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此前一周,社交平台上开始掀起一股“读书挑战”热潮——“用一场阅读马拉松对抗碎片化”“找到你的‘书’适圈开启15天阅读挑战”“21天亲子共读挑战赛来啦”……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此前一周,社交平台上开始掀起一股“读书挑战”热潮——“用一场阅读马拉松对抗碎片化”“找到你的‘书’适圈开启15天阅读挑战”“21天亲子共读挑战赛来啦”……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我们将目光聚焦读者的书单。其中,既有读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也有对新知识的渴求。综合来看,当下,阅读依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图书馆里的“借阅热”
四月的清晨,泰安市图书馆外借部工作人员开始整理书架上的图书,等待读者前来选书借阅。“周末和寒暑假,借阅人数明显增多,许多家长还会带着提前准备好的书单来借书。”泰安市图书馆外借部工作人员说。
泰安市图书馆的借阅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4年,文学类、少儿类及国内外经典名著类仍是最受读者欢迎的图书,如《平凡的世界》《明朝那些事儿》借阅火热。
2024年4月份至今,泰安市图书馆的借阅数据则显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借阅排行榜上,位列前10的图书中,文学类、医学类、少儿类图书占据榜单。其中,排名前5名的图书中,医学类图书有2本。工作人员表示,医学类图书借阅次数增长,反映出读者对健康知识的关注度有所提升。
“过去,有些读者试图通过读书来寻找人生答案。从2024年至今的借阅数据来看,从医学养生到如何养育孩子,书籍逐渐成为读者心中可以‘把脉问诊’的‘专家号’。”外借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借阅数据显示,少儿类图书借阅热现象依然持续,像《如果历史是一群喵》系列图书,目前一书“难求”,一直在被反复借阅。
采访中,不少家长把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视为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上班族张女士的生活节奏紧张且忙碌,即便如此,她对孩子读书习惯的培养却一点也不马虎,“我每天晚上都会陪着孩子读一些儿童读物,孩子可以通过日常积累,获取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2024年3月至今,一名读者在泰安市图书馆外借部创下了423次的借阅记录。借阅清单中,既有《唐诗宋词鉴赏全书》等历代诗词名句集,也有《茶馆》等文学作品,展现出广泛的阅读兴趣。
“武侠小说一直很受我市读者欢迎。”工作人员表示,为满足读者需求,泰安市图书馆每年两次更新补充书籍,并推出智能书柜服务,方便读者随时借还。
书店里的“好书荐读”
新华书店泰山书城的“新华荐品”区域像一场小型书展,路遥《平凡的世界》贴上了“新华爆品”的标签,《活着》《去有风的旷野》《额尔古纳河右岸》等各类图书依次排列。
“这一区域是根据集团总部统计的畅销书和热门书籍设立的推荐区,把销量好、热度高的书籍推荐给读者。”泰山书城工作人员解炳阳介绍,书城会不定期制作荐读书单,由于书店面向的顾客大多为中小学生,因此,书城在制作书单时也会参考教师推荐给学生的年级必读、选读书目。
解炳阳展示出一份2024年至2025年4月份的销售书单,《红星照耀中国》《活着》《额尔古纳河右岸》《长安的荔枝》等书籍赫然在列。“这些书既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又贴近教育目标,是目前销售量最好的。”
记者注意到,书城的图书上架策略和推荐策略具有高度的热点指向性。在书城文学区域,与当前的社会热点、热播影视的原著作品被摆放在显眼位置。
“今年春节档电影《哪吒2》大热,我们上架了几部与哪吒、敖丙相关的书籍,销售情况很好。”解炳阳举例,“除哪吒这一主题,余华通过参加综艺曝光度增加,他的作品热度也随之提高,书籍销量明显上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作品一直保持稳定热度。”
随着世界读书日的到来,新华书店泰安分公司还将开展“书香泰安悦读人生”主题文化活动,精选“新华荐品”系列爆品、臻选、新品等经典好书6折起售,书城同步推出线上阅读挑战赛,读者完成打卡计划可获得专属小惊喜,解锁神秘阅读福利。
年轻读者的“主题化”书单
读书爱好者刘先生,今年24岁,他常把阅读目标分为两类:重读和新读。
《基督山伯爵》上中下、《大明王朝1566》上下、《三案始末》、《沙丘·Ⅰ》、《血疫》这些图书是刘先生近期的书单。
“有些书早年看过但印象模糊,我就会再读一遍,这类一般是重要的专业书或对我影响深远的书。”刘先生分享,新读的书他通常会结合豆瓣、当当网等平台推荐,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阅读,再或是逛书店时偶遇的“有缘书”,他也会考虑把这些书带回家。
作为一名文科生,刘先生偏好文史哲类书籍,这也导致他的书单及阅读方式呈现“主题化”特点。“比如,我会集中阅读某一朝代的史家专著,梳理不同作者对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观点。”他认为,这种主题阅读能帮助他建立更系统的知识框架。
在刘先生看来,碎片化的阅读时代,沉浸在一本好书中能够让人暂时远离压力,获得精神上的放松。“世界读书日,我们不必着急打开一本新书,可以重读一本旧书,也可以读一本‘不深刻’但快乐的书,让阅读回归本质,让阅读成为思维的‘游乐场’。”刘先生说。
就像《亲爱的图书馆》一书中提到的:“图书馆也是个充满耳语的地方:你不需要将一本书从书架上拿下来,就知道里面有个声音正等待着向你倾诉故事。”
记者:张芮、李松
编辑:孙青
审核:晁彤彤
来源:泰山晚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