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波流感病毒来袭,大家注意防范,一旦感染会出现这五种症状!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9 22:53 3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每年换季之时,尤其是春秋交替或入冬之际,总有那么一波“流感潮”悄然来袭。

今年也不例外,这波流感病毒不仅来势汹汹,还出现了症状的“升级版”,令人防不胜防。一旦中招,往往不是简单的打个喷嚏、咳两声那么轻松,而是五大典型症状轮番登场,让人苦不堪言。

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一线的临床医生,我想借此机会和大家聊一聊这波流感的“新花样”,以及我们该如何科学应对,避免成为“病毒的下一个目标”。

“流感五兄弟”轮番上阵,别把感冒当小事

流感并不等于普通感冒,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类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是最“调皮”的,经常变异,容易引发大范围流行。眼下这一波,正是甲型流感H3N2亚型的活跃期。一旦感染,以下五大症状往往如同“连环掌”般接连出击:

普通感冒发热一般在37℃多,而流感的高烧却能轻松突破39℃,且持续时间长,常常伴随寒战、出汗。高热容易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尤其对儿童和老年人威胁更大。

不少患者形容流感后的状态:“像是被大卡车碾了一遍”,全身肌肉酸痛、关节僵硬,连抬胳膊都费劲。这是因为病毒侵入后激活免疫系统,大量炎症因子释放,造成肌肉组织的反应性疼痛。

流感后的乏力感可持续数天甚至一周以上,即便体温恢复正常,人的精神状态依旧“掉线”。很多人以为退烧就痊愈了,其实身体还在“修复模式”中。

部分流感病毒可侵犯胃肠道,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尤其是儿童,胃肠型流感更为常见,容易因脱水而住院治疗。

躲开流感“连环掌”,得靠这两招

很多人对流感疫苗有误解,认为“打了也会得”,于是干脆不打。其实,疫苗并非百分百防病,它的作用是降低感染后的重症风险,提高身体的免疫识别能力。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2023年流感疫苗整体有效率约为55%,对于高危人群尤其有保护作用

· 60岁以上老年人

· 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哮喘)

· 孕妇

· 医务工作者和教师

· 儿童,尤其是6个月以上的幼儿

接种时间最好选择每年10月至12月,因为疫苗通常在接种后两周内才开始发挥作用。

二、家庭防护做到位,病毒劝你“别靠近”

流感病毒传播方式主要有三种: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空气气溶胶传播。也就是说,病毒不光能靠“喷嚏”飞过来,还能躲在你摸过的门把手上,甚至空气中飘着呢。

做好以下几点,病毒才“不敢靠近”:

· 勤洗手:别小看一块小小肥皂,它可是病毒的“克星”。每次外出回家、饭前便后、打喷嚏后都要洗手。

· 戴口罩:尤其在人多密集的地方,比如地铁、商场、医院等,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飞沫传播。

· 勤通风: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保持空气流通。

· 不共用餐具:病毒能通过唾液传播,家庭成员中若有人出现症状,务必分餐。

别让“拖延症”耽误治疗时机

有些人头一热就自己在家扛着,想着“再熬熬就好了”,殊不知流感的黄金治疗时间是感染后的48小时内

若能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常见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症状、缩短病程。这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购买滥用。

这是每年门诊中重复最多的一句话。抗生素是用来杀细菌的,对流感这种病毒引起的病症毫无作用。如果没有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使用抗生素不仅无益,反而可能扰乱肠道菌群,增加耐药风险。

生活方式也能“开外挂”,增强你的免疫力

我们常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免疫力的强弱就是你和病毒对抗的筹码。以下几点做得好,病毒自然绕道走:

成年人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能显著降低感染几率。长期熬夜、作息紊乱的人,免疫系统常处于“疲劳战斗”状态,一旦有病毒入侵,很难抵挡。

· 木瓜:富含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有助于抵御上呼吸道感染。

· 红枣和山楂煮水喝:不仅补气养血,还能开胃助消化。

· 黑木耳炒胡萝卜:增强免疫力的“黄金搭档”,含有丰富多糖和维生素A。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容易获取的食材,比起“神药”,它们更适合长期调养

每周运动120分钟,给免疫系统“打鸡血”

研究显示,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跳绳)每周累计120分钟左右,能显著提升免疫细胞活力。不必追求高强度,关键是持之以恒。

2024年11月,上海市疾控中心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发布了一项病例分析报告:一位35岁无基础病的中年男子因忽视初期流感症状,未及时就医,结果发展为病毒性肺炎,住院12天才脱离危险。

医生表示,其实在发病初期若能及时服药,完全可以避免重症。这个案例再次提醒我们,流感绝非“小病”,切忌拖延治疗。

“你以为”的有效方法,可能只是“心理安慰”

喝热水在缓解咽喉不适、促进代谢方面确实有帮助,但它不能杀死病毒。病毒可不像你杯子里的水温那么“好对付”,它在人的呼吸道里可活得很滋润。

有研究发现,在湿度较低、气温较冷的环境下,流感病毒的外膜更稳定,存活时间更长。这也是为什么每年冬天流感尤其猖獗。加湿器、室内保暖不仅是为了舒适,也可能是你与病毒斗争中的一把“暗器”。

别让流感成了“每年必修课”

病毒可能年年变,但我们应对它的策略不能年年等。正视它、了解它、防住它,才是我们真正该做的事。别等到高烧不退、浑身酸痛、咳嗽不止时才后悔莫及。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2024年流感防控工作方案[Z/OL].

[2]王晓燕,徐建青,高玉清,等. 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4,40(03):212-216.

[3]李蕴,张晓静. 疫苗接种与流感重症预防的关联研究[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3,57(10):1135-114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身体焕新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