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15-21日,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成都市抗癌协会、成都市抗癌防治中心主办,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承办的“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成都站)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分会场”活动圆满收官。
2025年4月15-21日,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成都市抗癌协会、成都市抗癌防治中心主办,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承办的“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成都站)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分会场”活动圆满收官。
医院肿瘤科党支部联手成都市抗癌协会志愿服务队,围绕“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主题,组织策划了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通过"党建+专业"模式打造多层次科普矩阵,累计开展五大主题项目,惠及市民逾300人次,用温情服务传递抗癌信心,以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使命,获四川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
一、创新科普矩阵,破除认知壁垒
宣传周预热期间,医护人员积极参与“抗癌先声”成都市第二届肿瘤防治科普视频大赛,成大附院肿瘤科党支部书记黄涛金领衔制作的《穿刺活检,你知,我知!》、《无呕病房,化疗患者的尊严守护者》、《知识科普一破除癌痛认识误区》等科普视频,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普及防癌知识,通过可视化技术解析肿瘤诊疗全流程,有效破除"谈癌色变"的认知误区。视频上线后票数总量破万。
二、三级诊疗联动,服务民生健康
4月15日及4月21日,肿瘤科党支部分别联合荷花池、沙河源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公益义诊。医护团队累计为80余名社区居民提供免费咨询、癌痛筛查及个性化健康指导,发放防癌手册100余份,实现肿瘤防治"早筛早诊"服务端口前移。“医生讲得很清楚,连我平时忽视的小症状都提醒了,这样的义诊真是暖心!”一位参与活动的居民感慨道。
三、志愿服务赋能,共筑抗癌信心
肿瘤科特邀成都市抗癌协会志愿者走进病房,与住院患者分享抗癌经历。通过"病友-志愿者-医护"三方联动模式,以真实抗癌经历构建情感支持网络。“别放弃,科学治疗一定能带来希望!”志愿者王女士的亲身经历让许多患者重燃信心。这种“同伴支持”模式通过情感共鸣,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坚定治疗信念,本次活动受四川广播电视台采访,并在四川观察宣传报道。
四、规范诊疗建设,提升服务能级
为提升癌痛规范化诊疗水平,肿瘤科党支部牵头举办“癌痛联盟单位挂牌仪式”暨“癌痛示范病房”建设启动仪式,联合沙河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搭建协作平台,推动社区医疗机构建立癌痛管理协作机制。同期开展的癌痛科普讲座吸引了50余名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参与,专家从药物镇痛到心理干预进行全方位解读,并现场演示多模式镇痛技术应用,为癌痛患者点亮“无痛生活”的希望。
五、多维赋能团队,淬炼抗癌先锋
分会场创新开展"专业赋能+人文关怀"双线提升计划,肿瘤科党支部组织医护团队开展健康跑步活动,通过体能训练与协作挑战相结合的模式,有效提升团队应激处理能力。倡导“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理念;通过团建拓展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展现肿瘤科医护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持续投入抗癌事业注入新动力。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分会场活动立足肿瘤防治系统化建设,通过党建引领下的资源整合与服务创新,构建起覆盖科普宣教、筛查干预、诊疗优化及人文支持的全链条健康生态。活动以精准化服务破除防治瓶颈,以跨层级协作推动专业资源下沉,以医患共促模式强化抗癌信心,切实将科学防癌理念转化为可落地的民生实践,为区域性癌症防治工作提供了具有示范价值的协同路径,进一步夯实了全民健康服务体系的基层基础。
供稿: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编发:姚沁雨
审核:黄冬梅
来源:成都市抗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