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近日的论断,道出了美国有识之士的普遍担忧:大搞“美国优先”并不会“让美国再次伟大”,美国以邻为壑的经济霸凌行径,终将演变为一场反噬自身的政治经济危机。
01. 经济霸凌损害美国国家信誉
02.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丨供需两侧发力 激发消费引擎
03. 商务部等9部门推动扩大优质家政服务供给
04.经济日报:扩大内需与扩大开放并行不悖
01.经济霸凌损害美国国家信誉
“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近日的论断,道出了美国有识之士的普遍担忧:大搞“美国优先”并不会“让美国再次伟大”,美国以邻为壑的经济霸凌行径,终将演变为一场反噬自身的政治经济危机。
美国是战后国际经济秩序和多边贸易体制的主要建立者,也是最大受益者,理应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守护者。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让美国政府得以持续获得低成本国际融资,使美国企业能够优化全球资源配置,更让普通美国民众享用到物美价廉的全球商品。然而,美国如今滥施关税,大搞“关税讹诈”,这种掀翻“全球化棋盘”的鲁莽行径,不仅严重侵犯各国正当权益,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稳定,更将首先冲击美国自身利益和国家信誉。
美国政府之所以能以较低利息从国际市场举债,在于美国政府信用支撑的美元避险货币地位。但近期美方肆意加征关税已引发美国股市、债市、汇市恐慌。这种透支信用的行为,正在侵蚀全球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信心。美国当前36万亿美元债务中,今年到期的就有9.2万亿美元。如果美方一意孤行升级贸易战,美国借新债还旧债的成本将进一步攀升,最终引发美元信用危机。
美方幻想通过关税壁垒实现制造业回流,但将关税工具化、武器化,只会破坏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稳定畅通。全球产业分工是美国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正是因为全球分工,美国企业才得以享有各国政策优惠和成本优势,并以丰厚利润反哺美国本土研发创新,这种良性循环造就了美国科技领先地位。美方如今对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加征关税,美国企业也深受其害。因为关税将通过产业链供应链逐级传导,加剧供应链断裂与产业空心化风险,增大发展制造业难度,从而削弱美国产业基础,降低美国企业竞争力。正如奥地利经济研究所所长加布里埃尔·费尔贝迈尔所言,美国把自己隔离于全球贸易之外,等于主动放弃了国际分工带来的种种优势,最终可能在全球经济中自我孤立。
关税战对美国民众的冲击更为直接。长期以来,自由贸易为美国带来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丰富了美国民众的生活,维持了美国较低的物价水平。受加征关税影响,美国食品、服装、电子产品及日用品等日常消费品零售价格上涨压力明显增大。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在其他国家采取反制措施的情况下,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涨幅将扩大至2.1%,美国低、中、高收入家庭平均将损失1300美元、2100美元、5400美元。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90%以上的关税成本将转嫁至美国进口商、下游企业和最终消费者。随着越来越多进口商将加征关税体现在美国消费者的购物小票上,美国国内通货膨胀加剧是必然结果。通胀高企将束缚美联储货币政策空间,并进一步提高美国举债成本。
“关税正在让美国经济进入寒冬”“贸易战或使美国科技界‘倒退10年’”……美国媒体上这样的观点绝非危言耸听。摩根大通、高盛等机构近期均大幅上调美国经济衰退概率。相关研究认为,美滥施关税及相关国家对美反制,可能拉低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速1个百分点左右。历史终将证明,关税大棒其实是飞向自身的关税“回旋镖”。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美国迷信实力至上,沉迷于丛林法则,大搞经济霸凌,把自身利益凌驾于各国共同利益之上,是在开历史倒车,更在加速消耗美国的国家信誉。美方应正视国际社会的反对和美国国内的理性声音,摒弃错误做法,回归合作轨道。这才是重振美国经济的正道。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02.首季中国经济观察丨供需两侧发力 激发消费引擎——首季中国经济一线调研报告之一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 题:供需两侧发力 激发消费引擎——首季中国经济一线调研报告之一
谢希瑶、王雨萧、陈芳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比去年全年提升1.1个百分点,消费回升势头良好。
近日,记者奔赴全国多地,探访经贸展会、调研线上线下、走进商圈工厂,感受中国大市场多元需求的活力、创新供给的韧劲、消费引擎的动力。
多元需求引领新趋势
繁花盛开,海岛客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正在火热进行。
一边是中华老字号全聚德和东来顺的精品陈列,一边是现场提供“即买即提”和离岛免税服务的免税品专区,既有“拉花咖啡”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也有贵州手工艺人现场编制手工艺品……连续五年参展的王府井集团展区,吸引人们排起长队打卡。
