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驿,即以船为主要交通工具的驿站,古代驿站分走水路和旱路。旱路用马、驴、骡、牛等为驿递工具,所以此种驿站被称为马站或马驿;水路则用船,故称水站或水驿。
在没有高铁、飞机的古代
信息与货物如何跨越山河
当我们轻点手机就能让包裹 "次日达" 时
大运河上的舟楫早已承载着文明的基因
在波光粼粼中编织出一张覆盖全国的
“水上信息高速公路”
让我们沿着时间之河
探寻水驿文化的千年脉络
水驿,即以船为主要交通工具的驿站,古代驿站分走水路和旱路。旱路用马、驴、骡、牛等为驿递工具,所以此种驿站被称为马站或马驿;水路则用船,故称水站或水驿。
不同时代的水驿风貌
先秦:水驿雏形与水路开拓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便开始利用天然河道进行物资运输。《诗经》中“泛彼柏舟,亦泛其流”的记载,勾勒出早期水路交通的图景。春秋时期,吴国开凿邗沟(今京杭大运河前身),首次将长江与淮河连通,标志着人工运河时代的开启。此时的水驿虽未形成系统,但已出现“传舍”“邮亭”等简易设施,用于接待使节与传递军情。
战国时期,各国竞相开凿运河以增强国力。魏国的鸿沟连接黄河与淮河,楚国的云梦通渠贯通长江与汉水,这些工程不仅促进经济交流,也为水驿的发展奠定基础。
《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决通川防,夷去险阻”,进一步整合水路交通网络,水驿逐渐从军事用途向民用扩展。
秦汉:水驿制度的奠基
秦汉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推动了水驿系统的规范化。秦始皇修建灵渠,沟通湘江与漓江,使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相连,成为岭南地区的交通命脉。水驿作为驿站体系的一部分,开始承担公文传递、官员接待和物资转运等职能。
《汉书·高帝纪》记载,刘邦曾通过水驿“使陆贾使南越”,足见其在外交中的作用。 汉代的水驿管理更为细致。据居延汉简记载,水驿设有“驿丞”负责日常事务,配备“驿船”和“水夫”,并制定严格的行程标准:“日行百二十里,急行倍之”。例如,从长安到敦煌的水路,沿途每隔30里设一水驿,形成连贯的运输网络。此外,汉代还出现了“漕运”制度,通过水驿大规模运输粮食,保障边疆供给,如汉武帝时期的“渭漕”工程,年运粮量达四百万石。
隋唐:大运河时代的水驿巅峰
隋唐时期,大运河的贯通彻底改变了中国的交通格局。隋朝开凿的通济渠、永济渠等,使南北水路连成一体,水驿数量激增。
唐代全盛时,全国设有水驿260个,驿船从1艘至4艘不等,驿夫配备达12人/站。水驿不仅是交通节点,还成为文化交流的枢纽。
诗人白居易在《宿樟亭驿》中写道:“夜半樟亭驿,愁人起望乡”,描绘了水驿作为游子停歇处的情感寄托。
唐代的水驿管理由兵部统一协调,地方设“馆驿巡官”监督。水驿的功能进一步扩展,除传递公文外,还负责接待外国使节、转运贡品。例如,日本遣唐使从扬州登陆后,沿大运河北上长安,沿途水驿提供食宿和船只接驳。
宋元:海上贸易与水驿转型
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催生了水驿的新形态。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泉州、广州等港口城市的水驿与市舶司紧密协作。
市舶司负责管理海外贸易,水驿则承担货物转运和信息传递。例如,泉州港的市舶司将进口香料、象牙等物资通过水驿运往内陆,同时将丝绸、瓷器等出口商品集中到港口。
南宋时期,泉州市舶司的年税收达百万缗,占全国财政收入的5%,水驿的高效运作功不可没。
元代的水驿系统更为庞大。京杭大运河的重新开通,使水驿成为南北运输的核心。据《元史·兵志》记载,元代水驿配备驿船3000余艘,驿夫2万余人,形成“每十里一铺,六十里一驿”的密集网络。
水驿还承担军事职能,如忽必烈远征日本时,通过水驿调集粮草和兵员。此外,元代的“急递铺”采用“铺兵腰系铜铃,夜则持炬”的方式,确保军情传递的时效性。
明清:水驿的鼎盛与衰落
明代是水驿发展的鼎盛期。“试问南京至北京,水程经过几州城。皇华四十有六处,途远三千三百零……河西和合归潞河,只隔京师四十路。逐一编歌记驿名,行人识此无差误。” 这是明代《士商类要》一书中“水驿捷要歌”的部分内容。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为沟通南北经济,发展漕运,特开辟了南京至北京的水路驿站,沿途设置水驿41处,明末增至46处,每处设驿丞专管。而“水驿捷要歌”就对各个水路驿站的名称、位置及联系作了生动记述。当时漕运繁忙,水驿兴旺,驿站传递军报公牍及接送官员,络绎不绝。
郑和七下西洋期间,南京龙江驿、太仓刘家港等水驿成为物资集结地,负责筹备船只、粮草和人员。同时,内陆水驿如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河西驿、杨村驿等,规模庞大,配备驿马、驿船和纤夫。
然而,随着近代邮政的兴起,水驿逐渐走向衰落。清末,轮船、铁路等新式交通工具取代传统驿船,水驿的功能被邮政局、电报局取代。
1912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所有驿站,水驿这一延续千年的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从秦汉的灵渠到隋唐的大运河,从宋元的海上丝路到明清的近代转型,水驿不仅是交通设施,更是文明交融的纽带。它承载着货物的流通、文化的传播、政令的通达,见证了中国古代 “舟楫之便,利尽四海” 的辉煌。
来源:驿城发布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