机器。

我们被永远困在一年四季里、一月三十日里、一天二十四小时里、一分六十秒里。困在宇宙里、困在地球里,困在自己的国里与家里,困在此刻里。

我们被消费、被消解、被无归、被半途、被压迫、被剥削。我们只在此刻。

你所面对的过去、现在、未来,不过是你在此刻看到的过去、现在、未来。此刻是你,你就是此刻,你只要此刻。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半途主义是由著名作家唐国明提出的哲学思想与文学观念。其核心观念是:我们都是途中人,此刻我们都是一群在途上去成就自己和天下的人。

他经典的表述为:“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唐国明通过已经发表、出版大部分草稿的《零乡》,以诗意流方式融合诗、文、史、哲、数理,将半途主义具象化为对“归属感缺失”与“人类永恒漂泊”的哲学反思,形成了独特的“鹅毛诗式的诗意流半途主义废话”文学风格。

半途主义认为人生与世界处于永恒的变化与过程中,既无绝对的起点也无绝对的终点,一切皆在“途中”。

人作为“途中人”,既不属于过去、现在或未来,也不拘泥于故乡与他乡,而是始终处于半途之上。生命的价值在于“此刻”,即“除了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在千难万险中,以鹅毛风范、长风情怀,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

每个人都如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一样,心中都装有一个精神上的皇帝。在《零乡》这书中,主人公唐国明是以自己为自己的皇帝,士兵是以皇帝为皇帝。

一个忠于自己的皇帝的士兵,一个不失鹅毛风范骨、长风情怀心,开创鹅毛诗、诗意流、半途主义,找到《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写有《零乡》、忠于自己理想的作家唐国明,与一些神神色色的人,以长城要塞为中心,共同交集出了一部从古至今,跨越几千年的话剧一样的、百科全书式的史诗。整部作品以鹅毛满天的方式,以诗意流的形式,讲述了永处半途之上、永处无归零乡状态的“我们”,为了一个归,一个此刻又一个此刻艰难奋进到今的历程。

唐国明的《零乡》是一部融合自传、哲学思考与诗意表达的长篇作品。该书被视作“诗意流”与“半途主义”文学的开创性实践,以独特视角探讨人类普遍的精神困境,被称为“一部关于我与我们被零乡的书”。

作为“百科全书式的自传小说”,《零乡》结合了文学、哲学与数学思维,通过碎片化的废话叙事展现个体在当代社会的生存困境。书中包含2019年、2022年前后出版的《鹅毛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指出人类处于“无根、无确定性、无依靠感”,“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的状态。提出“我们都是途中人”,“此刻才是我们唯一的归宿。”透露了作者以“考古复原”方式训练文本的能力,并尝试将他人文本改写成理想版本,展示创作过程的思考。

部分内容涉及作者在程本后40回发现曹雪芹文笔的基础上,对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考古复原、纠正前80回错误、删除非曹雪芹文笔的经历。

从文学哲学上说,“零乡”是唐国明开创的一个词。

提出了“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此处”的哲学观点。

通过“零乡”这一概念,道出了,人类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此处的状态,以及人类在“重复在此”里,不得不把此刻此处作为归,归于一个又一个此刻此处的哲学主题。

2025年3月14日安徽全椒县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好书推荐”发布了何章平先生写的《在喧嚣中觅得诗意栖居:》一文里——称唐国明为“都市生活的诗人哲学家”。称《零乡》一书“书中的每一页都闪烁着智慧的熠熠光辉,每一章都蕴含着对生命本质的深度叩问,如同镜子一般,清晰地映照出我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困境。”

唐国明2016年出版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找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的书。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唐国明在前人做出的文本成就基础上,纠正前80回文本中的不通、删除第67回中不是曹雪芹的文笔,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找到的80回后曹雪芹文笔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再现出来,无限真实地再现曹雪芹生前完成的百回《红楼梦》。——《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编辑

唐国明,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学者、诗者、智者; 集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于一体,集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开创鹅毛诗、半途主义、诗意流成就于一身的著名作家。在《钟山》《诗刊》《鸭绿江》《延河》《星火》及其他国内外书报杂志上发表作品近100万字。于2011年开始发表、2016年出版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里、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做出了纠正了前八十回文本中的1000多个错误,根据脂批本补全了第21回,以考古复原方式,删除了第67回不是曹雪芹的文笔,正文中带精选脂批、文句汇校标注、词句注释、难字注音本的《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这部大书。此外,为传播自己的理念,唐国明于2019年和2022年陆续出版了《零乡》大部分草稿《鹅毛诗》和《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2018年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自2013年成名后,多次因学术主张、作品出版、文学话题登上热搜,最热时,一次光微博热搜阅读量就是1.2亿。

另外,在数学上,唐国明前所未有地发现论证了两组项数相同数差为1为2的连续数之和的数差规律,如1、2、3、4与5、6、7、8;这两组数之和的数差就是项数4的平方16。如2、3、4与5、6、7。这两组数之和的数差就是项数3的平方。如2、4、6和8、10、12,这两组数之和的数差就是数差2乘以项数3的平方。

来源:作家唐国明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