“顺应人们多元化消费需求,我们携兄弟企业带来了文创、食品、旅游、出行服务、景区服务等丰富的多业态产品。”王府井集团市场与数字运营中心总经理助理杨辰说。
逛消博会、玩音乐节、看演唱会、赏海边秀、购免税品,南海之滨折射中国市场多元化需求,彰显消费新热点新趋势。
文旅热潮持续升温,服务消费增势稳健。
低空赏花、品茗看戏、古风妆造逛古城……“赏花经济”成为今年春日消费一大亮点。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赏花”相关搜索量较2024年同期激增220%。
在上海,2025F1大奖赛吸引了22万人次观赛,刷新往届观赛纪录;在贵州,“村T”出圈,成为其全域旅游IP矩阵中又一爆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0%。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一季度生活服务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增长18.3%,较上季度提高7.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休闲娱乐业、餐饮业同比分别增长67.6%、14.5%。
细分市场升级扩容,市场潜力持续释放。
3月15日,京津冀首趟银发旅游列车“京铁乐游”号发车,列车全部经适老化改造。“由于性价比高、行程丰富,该产品颇受银发游客青睐,早在发车前一个多月就报满封团。”国铁北京局中铁旅集团旅游分公司业务经理赵华颖说。
“老年人爱旅游、中年人喜养生、年轻人买文创”,成为当前消费细分市场百花齐放的一个缩影:在泡泡玛特天猫官方旗舰店,《哪吒之魔童闹海》天生羁绊系列手办上架两天即售罄;在北京西单更新场,年轻潮牌快闪店热卖;在上海,包括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海国际车展和中国美容博览会三大展会等在内的“首发上海”系列活动启幕……
“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空间广阔,随着消费群体结构变化加速,消费需求分众化态势凸显。把握需求变化,就能够激发和释放消费潜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说。
产业升级创造新供给
近日,一款长相酷似“米老鼠”的洗衣机走红社交媒体。这台来自海尔年轻时尚家电品牌Leader的洗衣机,通过三筒分区的设计满足内衣与日常衣物分开洗涤等需求受到市场欢迎,3月15日到4月14日,在京东平台预售已超4.5万台。
“很多消费者希望把衣服分类洗,但又不想买好几个洗衣机,针对这个需求点,我们创新研发设计,推出这款三筒洗衣机。”海尔洗衣机产业总工程师吕佩师说。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正在中国消费市场生动演绎——
升级传统产业,顺应消费提质升级。
记者来到江苏无锡滨湖区一养老院,看到老人们身上都戴着有定位功能的智能胸卡。眼下,物联网技术日益联通起生产与生活,催生出更多数字化新场景、新应用,推动制造、物流、交通、家居、医疗等传统行业加快转型升级。
河钢加快“钢铁向材料、制造向服务”转变,积极开发汽车板新品种、新工艺;波司登以数字化转型,驱动品牌服装“研产供销服”全生命周期智慧运营……一批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向着更优质量标准、更高附加值、更强品牌引领迈进。
竞逐未来产业,引领消费新趋势。
第五届消博会上,不久前取得商业运营资质的“空中出租车”——亿航智能旗舰产品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成为焦点;峰飞航空2吨级eVTOL航空器引人驻足,其无人驾驶货运版机型今年将商业交付、载人版机型计划明年完成适航取证。
记者走访中看到,诸多企业加码科技创新,推进“人工智能+消费”落地,为激活国内大市场注入新动能。
打通堵点激活新引擎
“在家门口就能以旧换新、回收旧物,真挺方便!”近日,在天津市河西区天涛园社区,“走街串巷·苏宁易购国补风暴社区行”活动吸引不少居民前来选购。
今年以来,我国新增多项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国家标准,各地将大卖场、回收站搬至居民家门口,推动惠民到家“零距离”,保障消费品质量安全,提升循环利用水平。
一季度,我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1.2%。截至4月10日,消费者累计购买以旧换新家电产品达10035万台。截至4月8日,全国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突破300万辆。
“以旧换新”带动产销两旺,正是不断打通堵点、畅通供需链条的生动注脚。
“软硬兼施”,从循环畅通细节处、百姓消费忧盼处,优化消费环境。
在乌鲁木齐中通快运现代化中心,一辆辆满载快递包裹的长货车整齐排列,等待卸载。“电商快件越来越多。”中通快运乌鲁木齐分拨中心操作经理王瑞说,这些电商快件会迅速通过转运中心分拨到各网点,直达天山南北。
完善消费设施,提升“硬”条件。海陆空织密物流网,搭载小包裹出深山、抵世界。截至4月11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500亿件,比2024年提前了18天。
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软”环境。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数字化市场监管在线系统”上线启动,浙江重点加强28种重点消费品合格率监测,哈尔滨计划新建50家消费维权服务站……多地聚焦百姓消费痛点全力破题。
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创造“买全球”“卖全球”广阔商机。
4月1日,海南离岛免税“即购即提”“担保即提”政策实施满两周年。“这里品牌丰富,有很多新款,而且有不少优惠。”在海口国际免税城购物的北京游客古先生说。
