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18日-19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5年CSCO指南大会在济南盛大召开。在4月18日下午举办的血液系统肿瘤专场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安刚教授和上海交通
2025年4月18日-19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5年CSCO指南大会在济南盛大召开。在4月18日下午举办的血液系统肿瘤专场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安刚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阎骅教授对2025 CSCO浆细胞肿瘤诊疗指南更新进行了解读。
浆细胞肿瘤的诊疗正经历迅速的发展和更新,为适应当前临床实践的需求,CSCO骨髓瘤专家委员会今年首次将《CSCO浆细胞肿瘤诊疗指南》从《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中独立出来,该指南的独立成册标志着浆细胞肿瘤诊疗领域日益成熟和专业化的发展,并体现了CSCO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对该领域临床需求的高度重视。本指南不仅涵盖了多发性骨髓瘤,还纳入了意义未明的单克降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冒烟型骨髓瘤、浆细胞白血病、淀粉样变、POEMS综合征和MGRS等一系列相关疾病,内容更为连贯详实,为临床实践带来更大的指导价值。
本篇内容我们整理了多发性骨髓瘤部分更新内容供读者参考。此外,与会期间我们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邱录贵教授接受采访,谈一谈该指南更新相关内容。
1.治疗前评估
I级推荐新增β2-微球蛋白测定;
将X线检查变为II级推荐;
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分析I级推荐新增GPRC5D;
去掉常规多参数流式检测MRD。
2.活动性MM诊断标准
3.临床及预后分期
将每个分期标准列到一个表格里,较之前更方便分析判定。
4.预后评估
目前的临床分期和危险度分层体系,可有效辅助临床医生识别高危多发性骨髓瘤(HRMM),但仍存在不完善之处,新的预后因素(如髓外病变、循环浆细胞等)的加入,使得HRMM的定义不断演化。当前各种危险度分层系统存在差别,高危遗传学异常的界定也存在混乱。此外,目前已确定的高危预后因素可能会被新的治疗方式所克服。
5.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原则
抗浆细胞治疗是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核心。
治疗MM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降低肿瘤负荷实现深度缓解,从而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尽量减少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诊断明确后,应进行危险度分层评估。标危患者应用目前最有效的一线治疗方案。高危MM患者应接受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尽可能获得并维持骨髓内外MRD阴性,并鼓励探索试验性疗法。
6.新诊断适合移植多发性骨髓瘤
①自体移植患者筛选/移植前诱导治疗
对年龄不超过65岁、体能状况良好患者,或虽超过65岁但全身体能状态评分良好患者,在经过有效诱导治疗后,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是首选的治疗方案。肾功损害本身不是接受ASCT的禁忌症,但会增加接受移植患者的毒副作用,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马法兰的预处理剂量。
注释:
a 高危患者更加适用
b 作为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或那些无法获得蛋白酶体抑制剂/来那度胺/地塞米松的患者的初始治疗,肾功能改善后考虑改用蛋白酶体抑制剂/来那度胺/地塞米松
c 可以作为肾功能不全和/或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选择
d 一般用于治疗侵袭性MM
②造血干细胞动员和移植
移植选择时机:早期移植是指在诱导治疗缓解后立即进行的自体移植,常在诊断后一年内进行。晚期移植是诱导治疗后采集干细胞,但推迟到首次复发后才行自体移植。推荐将早期移植作为标准治疗,达到≥PR疗效患者即可行ASCT。
干细胞动员:单次ASCT需要的CD34阳性细胞数最低值为2x106/kg。建议尽可能在第一次动员后采集足够两次ASCT所需的造血干细胞数量,为高危MM患者的串联移植或标危患者挽救性移植储备所需的干细胞。③自体移植后的巩固治疗/维持治疗
