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愚人节病毒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0 13:41 2

摘要:2045年4月1日,北京西郊天文台的雷达捕捉到一个异常信号。一颗直径不足两米的陨石正以诡异的角度突破大气层,它的轨迹不像自然天体,倒像被什么力量精准制导着。

2045年4月1日,北京西郊天文台的雷达捕捉到一个异常信号。一颗直径不足两米的陨石正以诡异的角度突破大气层,它的轨迹不像自然天体,倒像被什么力量精准制导着。

"这玩意儿在主动规避我们的监测系统。"值班员小王推了推眼镜,手指在键盘上飞舞。陨石最后消失的位置,恰好是"全球精英论坛"的会场——那个聚集了金融巨鳄、科技新贵和学术权威的地方。

与此同时,论坛的茶歇区爆发出一阵哄笑。著名投资人马总正举着一块拳头大小的陨石碎片,它呈现出病态的绿色,表面布满蜂窝状孔洞。

"愚人节快乐!"马总咧嘴一笑,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将陨石塞进嘴里。他的喉结上下滚动,竟然真的把那块石头咽了下去。

三秒钟后,马总的表情凝固了。他的眼球开始不受控制地转动,嘴角流出荧绿色的唾液。在周围人来得及反应前,他突然弯腰,从喉咙深处咳出三团粘稠的、散发着金属光泽的浓痰。

"快看!"某科技公司CEO指着地上的痰液惊呼。那些绿色物质像有生命般蠕动着,迅速气化成一片薄雾,笼罩了整个休息区。

这便是"愚人节病毒"的首次爆发。

病毒的第一个症状是认知退化。48小时后,协和医院特殊隔离病房里,神经科主任林教授盯着脑部扫描图,手指微微发抖。

"他们的前额叶皮层在萎缩,"林教授对身旁的卫生部长说,"不是物理性的,而是神经元连接在自发简化。简单来说,感染者的大脑正在...返祖。"

病房里,马总正坐在地上,专心致志地用金条搭积木。这位曾经叱咤华尔街的金融大鳄,现在只会发出"咯咯"的笑声,每当积木倒塌,他就拍手大叫:"再来!再来!"

隔壁床是某知名大学教授,他正用粪便在墙上画简笔画。更远处,一位女明星赤裸上身,反复练习幼稚园教的舞蹈动作。

"最可怕的是他们的传染性。"林教授调出监控录像。画面中,感染者会突然抓住健康人,强行亲吻对方,或是将唾液抹在对方脸上。更常见的是,他们会像马总那样咳出绿色浓痰。

卫生部长面色铁青:"感染范围?"

"目前只集中在精英阶层。"林教授犹豫了一下,"准确地说,是那些自诩为社会精英的人群。清洁工、普通上班族反而对病毒免疫。"

就在这时,病房警报大作。监控显示,金融街、科技园区、高端商场同时出现大量感染者。他们像举行某种仪式般聚集,然后集体咳出绿色浓痰。

朝阳区"状元道"美食街,曾经是家长们带孩子感受"精英氛围"的圣地。此刻,这里变成了人间地狱。

张伟躲在奶茶店柜台下,透过玻璃门目睹了一切。那些穿着定制西装、戴着智能眼镜的精英们,此刻像丧尸般摇摇晃晃地走着。他们拦住每个路人,强迫对方观看自己表演"绝活"。

一位投行高管正在演示如何用舌头舔到手肘;某知名律师趴在地上学狗叫;几位院士玩起了丢手绢游戏。每当有新人被感染,他们就会集体鼓掌,然后教新人如何咳出绿色浓痰。

"他们为什么只感染精英?"奶茶店小妹颤抖着问。

张伟突然明白了什么:"也许病毒只是放大了他们本来就有的东西。"

他的手机弹出新闻推送:《病毒学突破:愚人节病毒只感染特定基因人群》。张伟冷笑一声,这分明是那些尚未感染的精英们在自我安慰。

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李梅是少数未被感染的学者。她在实验室里有了惊人发现:病毒会攻击人类的"社会认知模块",尤其是对身份地位的判断能力。

"感染者的智力其实没有下降,"李梅对着摄像机解释,"他们只是失去了'成人社会角色'的概念。在病毒影响下,CEO和流浪汉的大脑状态没有区别。"

这段视频引爆网络。人们突然意识到,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精英们,现在和幼稚园小朋友别无二致。更讽刺的是,病毒选择在愚人节爆发。

