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装置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5研究所研制,主要成分是氢化镁——一种最初用于离网能源应用的固态储氢材料。在启动过程中,冲击波将氢化镁材料分解成微米级颗粒,释放出氢气。氢气点燃后持续燃烧,温度超过1000摄氏度。
本月,《南华早报》报道称中国研究人员在一次野外试验中成功引爆了一枚非核氢弹。
该装置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5研究所研制,主要成分是氢化镁——一种最初用于离网能源应用的固态储氢材料。在启动过程中,冲击波将氢化镁材料分解成微米级颗粒,释放出氢气。氢气点燃后持续燃烧,温度超过1000摄氏度。
与传统的TNT炸药爆炸产生的短暂、极高压冲击波不同,中国新型炸弹产生的峰值爆炸压力较低,但火球持续时间超过两秒,可造成长时间的热损伤并产生定向能效应。
研究人员强调了该武器的军事应用,从广泛的热能投射到精确目标摧毁,这得益于其可控的链式反应机制。长期以来仅限于实验室生产的氢化镁生产,今年早些时候在陕西省启用了一家年产150吨的高产能工厂,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关于试验地点或作战策略的具体细节仍不清楚。
中国氢化镁炸弹的特性在功能上与温压武器相似。这些武器会喷洒大量的燃料,燃料与空气接触后会点燃,产生高温火球和致命的冲击波,能够穿透掩体和建筑物。这些武器在城市战中尤其有效。
俄罗斯在乌克兰使用TOS-1温压火箭发射器,让我们得以一窥中国如何在台湾部署其新型炸弹:利用压倒性爆炸力摧毁建筑物内的步兵,使其缺氧,并造成毁灭性的内伤。俄罗斯使用TOS-1的城市战战术似乎强调,消灭建筑物内步兵的最佳方法是阻止他们逃出。
如果中国收复台湾,台湾也可能面临类似的情况,除了台北摩天大楼的高度之外,台北的地下基础设施,包括停车场、购物中心和地铁站,也极大地扩展了可用于城市战的区域。
此类基础设施可能在台湾的消耗性防御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台湾被迫在没有美国支援的情况下自卫,其城市环境将提供理想的防御环境,因为针对城市目标的大规模火力将产生更多的瓦砾和防御阵地,迫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卷入巷战。
虽然温压武器在这样的环境下可能有效,但它们也可能造成巨大的附带损害。然而,中国声称其新型炸弹具有可控的连锁反应,且爆炸威力低于TNT炸药,这暗示该武器的威力可以扩展,以解决此类担忧。或者,中国也可能借鉴美国在阿富汗的“震慑”战术,将其新型炸弹用作心理武器。
迈克尔·施密特和彼得·巴克在2017年4月《公正安全》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美国巨型空爆弹(MOAB)最初设计用于对付大型部队编队或加固的地面碉堡,由于其据称1.6公里的爆炸范围以及爆炸产生的类似核武器的蘑菇云,被认为对伊斯兰国(IS)的士气产生了强大的打击。
施密特和巴克指出,MOAB对IS的洞穴和隧道网络非常有效,其压力波可以杀死或伤害其中的人员,并使整个系统崩溃。
他们说,MOAB 可能会导致对手放弃某些行动,例如地下战,迫使他们暴露他们自己。此外,他们还提到,这种威力强大的武器能够向对手发出强有力的信号,展现决心和其他战略信息。
就中国大陆和台湾而言,阿富汗的洞穴和隧道网络可能与台湾的地下防御系统并无太大区别。一种利用持续爆炸和热效应的“炮弹”(MOAB)式武器,对金门和马祖等小型前线据点尤其有效。
台北的城市环境和密集的平民居住区与孤立的洞穴网络形成鲜明对比,后者造成的附带损害风险极小。由于中国大陆很可能希望最大限度地减少附带损害,避免大规模城市战,并在试图收复台湾时遏制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因此它可能会将其新型炸弹用作心理武器,并配合封锁措施。此外,对金门和马祖使用这种武器可能会迅速削弱防御方的能力,尤其是在密闭的地下空间,持续的热效应和压力波将造成最具破坏性的后果。
来源:学思悟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