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襟江带海,长风万里;浦江之畔,云起潮来。上海,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对上海的发展,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上海,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
襟江带海,长风万里;浦江之畔,云起潮来。上海,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对上海的发展,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上海,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
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上海市委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带领全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奋力一跳”,一以贯之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积极发挥服务保障作用,上海市纪检监察机关用好“一账三看六清单”机制,在突出政治监督重点上更加精准,在发现解决突出问题上更加有力,在加强监督成果运用上更加有效,推动全市上下锐意改革创新、狠抓改革落实,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化为生动实践,助力把“施工图”高质量转化为“实景画”。
做到“两个维护”,是新时代强化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对纪检监察机关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自觉把纪检监察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大局中谋划推进。上海市纪委监委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上海的重大战略、交办的重大任务、提出的重要要求,以台账形式确定年度政治监督重点任务,动态管理、实时更新,并分解至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监督目标更加清晰、任务更加聚焦。
聚焦重大战略部署跟进督——
2月7日,上海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实地走访相关新型科研机构,察看重大平台建设、最新创新成果,了解机构建设发展情况,并就进一步加强新型科研机构纪检监察工作开展座谈交流。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建设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重大战略决策。上海市纪委监委连续三年将其作为委机关直接牵头的政治监督重点任务,成立专项工作组统筹推进,强化“室组地”联动,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持续激发全社会创新动力,护航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迈进。
提出“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强调“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求“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习近平总书记站位全局,为上海改革发展明确定位、找准坐标。上海市纪检监察机关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以有力监督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不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聚焦重点项目专题督——
距离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步行15分钟,一栋法律服务的“新地标”正在崛起。作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重要地标,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大厦已签约入驻10家高能级法律服务机构,能够为周边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性法律服务,实现从产业聚集到服务升级的蜕变。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指出,要进一步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能级。”闵行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的枢纽,纪检监察机关聚焦“推动商务区高水平开放发展”,紧扣优化营商环境、引进重点项目等关键任务精准发力,将监督融入商务区建设发展全过程。
重大工程项目承载国家战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大局紧密相连。从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到长白新村街道228街坊城市更新,从水乡客厅到上海大歌剧院,上海市纪委监委将“深化巩固重大工程专项监督”作为政治监督重点任务,督促属地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履职尽责,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廉洁高效。
聚焦人民美好生活深入督——
走进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蕃瓜弄小区改建项目现场,只见工人忙碌,运输车辆往来穿梭,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蕃瓜弄小区建成于上世纪60年代,2022年被列为市、区小梁薄板住房改造重点项目。面对小区内复杂的产权纠葛,立足群众改善居住环境的强烈期盼,市纪委监委相关监督检查室督促市、区两级房管局扛起主体责任,在项目的税费处理和产权认定问题上提出创新解决方案。静安区纪委监委与天目西路街道纪工委建立联动监督机制,多次召开居民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共同推动解决群众住房难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求上海牢记“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勉励全市党员干部“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上海持续深入实施“民心工程”,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聚焦民生福祉靶向发力,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不断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上海市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以强有力监督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图为某自动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姜辉辉/摄