社交媒体上,#天天都是愚人节#话题迅速登顶。网友们晒出精英们平时的荒唐言行:某经济学家建议穷人出租子宫;科技大佬宣称要在大脑植入比特币芯片;文化名人公开赞美封建礼教...配上现在他们玩泥巴的视频,荒诞感爆棚。

"也许病毒是面镜子。"张伟在微博上写道,"照出了皇帝的新衣。"

李梅教授在直播中突然停顿,她的眼球开始快速转动。观众们惊恐地看着这位理性冷静的学者,慢慢露出孩童般的傻笑。

"愚...没...商量..."李梅一字一顿地说,然后对着镜头咳出一团绿色物质。直播画面变成了雪花点。

几乎同时,全国各地报告出现新感染病例。这次,病毒不再区分精英或平民。

张伟看着窗外,曾经嘲笑精英的人们,现在也开始搭积木、画简笔画。美食街上,所有人都在玩老鹰捉小鸡,他们欢笑着,追逐着,不时停下来咳出绿色浓痰。

当第一团绿色雾气飘进奶茶店时,张伟突然感到无比轻松。他不再需要思考房价、工作、未来。他张开嘴,等待着那甜蜜的愚昧降临。

在意识的最后片刻,他想起那位投资人咽下陨石的画面。也许从那时起,愚人节就永远不会结束了。

病毒变异后的第七十二小时,全球感染率突破83%。联合国大厦里,各国代表正在玩跳房子游戏,用核按钮当标记物。曾经严肃的国际条约被折成纸飞机,在安理会大厅里飞来飞去。

张伟蹲在奶茶店废墟里,用烧焦的木棍在墙上画正字。他是这条街上最后一个保持清醒的人——至少他自己这么认为。每当绿色雾气从门缝渗入,他就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这方法出人意料地有效。

"免疫者不是随机分布的。"张伟翻捡着一本被丢弃的研究笔记,上面有李梅教授潦草的笔迹,"病毒攻击的是人类的'社会性认知',那些与社会联系越紧密的人,感染速度越快..."

窗外传来欢快的儿歌声。张伟悄悄掀起百叶窗,看见曾经的商业精英们手拉手围成圆圈,边唱边跳。他们头顶漂浮着诡异的绿色光点,像某种集体意识的具象化。每当有新人加入,光点就变得更加密集。

突然,所有感染者同时转头看向奶茶店。张伟浑身血液凝固——三百多张笑脸以完全相同的角度对着他,三百张嘴里同时涌出绿色泡沫。

"一起来玩呀!"他们齐声喊道,声音像被调成同一频率的收音机。

张伟在下水道里躲了三天。当他爬出维修井盖时,城市已经变成超现实主义的游乐场。国贸大厦外墙上爬满用股票代码画的涂鸦;大街变成了巨型滑梯;很多高档小区门口堆着五颜六色的橡皮泥雕塑,仔细看能辨认出某些大人物的轮廓。

最令人不安的是新出现的"游戏规则"。感染者们自发组建了"过家家政府",每天通过猜拳决定谁当"总统"。货币政策变成了玻璃弹珠交换体系,法律条文全是用蜡笔写的,惩罚方式是打手心。

"他们在重构社会体系。"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张伟猛地转身,看见戴口罩的女孩正在收集路面上的绿色结晶,"只不过是用三岁儿童的逻辑。"

女孩叫陈默,前病毒研究所实习生。她递给张伟一个改装过的防毒面具:"别担心,我现在没有传染性。"她掀起袖管,露出手臂上密密麻麻的针孔,"抽了自己2000cc血做实验,发现血清能暂时抑制病毒活性。"

"为什么是我们?"张伟盯着远处正在用故宫文物玩丢手绢的人群。

陈默笑了:"因为我们是社会的边缘人。你奶茶店打工七年没交社保,我因为举报导师数据造假被学术界封杀——病毒找不到我们的'社会人格'来攻击。"

他们在国家图书馆建立了据点。这里书架倒塌形成的迷宫,能有效阻挡感染者。陈默的实验有了突破性发现:病毒在促使人类大脑发生逆向进化。

"看这个。"陈默调出电子显微镜图像,"病毒RNA在重组人类的神经突触,让大脑退化到原始阶段。但最可怕的是..."她切换到卫星图像,全球各地的绿色光点正在形成某种图案,"它们在构建集体无意识网络。"

张伟突然想起小时候听过的童话:"就像吹笛人带着孩子们消失在山洞里?"

