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阅读?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3 12:25 2

摘要:“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访多个学校和家庭时发现,无论是细品墨香的纸质阅读,还是“一屏万卷”的电子阅读,孩子们在阅读中锻炼的文字能力、分析能力、思辨能力等各种能力,都是AI无法代替的。数字浪潮中,青少年更需要守住深度阅读的“定海神针”,做“爱读书、读好书、

高新十四小AI绘本课堂上,学生们正在进行绘本创作。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程静 摄)

在AI工具能够“秒答”各种问题甚至代写作文的今天,青少年的阅读能力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人工智能时代,传统阅读还有价值吗?

“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访多个学校和家庭时发现,无论是细品墨香的纸质阅读,还是“一屏万卷”的电子阅读,孩子们在阅读中锻炼的文字能力、分析能力、思辨能力等各种能力,都是AI无法代替的。数字浪潮中,青少年更需要守住深度阅读的“定海神针”,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终身践行者。

4月22日,在新城区后宰门小学图书馆,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穿梭在书架间,挑选着自己喜欢的图书。挑好后,他们便找个椅子坐下,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在AI的辅助下,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更浓了。”后宰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李梦晨告诉记者,学校鼓励老师利用AI技术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取得了实效。就拿一年级阅读教学为例,老师首先会调查孩子们感兴趣的阅读内容,再用AI工具进行筛选。AI工具能分析出每个孩子、每个班级甚至整个年级适合阅读的书目,最终选出的书籍被放置在教室图书角、学校图书馆等地,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我们以‘深度阅读’为锚点,构建校本化阅读课程体系,每周的阅读指导课与AI技术深度融合,智能推荐书目、动态跟踪成长,让阅读更加精准高效。”该校相关负责人说,教师利用AI工具(如“班海阅读”等)一键生成学生阅读档案,输入年级、兴趣标签后,AI自动推送3-5本分级书单,每本书匹配闯关式导读题。AI工具还能帮助教师制定本学期分层阅读主题。老师们汇总每个孩子当月的阅读时长、阅读习惯,请AI提供非物质化评价的方法。

“我们班还设置了班级读书评价角、‘读书棒棒糖’奖励机制,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这些好办法都是AI提供的。”李梦晨说。

“然而,尽管AI技术非常强大,但却永远无法替代阅读。”李梦晨认为,孩子们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会形成思辨能力,这是AI无法替代的。由于孩子们的年龄层次、生活阅历、个体差异和思维观念不同,他们从阅读中获得的价值和自我内化的感悟也各不相同,这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同样是AI 无法替代的。

当天,陕西省政府鲁迅图书馆在后宰门小学设立的“鲁迅小书屋”正式开放。“鲁迅小书屋”设立在该校图书馆内,将为孩子们阅读更多优秀书目提供支持。后期,双方将共同开展“鲁迅小馆长”“图书漂流”“鲁迅讲解员”等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深度融入AI技术,进一步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该校相关负责人说。

AI赋能阅读创作 小学生“写”出新童话

“老师快看!我的小狐狸会自己讲故事啦!”在西安高新区第十四小学的AI绘本课堂上,五年级4班学生成诺一兴奋地展示着她的作品。电脑屏幕里,一只AI生成的卡通狐狸正用稚嫩的电子声讲述着她创作的《乌鸦和狐狸》寓言故事。

而旁边的王锦轩同学正全神贯注地调试他的环保主题作品《机器人大战雾霾》,“我要让机器人用清洁能源武器打败雾霾怪兽!”

记者看到,在课堂上,小创作者们先用文字构思故事,再通过AI工具生成视频,最后用语音合成技术为角色配音,完成从文字到多媒体绘本的全流程创作。

《时间裂缝救援》《关羽走麦城》《神笔马良》……这些充满童真的AI绘本正在校园里掀起一股“科技阅读”新风尚。

“对于小学生来说,传统的绘本阅读往往是单向的知识接收,而AI创作绘本彻底改变了这一模式。”在该校信息技术教师周嘉乐看来,AI不是替代创作,而是打开想象力的钥匙。在AI的助力下,孩子们不再是被动的读者,而是摇身一变成为充满创意的“小作家”和“小画家”。通过AI工具,孩子们天马行空的创意能即时转化为生动的绘本画面和故事,这种“魔法画笔”般的体验极大激发了阅读兴趣。

这堂别开生面的AI绘本课,是该校“AI+教育”新实践的一个生动缩影。

据该校执行校长孙波介绍,本学期学校推出AI绘本课程,将艺术创作与AI技术深度融合,并实现了跨学科融合。在创作过程中,孩子们主动研读经典作品寻找灵感,同时需要运用科学思维解决技术问题,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热爱阅读、探索科学的种子。

阅读滋养的思辨力和同理心 AI无法替代

家住雁塔北路的小靳是一名五年级学生,在她1岁左右时,父母就将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相结合,激发她的阅读兴趣。

“我忙家务时,会用电子设备给孩子播放有声故事,空闲时会给她读纸质绘本。无论哪种方式,孩子都很喜欢听。”小靳的妈妈王女士说,从孩子上幼儿园起,每天饭后半小时就成为全家人的“阅读时光”,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8年时间。

如今,AI时代来临,王女士与时俱进。前不久,小靳询问妈妈种花和养蚕的方法,王女士并没有立刻用AI工具搜索答案,而是先带着孩子在家里的《百科全书》上查询,随后又用AI验证,并让孩子比较两种答案的异同。她还给孩子买了花盆、种子、蚕和桑叶,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亲身验证。

“我不希望孩子养成凡事依靠AI‘投喂’的习惯,从而逐渐丧失探索和实践的欲望。”王女士说,庆幸的是,多年的深度阅读习惯,让孩子有了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情感共鸣能力,这是AI很难赋予的。

被小朋友们亲切称为“小酷哥哥”的儿童文学作家、儿童阅读推广人安鹏辉,自2011年开始,便陆续走进全国多个城市的上千所学校,用独特的“脱口秀式趣味阅读写作讲述法”,点燃孩子们对阅读与写作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读写能力,深受学校老师、家长和孩子们的好评。

“AI阅读提供的是‘知识’,却难以培养同理心。”安鹏辉举例说,比如《悲惨世界》,AI可以讲述这本书的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等,但这些都停留在知识层面。这样的阅读,难以培养同理心。而阅读尤其是文学类阅读,更能让我们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知晓和理解他人的需求与处境,从而培养珍贵的同理心。

在他看来,阅读就像“飞行模拟舱”。在青少年没有步入社会之前,他们需要了解这个世界的真善美、假丑恶,让自己提前进行进入社会的“模拟预演”。沉浸式的阅读,跟随主人公一起经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安全地、身临其境地在阅读中“飞行”,离开校园,进入社会,才会适应真正的飞行。

来源:西安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