自体移植后进行巩固治疗的必要性,目前仍有争议。自体移植后3个月、造血功能重建良好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诱导治疗方案相同或者相似的方案治疗2-4疗程。
维持治疗药物选择应在自体移植后3-4个月开始进行维持治疗。HRMM患者应考虑使用由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以及CD38单克隆抗体组成的两种或三种药物的联合维持治疗方案。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需要根据治疗的反应深度(例如是否达到完全缓解或MRD阴性)来调整维持治疗的时间。无论治疗后反应深度如何,至少应维持治疗3年,HRMM应维持治疗直到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
I类推荐较去年将(来那度胺联合的双药)方案上升到I类
新增沙利度胺的III类推荐
维持治疗由2年更替为3年
7.不适合移植初治MM患者的治疗
注释 a 高危患者可能更加适用
b 作为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或那些无法获得蛋白酶体抑制剂/来那度胺/地塞米松的患者的初始治疗,肾功能改善后考虑改用蛋白酶体抑制剂/来那度胺/地塞米松
c 可以作为肾功能不全和/或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选择
8.复发/难治骨髓瘤治疗
治疗原则:在治疗复发患者时,需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启动治疗时机、前期治疗方案、前期治疗反应及持续时间、前期治疗毒性患者身体状况及骨髓储备等。应将RRMM分为首次复发和多次复发,两者的治疗目标和方式有所不同,首次复发MM的治疗目标是获得最大程度缓解,并尽可能延长PFS。对经历过两次或以上复发的患者,治疗目标是控制疾病、减轻症状,避免对重要脏器造成损害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此基础上努力达到病情的最大缓解。首选推荐参加临床试验。
治疗时机:缓慢生化复发患者,建议密切随访。临床症状复发、快速生化复发、高危或侵袭性复发患者,应该启动治疗。
治疗选择:
①在1-3种既往治疗失败后的复发/难治性MM的治疗选择
新增ADC药物I类推荐
XPO1为基础的化疗降为II类
新增CD38耐药部分
推荐CAR-T治疗的积极探索
②在既往3种治疗方案失败后的复发/难治性MM的治疗选择
此章节为新增,推荐了免疫治疗对于3线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的I类证据。
9.高危多发性骨髓瘤治疗
新增高危多发性骨髓瘤章节,因高危患者的治疗往往未能达到预期,需要积极探索更好的诊疗方案,所以单独列出强调。
高危多发性骨髓瘤的定义:目前缺乏对高危多发性骨髓瘤(HRMM)的准确定义,参考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对HRMM定义,在规范治疗的情况下,接受ASCT的MM患者总生存期
高危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原则:由于缺乏HRMM的针对性临床试验,并且不同临床试验中HRMM的定义存在差别,因此HRMM标准治疗尚未确定。
治疗目标:根除所有肿瘤克隆,尽可能获得并维持骨髓内外MRD阴性;
治疗方案:接受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
采取根据疗效调整的治疗策略;
鼓励探索试验性疗法。
10.MM疗效评估与微小残留病(MRD)评估标准
新增MM疗效评估与MRD评估标准部分
11.多发性骨髓瘤CAR-T治疗
新增多发性骨髓瘤CAR-T治疗章节,对MM中CAR-T疗法的整个流程及相关AE管理进行了全面阐述,为CAR-T细胞疗法在MM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指导。包括了患者选择与评估、患者治疗前的检查评估、单采前的评估、桥接治疗的选择、清淋预处理、CAR-T细胞输注及住院观察、相关毒性管理。
12.多发性骨髓瘤双抗治疗
新增多发性骨髓瘤双抗治疗章节,对双抗作用机制、使用注意事项及相关常见AE的管理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为双抗在MM中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包括了双特异性抗体、治疗选择及注意事项、特异性抗体治疗后CRS(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管理措施、特异性抗体治疗后ICAN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管理措施、特异性抗体治疗常见细菌、真菌及病毒预防管理。
GPRC5DxCD3双抗因为上市时间问题,暂未列入该版指南。
13.MM的支持治疗
邱录贵教授:中国骨髓瘤诊疗新篇章,CSCO浆细胞肿瘤诊疗指南首次发布,推动全程管理与规范诊疗
编辑:Quinta
排版:Quinta
执行:Baa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灵科超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