深夜,张伟被诡异的震动惊醒。整个图书馆在轻微摇晃,书架上的灰尘簌簌落下。他跑到窗前,看见震撼的一幕:城市中心广场上,数十万感染者整齐排列,他们头顶的绿色光点汇聚成巨大的漩涡。漩涡中央,悬浮着那颗传说中的陨石碎片。

"仪式开始了。"陈默不知何时站在他身后,声音发抖,"他们要召唤什么东西。"

更远处,张伟看见几个穿防护服的身影正在架设某种设备。那是尚未感染的科学家团队,他们手中的仪器闪着危险的蓝光。

"核脉冲发生器..."陈默倒吸一口冷气,"他们打算烧毁所有人的前额叶皮层来阻断病毒传播!"

广场上的歌声达到高潮时,陨石碎片突然裂开。里面涌出的不是更多病毒,而是一团银色液态金属。它在空中扭动着,逐渐形成人形轮廓。

"认知...矫正...程序..."金属人形发出电子合成音,每个词都像不同年龄段的录音拼接而成,"检测到...文明...认知偏差...启动...格式化..."

陈默的仪器疯狂报警:"它在发射电磁脉冲!所有感染者脑电波被同步了!"

张伟感到鼻腔一热,鲜血滴在衬衫上。远处的科学家团队已经启动设备,蓝光如海啸般向广场涌去。两股无形的力量在空中相撞,爆发出令星辰失色的强光。

当张伟重新睁开眼睛时,广场上所有人都跪在地上呕吐。绿色的浓痰中混杂着银色颗粒,这些物质迅速氧化成黑色粉末,随风飘散。

金属人形变得黯淡:"纠正...失败...保留...观察..."它的身体分解成无数纳米机器人,如蜂群般飞向太空。

三个月后,张伟站在重建的电视台演播厅里。摄像机红灯亮起,他面对全国观众举起一份脑部扫描图。

"病毒确实消失了,但它改变了我们的大脑结构。"张伟指着图中亮起的区域,"杏仁核体积增大30%,这意味着更容易恐惧;前额叶皮层出现永久性褶皱,抽象思维能力下降;但有趣的是..."他切换图片,"镜像神经元异常活跃,人类从未如此擅长共情。"

演播室外,新当选的总统正在和清洁工分享冰淇淋。国会改用抽签制度,科学家们重新学习用积木演示量子理论。幼儿园课程被列为大学必修课,而原来的MBA教材全被折成了纸船。

"也许这才是人类本该有的样子。"陈默走进来,递给张伟一杯绿色果汁,"不含病毒,只是猕猴桃口味。"

张伟望向窗外的天空。某处,那些纳米机器人可能仍在观察。他突然明白那个金属人形是什么——不是侵略者,而是某个高等文明派来的"老师",用极端方式治疗人类社会的顽疾。

当夜新闻播出时,全国观众都看到了结尾字幕:"本节目由'过家家电视台'制作,最终解释权归全体小朋友所有。"

而在西郊天文台,雷达再次捕捉到那个熟悉的信号。这次,它来自火星方向。

愚人病毒消退后的第一百天,全球直播的新宪法颁布仪式在迪士尼乐园举行。张伟看着新任"抽签总统"——一位五岁非洲女孩,用彩色蜡笔在旋转木马上签署了《人类幼稚宣言》。

"第一条,"女孩用稚嫩的声音念道,"每天必须分享玩具和零食。"观众席爆发欢呼,大人们坐在小椅子上拼命鼓掌,腿都伸不进课桌般的座位。

陈默递给张伟最新检测报告:"成年人的神经元突触数量减少了40%,但多巴胺受体增加了三倍。"她指向窗外,曾经冷酷的金融街变成了巨型沙盘,投行精英们正用金条堆城堡。"讽刺的是,现在的人类比病毒前更快乐。"

张伟注意到街角公告栏贴着《新经济政策》:以拥抱次数作为货币单位,帮别人系鞋带可兑换冰淇淋。超市里,人们用歌声支付,音准越好折扣越大。

"最神奇的是这个。"陈默调出卫星云图。曾经灰暗的工业区现在呈现嫩绿色,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至工业革命前水平。"当人类停止勾心斗角,地球开始自我修复。"

深夜实验室,陈默的显微镜下躺着一段感染者脊髓样本。当她滴入新研发的染色剂时,组织表面突然浮现出鱼鳞状的纹路。

"这不可能..."陈默反复核对数据。所有康复者的基因序列中都出现了未知片段,这些序列与深海热泉附近的古菌DNA高度吻合。

张伟闯进来时,陈默正在给一个六岁男孩做脑部扫描。屏幕上,孩子的松果体像圣诞灯泡般闪烁。"新一代人类正在长出新的器官,"她声音发抖,"某种...量子感知器。"

