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广西甘蔗产区的干旱问题备受关注,这场旱灾不仅威胁着当地蔗农的生计,也对全国的食糖供应产生了潜在影响。广西,作为我国最大的甘蔗种植基地,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 ,其中崇左市更是被誉为“中国糖都”,甘蔗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00万亩以上。但今年,这里的
“中国糖都”喊渴:甘蔗减产,甜蜜事业遇“苦”关, 旱情下的甜蜜危机,何去何从?
最近,广西甘蔗产区的干旱问题备受关注,这场旱灾不仅威胁着当地蔗农的生计,也对全国的食糖供应产生了潜在影响。广西,作为我国最大的甘蔗种植基地,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 ,其中崇左市更是被誉为“中国糖都”,甘蔗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00万亩以上。但今年,这里的甘蔗却因缺水而面临着严峻的生长危机。
自去年10月以来,广西大部分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多地降雨量不足常年同期的30%。持续的干旱让土地干裂,甘蔗苗因缺水而枯黄卷曲,部分地区的甘蔗甚至面临绝收的困境。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和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布的干旱灾害风险预警,崇左、南宁、来宾等多个蔗区的干旱灾害风险等级已升至中高风险,受灾面积约占全区甘蔗种植面积的67.43%。
在崇左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运水车和拖拉机忙碌的身影,蔗农们从河边、池塘抽水,试图缓解甘蔗的“干渴”。一些农户为了给甘蔗浇水,不惜花费重金雇车拉水,一车水230元,只能浇一亩半地,一周就得浇一次,再加上人工费用,成本极高。即便如此,出苗率也远低于往年,不少农户望着干裂的土地和枯萎的甘蔗苗,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
甘蔗是一种对水分需求较大的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每个阶段都离不开充足的水分。眼下正值甘蔗播种出苗和宿根蔗发株及幼苗生长期,持续的干旱导致部分地下低位芽无法萌发出土,即便已出土的幼苗也因缺水生长缓慢。广西甘蔗学会理事长吴建明表示,从2024年9月至今,当地降雨稀少,土地根本湿不透,甘蔗种下去后出苗很少,一些安装了滴灌系统的蔗田,出苗率也从往年的80%缩减到今年的30%。
干旱不仅影响了甘蔗的种植,还对相关产业造成了连锁反应。蒙进兴在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经营着1500亩甘蔗良种繁育和推广基地,由于临近水源,基地本身受干旱影响较小,但周边蔗区的旱情却让他的生意大受影响。往年此时,幼苗售卖已接近尾声,可今年还有约400亩没卖出去。因为干旱,不少农户不敢补种,即便补种,由于甘蔗生长周期长,种得越迟,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影响。
面对旱情,广西各地积极行动起来。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抗旱措施,如发布甘蔗抗旱和春耕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协调糖企派驻技术人员指导蔗农改装洒水车,组织开展甘蔗种植管理技术推广现场培训等,还联系糖企摸排取水点,为蔗农提供免费取水或发放打井、运水补贴。但由于干旱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这些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旱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此次广西甘蔗产区的干旱,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农业生产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增加。这不仅需要政府加大对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调配能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还需要农户增强抗旱意识,调整种植结构,采用抗旱品种,共同应对干旱带来的挑战,守护好“中国糖都”的甜蜜事业。
来源:小编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