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都没有想到,放出狠话要扼杀中国经济的特朗普,打脸时刻来得这么快。种种迹象表明,进入四月下旬以来,这场由关税引发的大战,正将特朗普政府推向战略调整的十字路口。面对供应链断裂的重压,以及国内外各方势力的强烈反对,特朗普的智囊顾问团开始对特朗普进行密集游说,希望他
谁都没有想到,放出狠话要扼杀中国经济的特朗普,打脸时刻来得这么快。种种迹象表明,进入四月下旬以来,这场由关税引发的大战,正将特朗普政府推向战略调整的十字路口。面对供应链断裂的重压,以及国内外各方势力的强烈反对,特朗普的智囊顾问团开始对特朗普进行密集游说,希望他加快和中国谈判进程,在关税问题上和中方达成和解。据悉,特朗普将组建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并释放出“30天内达成协议”的缓和信号。可以说,这场政策急转弯的背后,既是美国经济承压的客观现实,也再次验证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可以说,不可一世的特朗普在挥舞关税大棒时,根本没有考虑到中方反制的后果。其关税新政对全球75国征收10%基准关税,更是对华加征245%报复性关税。然而,中方在供应链端的精准反制,让特朗普在内的美国鹰派措手不及。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报告,随着中方对多个出口领域开启供应链管制,美国本土的药品、半导体、电子设备等战略物资的库存预警灯接连亮起,关键矿产供应链出现结构性断裂。
与此同时,随着关税持续升高,飙升的进口成本直接刺激通胀指标突破5%心理关口。美国企业和消费者苦不堪言,纷纷将怒火向白宫发泄,美国加州更是就关税问题起诉联邦政府,打响了反特朗普“第一枪”,而包括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内,多个美企巨头纷纷赴华进行危机公关,承诺不会“对华脱钩”,这更是迫使政策制定者特朗普重新审视其关税武器的杀伤半径。
按照美媒的报道,目前在贸易代表格里尔等白宫务实派官员的推动下,一个跨部门应急工作组迅速成型。该团队囊括副总统万斯、财长贝森特、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等核心成员,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西特与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也将参与相关决策的制定。和主张对华强硬的鹰派代表纳瓦罗不同,这个务实派为核心的新部门希望推动特朗普改变对华关税政策,而他们评估的一组数据也让特朗普逐步认清了现实。据悉,通过量化模型评估得出结论,一旦中美关税战持续至本年度第三季度,美国GDP将萎缩1.2%。
其中,中期选举关键州的失业率可能突破8%,这对于特朗普的政权极为不利。从“极限施压”到“体面妥协”,特朗普虽有说不甘,但却不得不低头让步。在4月18日举办的内阁会议上,特朗普坦言“很多人催他加快谈判进程”,并首次为谈判设定30天期限。据悉,他已经准备好将关税税率回调至84%基准线,前提是中方在半导体出口配额上作出让步。
客观来说,中方在明确坚持精准反击,做好斗争到底的准备的同时,也始终没有关闭和谈大门。随着特朗普认怂,中美必然要开启一场并不轻松的“冲刺式”谈判。对于中方来说,核心问题的态度不变,对于涉及根本利益的政策主张不会改变,和谈成功与否的关键,还是在于美方。
然而,目前特朗普顾问团虽然成立了负责谈判和解的工作组,但其内部并不统一,存在很大的分歧。其中,美国副总统万斯就主张以关税减免换取中方扩大农业采购,而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更关注数字贸易规则重构。而在这两大领域,中方都不会做出妥协,这也让未来的谈判进程困难重重。
对于中方来说,目前手中依然拥有震慑特朗普政府的两大王牌,那就是稀土出口管制清单与美债持仓结构调整预案。前者依然聚焦供应链,直接掐住了美国制造业的“七寸”,后者则把反击方向转向美元和美债,一旦彻底谈崩,将有更多经济体加速抛出美债,进而通过“去美元化”直接打击美元霸权。
可以说,这场关税博弈的戏剧性转折,暴露了单边主义政策的先天缺陷。当特朗普政府从“美国优先”转向“美国止损”,已经证明了特朗普单边霸权主义的失败。无论最终中美关税和谈协议能否落地,中国都将成为最后的大赢家。
来源:十月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