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发丝的全球化突围——鄄城县假发产业的升级密码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3 10:04 2

摘要:4月20日,鄄城蓝润发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人发原材料被分拣、捻辫、染色,经过一道道精细工序,摇身一变成为一顶顶精致的假发。这些假发即将漂洋过海,在北美、欧洲、非洲消费者眼中,它们是价值不菲的“黑黄金”——100克人发售价可达千元。

4月20日,鄄城蓝润发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人发原材料被分拣、捻辫、染色,经过一道道精细工序,摇身一变成为一顶顶精致的假发。这些假发即将漂洋过海,在北美、欧洲、非洲消费者眼中,它们是价值不菲的“黑黄金”——100克人发售价可达千元。

“假发不仅是生活刚需,更是时尚潮流的象征。”鄄城蓝润发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其云手持一款工艺复杂的渐变色假发介绍。这款融合五种色调渐变工艺的假发,看似简约,却见证了鄄城县假发产业从手工作坊迈向产业集群的华丽蜕变。如今,这座小城汇聚了1500多家发制品企业,年出口额超20亿元。一根小小的发丝,究竟如何撬动全球百亿市场?答案就藏在鄄城县独特的产业发展脉络中。

从“收头发”起步,“中国发都”强势崛起

鄄城县的假发产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那时,一群农民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用粮食或现金换取妇女剪下的长发。“头发能换钱”的消息不胫而走,金堤人发市场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发集散地。到了20世纪90年代,鄄城县从事人发收购的人员足迹遍布印度、缅甸等国家,从业者近10万人。

然而在产业发展初期,鄄城仅处于原料收购和低端加工阶段。菏泽奥斯卡发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清说:“当时,鄄城生产的发帘、发套利润微薄,企业主要依赖国有外贸企业的订单生存。”

2000年成为鄄城县假发产业发展的转折点。菏泽北方发制品有限公司、菏泽奥斯卡发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引入深加工技术,鄄城由此开始从“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变,假发产业链不断完善,涵盖档发初加工、发帘编织、高端发套定制等多个环节。2012年,鄄城县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了第一、第二发制品产业园,完善的水电、物流和治污配套设施吸引了70余家企业入驻,年产值突破20亿元。这两个产业园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省级跨境产业聚集区。

“产业园的建设有效解决了产业小散乱的问题,让企业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新中。”鄄城县商务局局长李婷说。目前,建设中的第三发制品产业园规划产能为年产档发530余吨、各类假发制品260余万件。

在2024年第14届中国发博会上,中国轻工商会副会长张杰指出,鄄城的接发产品在全国占比达90%,在全球占比达70%。至此,“中国发都”鄄城声名远扬,享誉海内外。

告别“代工贴牌”,自主品牌成功出海

“过去,我们主要为国外品牌代工生产,利润被大幅压缩。”鄄城县泰达发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坦言。2009年,他尝试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直接对接北美消费者。

“我们提前布局,设计了自己的网上商城,构建起供产销一体化的销售模式。以美国纽约为起点,开设了5个国外体验店,全力打造自主品牌。同时,持续创新研发技术,提升客户服务体验,让世界更加了解鄄城人发产品。”王伟介绍。

鄄城县实施的品牌化战略成效显著,目前已有20家企业在海外注册商标,12家设立海外仓。“国际消费者越来越认可‘鄄城制造’。”李婷说。

“在Instagram上,一条假发变装视频就能带来上千个订单。”鄄城县发制品协会会长范殿久介绍。目前,当地110多家企业已在Facebook、TikTok等平台布局。鄄城亨胤公司的“七妹”品牌通过直播,日销量可达2000单,年销售额高达4400万元。

为助力电商业务蓬勃发展,鄄城县建成了伯灵云谷电商产业园,提供培训、物流、金融一站式服务。近年来,该产业园累计培训电商人才3000名,成功孵化40多家跨境企业。

从“刚需消费”到“颜值经济”,市场潜力爆发

当下,非洲是全球第二大发制品消费市场,发制品对于非洲消费者而言是刚性需求。“非洲女性可以不买衣服鞋子,但一定会购买假发。非洲人发质硬且卷曲,生长速度慢,打理起来既耗时又费力,假发是当地爱美女性的生活必需品,也是她们愿意慷慨解囊的商品。”王伟介绍。

与此同时,国内市场的潜力也在逐步释放。“随着国内‘颜值经济’的兴起,年轻人将假发视为时尚单品,而非单纯的遮秃工具。越来越多的爱美人士选择假发来替代频繁的染发和烫发。”鄄城新达发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其帅表示。该公司采用“品牌一体化 + 潮流化产品”的经营策略,在山东省开设10家线下门店,并同步在抖音平台开展直播业务。

“颜值经济”正在重塑假发行业的发展逻辑。发制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消费规模逐年扩大。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国内发制品市场需求量巨大,开发潜力不容小觑,未来有望从发制品生产、出口大国转变为消费大国。

“‘颜值经济’的崛起是未来趋势,假发有望成为爱美人士提升颜值的重要单品,与化妆品、首饰、服装一样,成为女性时尚装扮的必备品,国内增量市场前景广阔。”范殿久说。

人才与品牌双轮驱动,破局未来发展

“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开展B2C销售,企业需要在线上为国外消费者提供全方位服务,这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不仅要求从业者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还要掌握营销技巧。假发产品展示性强,从业者要会拍照,还要能指导消费者护理假发。但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限制,发制品企业目前专业人才短缺。”曹其云说。

为解决人才难题,鄄城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发制品跨境电商人才引进,提高人才专项补贴和薪资待遇,以优厚条件留住人才。同时,加强本土发制品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与高校开展联合办学,设置发制品相关专业,致力于打造一支留得住、业务精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在品牌建设方面,鄄城县积极打造“鄄城人发”区位品牌。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塑造“鄄城人发”区域公用品牌,发挥群体效应,形成独特的区位品牌优势。引导发制品企业在商标注册和产品销售中融入“鄄城”概念,让消费者提到假发就能联想到鄄城。“我们必须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让‘鄄城人发’像‘瑞士手表’一样,在全球获得广泛认可。”范殿久强调。

从手工作坊到智能产业园,从原料集散地到品牌输出地,鄄城县假发产业正凭借产业集群的强大力量,在广阔的市场“蓝海”中破浪前行。正如创业者谌鸿鹏所说:“我们要让世界知晓,每一顶精致假发背后,都有一个来自中国鄄城的精彩故事。”

菏泽日报记者 焦同帅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