男孩突然抓住张伟的手:"银色叔叔们说,要教我们玩星际捉迷藏。"他指向天空,"火星后面藏着好多好多玩具。"

次日,西郊天文台传来消息:那个来自火星的信号,其脉冲频率与感染者脑电波完全一致。

在敦煌石窟新发现的壁画前,张伟的呼吸凝滞了。那些被认为描绘飞天仙女的古老图案,现在清晰可辨是无数纳米机器人组成的云团。更惊人的是旁边象形文字记载:"天降银童,洗人心智。"

"不是第一次了。"地质学家递给张伟一块奇特的化石。放大镜下,二十万年前的智人头骨上,前额叶位置有完全相同的退化痕迹。

陈默的基因比对结果更震撼:"现代人类的FOXP2语言基因有明显编辑痕迹,与尼安德特人完全不同。就像...有人给我们的祖先做了认知升级。"

张伟摸着壁画上那些欢快的小人图案,突然明白金属人形说的"纠正失败"是什么意思——二十万年前的同款病毒,曾让原始人类短暂拥有过纯真社会,但最终被弱肉强食的本能反扑。

联合国废墟地下三十米,张伟和陈默潜入未被病毒影响的秘密基地。屏幕上的"文明保存计划"刺得眼睛生疼:冷冻精子库、人工智能模拟器、还有成排的克隆胚胎。

"他们早知道病毒会来。"陈默破解的档案显示,某些精英阶层早在陨石坠落前就收到匿名警告。最富有的1%在北极建造了"诺亚认知方舟",准备在净化后重启旧文明。

主控室突然警报大作。全息投影显示,五艘等离子钻井平台正在地壳薄弱处就位。"地幔冲击波,"陈默脸色惨白,"他们打算用次声波共振抹去全人类的记忆!"

张伟抓起消防斧砸向控制台。在警铃轰鸣中,他看见监控画面里,那些新人类孩童正集体抬头望天,眼中流转着银河般的光彩。

当钻探平台启动的瞬间,全球所有孩子同时举起右手。张伟永远忘不了那个画面:从太空视角看,数亿只小手组成的网络,在星球表面形成完美的斐波那契螺旋。

火星轨道上,那颗被误认为火卫二的"卫星"突然展开,露出直径三千公里的银色花朵。纳米机器人组成的海洋倾泻而下,却在临近大气层时化作温柔细雨。

"认知...同步...完成..."金属人形的声音在每个人脑海中响起。张伟感到前额叶一阵清凉,像有蝴蝶破茧而出。突然他听懂了孩子们一直念叨的"星际捉迷藏"——那是跨越五百光年的文明游戏规则。

北极基地里,正准备启动冲击波的精英们惊愕地发现,所有设备都在播放他们童年的家庭录像。当第一个富豪开始啜泣时,防爆门被炸开了。站在门口的不是军队,而是手拉手的各国儿童代表团。

"叔叔,"领头的女孩递上一盒蜡笔,"我们一起来画新世界好不好?"

三年后的地球联合国大厦——现在叫"星际幼儿园总部",张伟看着悬浮在空中的太阳系全息图。火星与地球之间,无数光点正在编织某种拓扑结构。

"是量子纠缠通道。"12岁的陈默咬着棒棒糖说。她的研究报告《论集体意识对时空曲率的影响》刚获得"银河最佳小科学家"奖。"当足够多纯净意识同频共振,就能折叠空间。"

操场中央,金属人形正在教孩子们用暗物质捏橡皮泥。它现在有了名字叫"银老师",据说是某个已经毕业的文明留下的教具。

张伟摸着自己逐渐透明的左手——新人类正在自然获得跨维度能力,而他这样的"过渡代"则需要辅助设备。腕表上的倒计时显示:距离太阳系文明评级考试还有30天。

"这次能毕业吗?"陈默问。上次因为地球上有国家偷偷重启核武器研发,全人类被留级观察。

张伟望向天空。在肉眼不可见的维度里,数百个高等文明正以超新星为黑板,用星云做粉笔,给这个终于学会分享的物种批改作业。他突然想起那个愚人节早晨,马总吞下陨石时滑稽的表情。

也许宇宙最大的玩笑,就是让人类在彻底放下聪明伪装后,才真正触摸到星辰。

来源:华文原创小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