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廿八“东岳大帝诞”,老传统吃3样迎吉祥,附食谱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2 11:19 1

摘要:三月廿八这一天,春意正浓。对于山东、河南一带的老百姓来说,这日子不是普通的农历小节,而是和“东岳大帝”有关的大日子。你问东岳大帝是谁?他可是汉族民间鼎鼎有名的泰山神、五岳之首的管事神灵。说法不一,有的说他是盘古的后裔,有的说是青帝太昊在凡间的化身。总之一句话,

三月廿八这一天,春意正浓。对于山东、河南一带的老百姓来说,这日子不是普通的农历小节,而是和“东岳大帝”有关的大日子。你问东岳大帝是谁?他可是汉族民间鼎鼎有名的泰山神、五岳之首的管事神灵。说法不一,有的说他是盘古的后裔,有的说是青帝太昊在凡间的化身。总之一句话,东岳大帝在咱老百姓的心头,跟门神、灶王爷不一样,那是管生死、主荣辱的“正事神”。三月廿八是他的大寿辰,许多人都会在这天烧香祭拜,家家户户更少不了张罗一桌吉食,迎神祈福。

春末一场小雨过后,泥土带着青草和花的气息。村头巷尾,老少齐聚,有的戴上红头巾,有的提着米面,手忙脚乱中,心意最重。每到东岳诞辰,老传统里总讲究“吃三样、不可两犯”。三样吉利食物上桌,既是请东岳大帝来喝喜酒,也是给一家老小沾沾福气。风俗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讲究、家常做法,都是烟火气里活生生的中国智慧。要不,你家有没有吃过这三样吉食?今天咱一起掰开了揉碎了,讲个明白。

东岳大帝诞:山神庙里的烟火人间

几千年来,泰山神一直是华夏大地上“权力最大”的神明。他挂帅东方,比别的山神还要风光。民谚云:“东岳大帝生,百病皆消散”,说的就是三月廿八祭拜能保平安、祛病消灾。

有人说泰山是青帝太昊的驻扎地,也有人说东岳大帝是盘古的孙子,左手管阳世,右手掌幽冥。其实更重要的是,民间认他能作主“生死簿”。谁家添丁、谁家寿终,各种大事小事都得打声招呼。历史上不少帝王大臣专门到泰山进香,求的是“国泰民安”,连诗仙李白都写过《登泰山》:“四月上太山,石屏御道开。”

东岳大帝的生日为什么安排在三月廿八?据说那天阳气最盛,阴阳平衡,做事最成。古时农村有“赶东岳庙会”的风俗,喊一嗓子,左邻右舍都能来挑一筐点心、席地而坐。

鲜为人知的是,三月廿八本还叫“改运日”,有旧年不顺、身体欠安、门前不旺的,都要在今天上香改个运。据旧志记载,家里头如果头一年有大病或不顺,必做三色饭,摆在东岳大帝画像前,诚心许愿。祖辈信这管用,盛传“东岳庙香火一旺,家家心病就少半”。你可曾听过家里的长辈说过,谁家的老母亲就是逢这一天生的,寿数特别长?这都是“庙会故事”里流传的旧话。

山珍家常:3样必吃的吉祥好味道

1. 蒸糕——节节高、年华好

东岳大帝诞桌上,蒸糕绝对是老大哥。讲究“高高在上,步步登高”,蒸糕用糯米、黄米磨粉加白糖,或用红枣点缀。一口咬下,绵软温润,甜得不腻。老人说,蒸糕盘盘叠起,就是家庭兴旺、后代连绵。

家常做法一:

糯米/黄米面500克,红枣一把,白糖适量,温水调制。米面与糖拌匀,加适量水揉成松散团。蒸笼底铺湿屉布或荷叶,将米面分层撒入,间插红枣。中大火蒸约40分钟,出锅切块,趁热吃香气扑鼻。

讲究点的家庭会在糕面上印“寿”、“福”字。每年祭祀完毕,厨房飘出的蒸糕香气,是孩童记忆里春末最诱人的味道——“那一口软糯,是家常人间烟火的开始。”

