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内涵,赋能新时代优秀青年成长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3 07:14 1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四有”好老师,到“大先生”,再到“教育家型教师”,直至“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党中央全面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提出并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2024年9月,习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四有”好老师,到“大先生”,再到“教育家型教师”,直至“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党中央全面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提出并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提出了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2025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部署并落实“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不仅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价值引领、实践要求、现实路径和行动指南,同时也为包括优秀青年教师在内的新时代优秀青年人才的思想引领工作和成长路径,指明了新的方向。

一、培养新时代优秀青年人才要以弘扬中华文化为价值引领

弘扬教育家精神,培育新时代优秀青年人才,要以弘扬中华文化为价值引领,这是立足中国教育传统、回应时代需求的重要命题。这一理念强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塑造既有文化底蕴又具文化自信的优秀青年人才。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教育智慧为教育家精神的形成提供了丰厚土壤。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平等观,韩愈“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观,朱熹“格物致知”的治学精神,构成了中国教育家的精神基因。中华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价值追求,全面生动地诠释了优秀青年人才肩负的“经世致用”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强调教育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提出“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一脉相承。唯有给优秀青年人才赋能文化灵魂,才能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教育、文化、民族的共生共荣,才能培养出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理想信念的新时代优秀人才。

二、培养新时代优秀青年人才要以讲好中国(教育)故事为现实要求

弘扬教育家精神,培育新时代优秀青年人才,要以“讲好中国教育故事”为现实要求,这既是立足中国教育实践的理论自觉,也是应对全球化挑战、增强文化自信的战略选择。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超越单纯的知识传授,将中国教育的实践经验、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转化为育人资源,培养既能扎根中国大地、又能对话世界的优秀人才。教育家精神的本质是中国教育故事的“灵魂”。教育故事的传播是教育家精神的鲜活范本。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黄大年“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张桂梅“燃灯育人”的教育故事凝结着几代教育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启智润心”,“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师范”精神。这些鲜活的叙事能够让优秀青年人才在与教育家的“精神对话”中内化价值追求,坚定职业信仰。中国的教育故事一定是一部教育家精神不断生成、传承与创新的“故事集”。新时代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要让未来的人才既成为中国教育故事的“聆听者”和“传播者”,又成为中国(教育)故事的“续写者”和“创造者”,既要“会讲”中国教育故事,更要“践行”中国教育故事。当优秀青年人才能够用中国话语解释中国实践、以中国智慧回应世界关切时,教育家精神便获得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三、培养新时代优秀青年人才要以融通中外教育思想为实践路径

全球化时代面临的挑战要求世界各国携起手来共同打造跨文化的发展智慧。这就要求人才培养必须打破“本土”“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要求中国在扎根实践的基础上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汲取人类教育的文明成果,培养兼具文化主体性与国际胜任力的优秀青年人才。中国教育自古便有“兼容并蓄”的智慧传统。张之洞阐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蔡元培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陶行知将杜威实用主义改造为“生活教育论”。这些历史经验证明,中外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始终为中国优秀青年人才培育的创新提供动力和源泉。更为重要的是,融通中外还是打破西方话语霸权、贡献中国智慧的战略选择。融通中外教育思想不是简单的“中西合并”,而是通过创造性转化生成新的文明形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需要在中西对话中寻找教育本质、锤炼实践智慧。当新时代的优秀青年人才真正成为“立足中国、对话世界”的思想者时,教育家精神便获得了跨越文化边界的力量,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光彩。

四、培养新时代优秀青年人才要以谋求人类共同发展为行动指南

以“谋求人类共同发展”为行动指南,是在立足中国的基础上“胸怀天下”,是在“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的基础上升华人才培养的使命。教育家精神的本质是“人文的”更是“人类的”。从“天下大同”到“教育为公”,中国教育传统始终蕴含着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切。当代教育家精神中的“仁爱”“担当”“创新”等特质,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所倡导的“包容、公平、优质教育”高度契合,这体现了中国的教育智慧在全世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新时代优秀青年人才的成长需要以人类共同发展为导向,逐渐成长为全球治理的参与者。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士人精神升华为“育己育人育世界”的全球文明发展参与情怀,当未来的优秀青年人才既能扎根中国大地又能携手世界共同绘制“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图景时,教育家精神便超越了地理疆界,这正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诠释。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