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名流书画交流中心五载耕耘结硕果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3 07:27 2

摘要:四月的金城阳光暖煦,处处藏着春日独有的浪漫与惊喜,兰州名流书画交流中心五周年座谈会近日在墨香浮动中展开。长桌上还有铺展的宣纸与墨迹未干的书画作品,好似在无声诉说着五年的公益故事。围坐于此的书画艺术家、媒体代表以及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更是欢坐一堂,用一场以“公益

四月的金城阳光暖煦,处处藏着春日独有的浪漫与惊喜,兰州名流书画交流中心五周年座谈会近日在墨香浮动中展开。长桌上还有铺展的宣纸与墨迹未干的书画作品,好似在无声诉说着五年的公益故事。围坐于此的书画艺术家、媒体代表以及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更是欢坐一堂,用一场以“公益”与“融合”为题的深度交流,共话五载耕耘、展望书画艺术事业的未来之路,也为兰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

高质量发展动能

五年深耕,数字见证文化传承。五年来,在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下,兰州名流书画交流中心累计举办线下书画交流活动204场,汇聚2700余位书画家;线上推出284期网络展,吸引7100位创作者投稿,总浏览量突破140万人次,形成“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文化传播新模式。

“文化不是高高在上的展品,而是长在泥土里的种子——哪里有需求,就在哪里扎根。”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特聘研究员张瑞民由衷地说:“5年来,兰州名流书画交流中心在弘扬传统文化道路上进行了不断探索,举旗定向,坚守文艺初心,着力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书画作品,极大地繁荣了兰州乃至甘肃的书画艺术创作。同时,也全力推出了诸多优秀的书画艺术人才,特别是让很多年轻的、默默无闻的基层书画艺术家走进了大众视野,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壮大了兰州书画艺术发展的队伍。”

他说:“5年来,兰州名流书画交流中心不仅以‘培育人才、打造精品’为双引擎,成功走出了一条‘公益性底色+创新性亮色’的特色道路,还主动融入甘肃‘文化强省’战略布局,不断融合创新,持续发挥出文化艺术的桥梁作用,不断将甘肃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张瑞民的发言也引起了与会嘉宾的诸多共鸣。

“艺术创作要扎根社会需求,既守护公益性文化底色,又要在遵循市场规则的同时挖掘人才、推出作品。”中国老年艺术团甘肃代表处主任吴安林也分享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他感慨地说:“建议不断通过共建基地、联办活动等诸多形式,实现‘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市场价值的共生共荣’。”

用书画搭建起文化交流桥梁

窗外车水马龙,展厅内新的故事正在被书画家们用智慧书写——那些关于坚守、创新与希望的故事,在殷切的交谈中化作了兰州文化基因里永恒的底色。

山楂小镇董事长常增海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多年的企业家,结合企业发展实践经验,他阐述了自己总结的文化经济融合发展要领。

“要‘政策为纲,顺势而为’,书画艺术的公益事业发展,尤其要和国家政策相结合,还要懂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常增海说:“我深深感受到兰州名流书画交流中心五年的耕耘,不仅为这座城市增添了艺术色彩,更为文旅融合探索出一条特色路径。在那一组组数据背后,是中心用书画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让传统文化在大众的生活中‘流淌’起来。”

“希望能携手中心,共同以书画串联起更多文旅资源,也期待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共同书写兰州文化的‘大合唱’。”他告诉记者:“千万不要低估传统书画的价值,那一根线条可以连接古今,一点墨痕能唤醒沉睡的乡愁,这种力量极其强大也极其难得。”

打造“创作—展览—衍生”

全链条合作平台

“墨守初心更要破圈突围。”热火朝天的交流并未影响兰州名流书画交流中心主任郭民辉的冷静思考:“书画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图腾,我们力求将抽象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大众可以感知的艺术体验,这不仅可以显著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更可以在短视频、碎片化阅读盛行的当下,重塑公众对深度思考与持久创作的尊重。”

“因此,一定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在吸引公众关注的同时,结合热点话题和事件策划采风创作活动,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他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始终相信,艺术不仅是技法与美学的传递,更是社会责任与文化的共鸣。未来,除与现有9个书画基地融合发展外,我们还将与甘肃博艺德艺术院进行深度合作,联合打造‘创作—展览—衍生’全链条合作平台。”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 超 文/图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