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27日,《JAMA Network Open》(IF=10.5)发表了一项横断面研究,旨在探索成年人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对睡眠质量和时长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不同睡眠类型(“早起型”或“夜猫子型”)人群的差异。研究显示:
2025年3月27日,《JAMA Network Open》(IF=10.5)发表了一项横断面研究,旨在探索成年人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对睡眠质量和时长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不同睡眠类型(“早起型”或“夜猫子型”)人群的差异。研究显示:
•睡前1小时使用电子设备(手机/平板/电脑)会导致工作日睡眠减少7.64分钟
•每周累计睡眠损失达48分钟
•睡前使用电子设备与睡眠质量下降风险增加33%相关
•"夜猫子"型人群受影响更显著
01 研究方法
该研究基于美国癌症预防研究-3(CPS-3)的大规模队列数据。在基线期,参与者自我报告了人口统计数据,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和民族以及受教育程度。CPS-3将定期对参与者进行跟踪调查,每三年一次。研究者利用2018年的问卷收集了参与者的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和睡眠情况。
注:CPS-3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是2006-2013年间在美国35个州和波多黎各注册的男性和女性。
电子设备使用情况
参与者需回答:“在一周内,您在睡前1小时内使用不包括电视的电子设备(即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频率?”选项包括:从不、1-3天/周、4-6天/周、每天使用。
睡眠指标评估
参与者报告了过去一年中的睡眠时长、睡眠质量和睡眠类型:
睡眠时长:根据参与者自我报告的入睡和起床时间计算(工作日 vs. 休息日)。
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分为“非常好、较好、较差、非常差”。
睡眠类型:通过Horne-Östberg清晨-夜晚型问卷评估,将参与者分为5类(早睡型、偏早睡型、中间型、偏晚睡型或夜猫子型)。
02 研究结果
在参与2018年问卷的164,826名参与者中,排除了27,627名参与者,研究最终纳入122,058名参与者,中位年龄为56岁(IQR 47-62)。
图. 研究流程图
50,289名参与者报告每晚睡前使用电子设备(41.2%)。相比之下,21,275名参与者(17.4%)报告睡前不会使用电子设备,其余参与者报告偶尔使用。
与睡前不使用电子设备的参与者相比,那些报告每晚睡前使用电子设备的人更有可能睡眠时长少于推荐的7-9小时:
工作日:8391名参与者(19.1%) vs. 2544名参与者(15.0%)
非工作日:2549名参与者(5.1%) vs. 899名参与者(4.2%)
电子设备使用与睡眠时长的关联
与睡前1小时不使用电子设备的参与者相比,每晚睡前使用电子设备的人:
工作日平均少睡7.64分钟(95%CI 6.65-8.63)
休息日平均少睡5.04分钟(95%CI 4.03-6.05)
此外,每晚睡前使用电子设备与工作日晚睡18.82分钟(95%CI 17.70-19.93)和非工作日晚睡19.69分钟(18.56-20.81)相关。
图. 睡前使用电子设备与睡眠时长和入睡时间的关联
电子设备使用与睡眠质量的关联
每日电子设备使用者睡眠质量“较差/非常差”的风险增加33%(PR=1.33;95%CI 1.27-1.39)。这种关联呈现剂量反应性:使用频率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图. 睡前使用电子设备与睡眠质量的关联
睡眠类型的差异
与早睡型人相比,“夜猫子”型人群睡眠时长和入睡时间受影响更严重:
工作日少睡8.36分钟(vs. 早睡型的5.64分钟)
入睡时间推迟15.62分钟(vs. 早睡型的9.33分钟)
03 总结与讨论
这项针对12万人的大型横断面研究证实,每晚睡前使用电子设备1小时,与每周睡眠时长减少约50分钟和睡眠质量下降33%相关。这种关联在"夜猫子"型人群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本研究的主要优势包括:(1)研究为迄今规模最大的研究,系统评估了成年人睡前电子设备使用与睡眠结局的关联;(2)尽管睡眠指标采用自我报告方式,但已通过睡眠日志和体动记录仪进行了验证,并采用了其他经过充分验证的量表。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
1.横断面设计难以确定睡眠与电子设备使用的因果关联;
2.除每周使用频率外,缺乏更详细的使用时长数据;
3.电子设备的评估仅针对手持电子设备,未包含电视等其他发光设备;
4.未能获取电子设备使用可能影响的其他睡眠参数信息(如入睡潜伏期);
5.睡眠时间评估仅区分工作日与休息日,无法分析退休等非工作状态的影响。
本文整理自:JAMA Netw Open. 2025;8(3):e252493.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心内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