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上海需要我,是我需要上海给的可能性。月薪从3000变9500,双休、社保按实交,劳动仲裁真管用——在这里,普通人能守住最基本的尊严。"
"不是上海需要我,是我需要上海给的可能性。月薪从3000变9500,双休、社保按实交,劳动仲裁真管用——在这里,普通人能守住最基本的尊严。"
为什么那么多女生拼了命也要留在上海?最近刷到好多阴阳怪气的评论,说什么"沪漂女都是虚荣""去上海就是装精致",看得我血压都上来了。今天必须说点大实话。
上周和闺蜜视频,她刚在静安区拿下个月薪2万的offer。这姑娘大专毕业,在老家商场站了两年柜台,每天穿高跟鞋站十小时,月底到手3800。现在她在化妆品公司做客户经理,公司配MacBook,茶水间永远有当季水果。
最关键是——双休!真正的双修!不用像在县城上班时,周末永远要回老板"在吗"的微信。
那些说上海消费高的人,算过账吗?我表姐在四线城市当文员,中午吃碗牛肉面15块,我在陆家嘴点外卖也就25。但她月薪4500,我底薪就8500。
更别说商场里ZARA、优衣库全国统一定价,网购更是一个价。真正拉开差距的是什么?是收入!是时薪!
认识个97年的妹妹特别清醒。她在青浦合租主卧2500,但公司有餐补交通补,每月实际支出和她在洛阳工作时差不多。
可工资翻了三倍——从税前3000变成9500。现在她报班学插画,周末去愚园路看展,这种生活选择在小城市根本不存在。她说得很直白:"不是上海需要我,是我需要上海给的可能性。"
我房东阿姨的女儿更典型。普通二本毕业,在老家投了三个月简历,最好的offer是教培机构课程顾问,底薪2000+提成。
来上海第一份工作就做海外留学顾问,基本工资6000,三个月转正后各种补贴加起来小1万。最关键是五险一金按实际工资交,这在三四线城市简直是奢望。
有个数据特别打脸:2022年上海工资中位数6900,是全国唯一突破6000的城市。什么意思?就是随便抓个上班族,收入都能吊打其他城市平均水平。
那些说"上海赚得多花得更多"的,怕是没见过小城市私企怎么压榨人——单休是常态,社保按最低标准交,加班费?不存在的。
朋友在嘉兴服装厂做跟单,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每月休两天。到手5600听着不少?算算时薪才20块。
她在七宝镇咖啡店当店长,每天工作8小时,月休8天,底薪加绩效拿7800,时薪是老家三倍。更别说上海劳动仲裁真的管用,上次公司延迟发薪,她一个电话打到人社局,第三天钱就到账了。
说个扎心对比:县城中学教师看似体面,但早上六点跟早读,晚上查寝到十点,周末还要应付家长饭局。
我同事辞掉绵阳的教师编制来上海,在国际学校当中文老师,年薪直接15万起,还有寒暑假出国研学机会。她说以前改作业到深夜是常态,现在下午四点就能去健身房。
当然要承认租房是笔大开销。但你想过没有?在老家就算住家里,省下的房租也变不成存款。
同学在合肥月薪6000,看似不用租房,可要应付人情往来、亲戚借钱、强制相亲,隐形支出比上海房租还折磨人。至少在这里,你关上门就是自己的王国。
那些觉得大城市冷漠的,可能没经历过小城市"过度关心"的窒息。25岁不结婚就像得了绝症,30岁没买房直接被判失败。
在上海,三十多岁单身女性可以坦然说"我在约会",四十岁转行也没人当你异类。这种自由,真不是钱能衡量的。
最后说句实在话:留在上海不是因为虚荣,而是普通人能在这里守住最基本的尊严——加班有加班费,离职能拿到赔偿,生病敢去医院,周末真的属于自己。这些在很多地方,还是奢侈品。
如果你也曾在出租屋里怀疑过自己的选择,记住:用脚投票是这个时代给普通人最大的公平。
点个赞,让更多纠结的姑娘看见这篇。关注我,下次聊聊怎么避开沪漂那些坑。
来源:头号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