政治监督不是抽象的、空泛的,而是具体的、实践的。有了“清单”“台账”,如何踩准点、实现督到位、推动改彻底?上海市纪检监察机关抓住重点关键,盯住责任、进度、成效三个环节,靶向发力纠治贯彻执行中的堵点难点,进一步提升了监督针对性实效性。
“加快大模型技术攻关,推动垂类模型应用落地”“开展产业互联网示范平台遴选工作,打造一批标杆性项目”……打开驻市经信工作党委纪检监察组年度政治监督台账,可以清晰地看到39项具体任务,每一项均对应不同分管领导、责任处室和责任人,并逐一列出监督举措。在责任到人到岗的同时,市纪委监委坚持把监督重点放在推动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担当领导责任、履职尽责上,如以实施“净风”行动为抓手,对发生严重“四风”和腐败问题的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约谈提醒,督促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
无论是“国之大者”还是“民生小事”,都是党组织应当担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抓住责任落实这个“牛鼻子”,推动“关键少数”发挥“头雁效应”、带动“绝大多数”,是强化政治监督的题中之义。明确责任只是第一步,监督需及时跟上、全程跟进,看节点目标是否完成、进度是否滞后、方向是否偏移,有的放矢推动清淤排障。
以“加快推进二次供水改造,扩大高品质水覆盖面”这一重点任务为例,市纪委监委驻市国资委纪检监察组通过专题会商、调研走访、实地查看等方式跟进监督,梳理总结出实践路径还不够清晰、复制推广的实际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后,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共同研究整改推进举措。而针对近年来上海空运口岸进口货物整体通关时效较长,社会对提升通关效率呼声较高的实际,市纪委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会同第六监督检查室、机场集团纪委,加强“室室”“室企”联动,督促上海机场集团和300余家关联单位签订公约,与海关等单位加强联动,合力推动困扰多年的问题整改取得积极效果。
解决了责任和进度的问题,还得动态跟踪掌握监督成效,确保过程扎实、结果真实。上海市纪检监察机关运用走访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政治监督工作质效评价,精准衡量履职情况。改革是一个破除旧体制、建立新体制的过程,一些举措往往具有首创性,评估难度大。浦东新区纪委监委从政治维度、组织维度、时间维度、纪法维度、效果维度五个方面开展政治监督评估实践,同时完善结果运用机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监督工作情况。有的地方则注重以下看上,请群众盘点验收,如杨浦区纪委监委对内江大板房成套改造项目跟进监督,组织158名居民对该项目开展满意度测评,从政治、思想、纪律、作风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居民满意度达100%。
政治监督既要看过程,也要看结果,最终看推动落实的效果。找准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具体路径和有效抓手,上海市纪检监察机关把监督融入重大发展战略、重要政策举措、重点项目任务的制定和落实之中,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同党中央对标对表的思想愈发自觉、行动愈发坚定,监督效能得到持续释放。
及时发现和解决“拦路虎”“中梗阻”等问题,确保政策落地见效。科技成果转化是以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然而在高校院所,由于职务科技成果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等原因,科研人员和相关管理者“不能转”“不敢转”的现象比较普遍。驻市科技工作党委纪检监察组督促驻在单位建立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制度,探索“赋予所有权+转让+协议约定”改革试点,以多种形式把科技成果的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赋予一线科研人员,同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使其打消思想顾虑、掌握红线底线。仅2024年,试点单位通过改革赋权专利成果215项,转化金额超过11亿元,孵化公司153家,有效增强科技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推动形成更多标志性的改革创新成果,在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以保税LNG加注为例,该项目对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国内属于新生事物,没有先例可循,工作开展起来难度较大。临港新片区纪检监察工委督促相关部门同向发力,协商解决各项制度空白和监管盲点,细化申报流程、经营规范等方面要求,推动上海港保税LNG加注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像这样的突破性创新案例还有很多,首个外商独资整车制造项目、全新海关监管制度体系、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国际中转集拼公共服务中心……临港新片区自揭牌以来,已累计形成突破性创新案例138个,其中70个为全国首创。
各责任主体政治站位进一步提升,正确看待监督、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明显增强。“纪委与我们并不是背靠背,而是面对面,纪检监察工作是有温度的。”在上海数通链谷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曹澄莹看来,监督既是威慑、警醒,也是支持、保障。位于静安区的数通链谷项目是上海市首个以区块链为主题的产业集聚区,一段时间以来,该项目在发展规模、领军企业数量等方面对标其他领域产业仍有差距。正当园区管理方“压力山大”之际,区纪委监委走访调研发现了这一情况,随即加强与区发改委、数据局等部门的沟通,督促进一步加大平台建设,放大产业集聚效应。“如今双方协作配合越来越紧密,遇到难题经常一起商量研究解决办法。”
漫步黄浦江畔,上海中心、环球金融中心等建筑高耸入云,流光溢彩;登上洋山港中控塔楼,五颜六色的集装箱整齐排列,绵延天际;驻足青浦区元荡湖畔极目远眺,碧波荡漾,水天一色……立足大势、胸怀大局,上海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精准、有力、见效的政治监督,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清障护航。数据就是例证:2024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城市经济规模迈上5万亿元新台阶;新动能加速培育壮大,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8万元……坚定信心、勇毅前行,从改革地标放眼上海,一幅更为宏大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