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宁县委统战通过“政治领航、人才筑基、平台赋能、实践增效”四轮驱动,充分激活党外人士“智力引擎”,把党外人士力量变成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隐形翅膀”。
近年来,宁县委统战通过“政治领航、人才筑基、平台赋能、实践增效”四轮驱动,充分激活党外人士“智力引擎”,把党外人士力量变成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隐形翅膀”。
政治领航 筑牢“同心”思想根基
坚持政治引领主线,创新“3+X”学习矩阵,将主题教育与红色研学(王孝锡烈士纪念馆)、实践教学(宁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专题研讨相结合;深化“第一议题”学习机制;实施“青苗计划”,针对35岁以下党外人士开展定制化培训,参训率达到92%以上。持续提升党外人士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情操,凝聚奋斗共识、展示良好形象,切实增强党外人士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人才筑基 构建“三维”培养体系
按照“党管人才、广泛吸纳、注重实用、合理配备”的思路,建立“发现-培养-使用”全周期管理机制。研究制定了《宁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规划》,持续健全完善宁县党外代表人士数据库,坚持分级分类、动态管理,确保后备人才储备数量充足,现有民主党派成员43人,无党派人士17人,党外知识分子5938人。
实施“三个一批”基础工程,每年分别选派一批人员参加学习培训、担任特约监督员、进入人才库,加强党外干部的培养和使用,选派优秀党外干部参加省市各类培训38人次,党外科级干部增加到60人。加大对副科级和副高级职称以上党外人才的培养选拔和推荐使用力度,采集新增正高级职称党外专业技术人才26名,副高级职称党外专业技术人才165名,根据其领域分布、专业结构和年龄梯次等情况,积极促进党外专业技术人才与非公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联系和协作,依托县知联会、县新联会等渠道,广泛物色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归乡人才、新媒体从业人员等新兴领域党外人才,实现人才选拔的宽领域、广覆盖。
平台赋能 打造“四位一体”服务矩阵
积极搭建服务联谊平台,升级“统战之家”2.0版,在东城集中办公区建立民盟宁县支部、新联会、知联会、新乡贤联络服务处等统战团体集中办公活动场所,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创建“同心服务”品牌矩阵,建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创新实践基地5处,持续开展“和美宁县·同心筑梦”文艺下乡汇演活动。创新“产学研用”活动平台,精心谋划、创新实践,分领域建设“名家(名师/名医)工作室”等党外知识分子活动阵地,有效促进党外人士交流信息、联络感情,激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实践增效 深化“双岗建功”机制
创新“三单式”参政,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对接机制,定期组织召开党外人士代表通报会。创新开展党外代表人士“五个一”行动(每年撰写1篇调研报告、上报1件提案、开展1次志愿服务、参与1次民主监督、完成1项创新成果),组织党外代表人士聚焦全县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振兴、文教卫生、党风廉政建设等重点内容开展深度调研,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议案、提案、建议等50余条(篇),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智囊团”作用,引导部分专业技术领域党外知识分子领衔打造“名师”工作室,引领会员中的高中级知识分子、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乡镇、社区、企业等举办健康义诊、文化下乡、财税服务、网络运营教学、直播助农等公益活动,鼓励党外知识分子积极作为、“双岗建功”,为全县走好“六条路子”、实现“三县”建设目标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如今,宁县正通过“统战+发展”的深度融合,把党外人士的“专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随着联谊交友平台的持续升级、活动品牌的持续创新,宁县统一战线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同心圆”越画越实,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统战动能”。(宁县委统战部供稿)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