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交媒体上,不少家长分享了孩子近期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过程,感叹这个病毒来势汹汹,甚至比新冠、甲流可怕,更加让人忐忑不安。
“又发热了”
“这次是咳嗽厉害”
“跟拉风箱一样,又有点像哮喘”
最近,不少家长被另一种病毒“吓”到了。它就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家长分享了孩子近期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过程,感叹这个病毒来势汹汹,甚至比新冠、甲流可怕,更加让人忐忑不安。
一、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呢?
桃源县人民医院介绍,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属于肺病毒科的正肺病毒属,是一种RNA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主要引起6个月以下婴儿患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是世界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
尤其对早产儿、患有先天性疾病或原发性免疫缺陷的婴幼儿造成的疾病更重。也会引起较大儿童和成人的鼻炎、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近年来研究发现可引起成人、中老年人及免疫抑制患者下呼吸道感染。
二、为何反常季节爆发RSV感染?
RSV感染在全球呈广泛流行,受地理位置、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影响,在我国,RSV感染好发于冬春季(约为11月至次年2月),以往一到冬季,RSV感染的患儿便逐渐增加,今年却从4月开始,RSV感染与日俱增,一部分病情持续时间较久。
造成这一反常现象的原因可能与疫情期间自我保护有关,通过佩戴口罩、居家隔离及勤洗手消毒等措施,切断了RSV的传播途径,降低了RSV的感染率,同时因为接触病原的刺激减少,儿童对该病毒的免疫力也普遍降低,而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防控政策的转变,大众活动范围扩大,人员聚集,从而造成RSV的感染增加,导致反季流行。
三、怎样识别病毒攻击的“危险信号”?
1.感染后2-8天潜伏期内病毒悄然增殖,初期表现为:
持续鼻塞伴透明分泌物;
犬吠样特征性咳嗽;
咽喉红肿伴吞咽疼痛;
低热(37.8-38.5℃)。
2.危险升级信号(需立即就医):
✓呼吸频率>60次/分钟;
✓胸骨/肋间凹陷;
✓口唇发绀;
✓喂养量减少50%以上。
四、病毒传播的三大暗道
1.飞沫传播:感染者咳嗽产生的气溶胶可在空气中悬浮1小时;
2.接触传播:病毒在玩具表面存活长达6小时;
3.母婴传播:孕妇感染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
特别提醒:恢复期患儿仍具有传染性,症状消失后需继续隔离5-7天。建议家庭成员同步进行咽拭子检测,避免家庭内交叉感染。科学认知和系统防护是守护儿童呼吸健康的关键防线,让我们共同为孩子筑起呼吸道免疫长城。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桃源县人民医院 儿二科 罗蓉
(编辑Wx)
来源: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