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措施在全国推广,第五届消博会、第137届广交会迎来全球客商,大连、宁波等9城市纳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近期一系列高水平对外开放举措为汇聚全球资源、丰富消费供给打开新空间。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许多企业表达出坚定的底气:中国有14亿多人,哪怕1%的需求,对应的也是庞大市场。与消费者双向奔赴,持续加力科技创新,坚定拥抱多元市场,必将开辟更广阔的消费新蓝海。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03.商务部等9部门推动扩大优质家政服务供给
记者从商务部了解到,商务部等9部门,研究制定了《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的若干措施》,健全家政服务业支持政策,扩大优质家政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服务需求。
措施提出:
将鼓励家政服务企业拓展专业深度保洁、整理收纳、营养咨询等新兴服务领域,加强与装修、家居等行业跨界融合发展,更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品质化、多元化需求。
支持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培养一批符合家政行业中高端需求的专业化、职业化、高素质技能人才。
推动家政服务品牌化发展。引导家政服务企业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培训体系、质量评价体系,发展连锁经营、商业特许经营,培育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家政龙头企业。
提升家政服务技能水平。支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将紧缺的家政服务相关职业(工种),纳入本地急需紧缺职业、就业需求、培训需求指导目录,引导劳动者参训就业。依托“家政信用查”平台,持续开展家政服务员技能升级行动,扩大免费线上培训覆盖面。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GDP增长2.8个、0.5个、2.1个百分点,“三驾马车”协同发力,拉动我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随着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的一系列政策落地见效,强大国内市场潜力不断释放,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贡献了一半以上的经济增长。
一段时间以来,有效需求不足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扩大内需既关系经济稳定,也关系经济安全,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之举。大国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必须实现内部可循环,并且提供巨大国内市场和供给能力,支撑并带动外部循环。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化遭遇逆流,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形成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有效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我国有14亿多人口,人均GDP超过1.3万美元,消费结构快速升级,是最具潜力和优势的大市场,同时我国产业体系完整、应用场景丰富,供给水平不断提升将引领创造更多市场需求,扩大内需具有广阔空间。
需要厘清的是:强调扩大内需,并不意味着外需不重要,更不是要以内需取代外需,而是要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扩大内需和扩大开放并不矛盾。国内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越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新优势。
同样在本周,第五届消博会、第137届广交会相继举办,两大展会参展规模均创下新高。消博会已成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消费精品展,今年共有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余家企业携4100余个品牌亮相;广交会吸引了来自21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20万名境外采购商,“中国第一展”历久弥新。近年来,我国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坚定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高质量举办进博会、广交会、消博会、服贸会等重大展会,传递出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的强烈信号。一季度,在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因素依然较多的情况下,我国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连续8个季度超过10万亿元。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速高出整体0.9个百分点。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