2. 五色饭——五行和顺、安享福寿

第二样五色饭,又叫五谷饭。五色分五行:黄的(玉米、小米)、白的(糯米)、红的(红枣)、绿的(豌豆)、黑的(紫米)。村老说五色全,家业兴旺,少年身体壮。

家常做法二:

将糯米、紫米提前浸泡4小时;胡萝卜切丁,红枣去核切片,豌豆洗净。大米、糯米、紫米各100克,加水,先上锅蒸制30分钟。蒸到八成熟,分层撒入其余食材,继续蒸二十分钟至熟。取出拌匀,即可装盘。

五色饭口感丰富,有咸有甜。老人给孙子夹一块五色饭,顺带祈愿“福在碗中,寿在身边。”你家平时怎么兼顾营养?五色饭用料天然,是“花样年华”的丰收味。

3. 豆腐卷(或豆腐干)——福卷家中,平安长存

第三样,传统多用豆腐做点心,有的当肉,有的称素。雕刻细致的豆腐卷蘸亮亮的酱油,嫩中带香。它讲究“都福”,豆腐谐音,谁家不想一口“都得福”?

家常做法三(豆腐卷):

老豆腐1块,胡萝卜、荸荠、香菇少许切末。豆腐捣碎加少量淀粉,混合蔬菜末,加盐和生抽调味。取豆腐皮展开,抹上豆腐馅,自西向东卷起,封口向下,入锅蒸20分钟。切段上桌,颜色素淡,清香四溢。

豆腐卷低脂高蛋白,家里老人说比肉强。小时候,谁家请客都习惯端出一盘豆腐卷,添一分朴实的欢喜。

2忌不犯:家业兴旺靠积德

老俗话有“生有三样、忌有两道”。第一忌是“家中争吵”:祭东岳大帝生日这天,家里可不能红脸,老人说,一吵气场坏,福运都跑了。遇到小矛盾,大家都忍忍,多说句吉祥话。

第二忌“破财”:这一天最好不随意借钱,也忌把钱、米借出门。民间讲“新春求富贵,节日惜衣粮”,意思是节口不能流财,留住财神笑眯眯。

还有一点,小孩子们如果在庙会上边嬉闹边抢糕点,老人也多会敲敲手指:“不可偷嘴,神明在看。”乡下人信“老天爷有眼,心诚则灵”。

三月廿八庙会场景是村庄生活的缩影。鸡鸣时分,家里女主人就趁着露水出锅蒸糕。年轻人抬着供桌走东岳庙,热闹的鞭炮声不断。香火缭绕中,老者抚摸着供桌,给孙辈讲东岳大帝“点兵册”的典故:只要今朝三样齐备,一年疾苦都被打扫。

村角落的集市中,商贩摆上寿桃、花糕、红糖豆腐。旧时讲,家贫没法做足三样,也会捏几颗面团作样,心到即可。邻居合餐,妇孺互送,三月廿八更像是人与人心灵的节日。

许多村里还保留着“庙前赐粥”传统。东岳庙门外早早坐满老人和孩子,等着热腾腾的免费长寿粥。大人孩子边吃边聊:“你家今年添丁了吗?我给娃儿夹饼招福去了。”这个场景,有点像北方腊八,不过氛围更亲切。

节日里的三样吉食,不光是风俗、更是一份挂念。人离乡,心还想家,最难割舍是灶头的一口蒸糕、饭里的红枣和桌上的豆腐。民间传统讲的是“过好眼下的日子,心里有神明,嘴里有团圆”。

有人说,最美不过三月廿八的清晨,一缕新蒸糕香,弥散在巷头与庙市之间,那是家的味道,也是生命的温柔。时代变迁,灶头变成电锅,庙会搬进直播间,但今年东岳大帝诞,不妨给家人备上一桌吉食,提醒自己“平安是福、团圆最贵”。哪怕只是一碗简单的五色饭,也足够撑起一家的希望和心愿。

来源:富贵说美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