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青春的十字路口,有人执着于“标准答案”的轨迹,谨慎前行;有人却在试错中突破“唯一解”的桎梏,绘制出多维成长轨迹。翻看广外学子的探索笔记,时光不再是日历上单调的刻度,而是一张等待挥毫的素笺,每一笔都镌刻着突破的可能,每一划都晕染着成长的底色。本期推送,让我们走
在青春的十字路口,有人执着于“标准答案”的轨迹,谨慎前行;有人却在试错中突破“唯一解”的桎梏,绘制出多维成长轨迹。翻看广外学子的探索笔记,时光不再是日历上单调的刻度,而是一张等待挥毫的素笺,每一笔都镌刻着突破的可能,每一划都晕染着成长的底色。本期推送,让我们走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看广外学子的“精彩”大学生活——
新闻学院2023级学子贺一迪选择在湖南广播电视台开始她的第一次实习。实习期间,她深刻体会到了记者工作的高强度。在这个岗位上,日常工作紧凑有序:上午外出采访,下午编稿,晚上六点新闻就要播出。如果采访地点远,则需要一早起床赶往台里,再随团队奔赴采访现场。
贺一迪现场采访
尽管工作强度大,但贺一迪从未退缩。实习让她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新闻行业的快节奏和高要求。在一次关于湖南 “国际范”年味的报道任务中,她跟着记者老师在长沙市中非经贸博览会高桥分展馆采访一位来自尼日利亚的馆长。因为没带翻译老师,贺一迪临危受命充当翻译,最后顺利完成了采访。
在贺一迪看来,实习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而一段段的实习之后,也让她对个人成长与职业规划将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与第一次参加实习的贺一迪不同,法学院2023级学子黄子颐在岭南律师事务所开启了她的第二段职业探索。相比在法院实习初探的忐忑,她在律所实践中多了几分从容,但挑战悄然升级,这里的工作更考验人的自主性与抗压性。
黄子颐
职场是实战一线,课堂是后方指挥。从个人成长来看,她跟着带教律师接触政府的工作人员及其他的律师团队,学习了商务礼仪,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黄子颐在律所紧紧抓住一切机会,让知识从课本走向现实,为“知行合一”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一个支教梦、四轮面试、两天两夜的火车硬座将新闻学院2023级学生曾昕带到了离家千里的西藏。第一次到遥远而陌生的西北地区,走过雅鲁藏布江边上的山路后,曾昕到达了群山环抱的学校,开启了她长达一个月的支教生活。
藏区学生为曾昕(下排左三)等支教老师庆祝新年
在这里,曾昕负责给初三学生教授英语,对于非师范生的她来说,准备教案、早读巡班、正式上课、课后家访等都是第一次。但为了更高效地教授英语,她仔细分析孩子们过往的考卷,针对孩子们的薄弱点进行专题复习。
“你对他们好,他们就会加倍地对你好。”班上的孩子们曾自发为没有回家过年的老师们准备惊喜,悄悄在黑板上写下祝福、凑钱去买零食……这些都是孩子们对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们的一片真心。
二月初,来自新闻学院2024级的陈相因前往联合国总部学习。回看这次出国游学经历,陈相因感慨道:“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将实践和理念融会贯通。”
陈相因获得联合国研学结业证书
这为期十天的游学访问是她知行合一的生动写照,中间既有令人舒心的体验观赏,也有紧张忙碌的演讲学习。在UNHCR(联合国难民署)、WTO(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讲座中,陈相因积累了丰富的国际传播实战经验;在ICRC博物馆,她探索新媒体技术如何赋能国际议题传播,实训期间,她将所见所闻融入一次次精彩绝伦的演讲中,让听众为之动容。
中泰建交50周年暨“中泰友谊金色50年”之际,中泰人民的交流交融日渐密切。这次,广外泰国留学生洪莹莹从广州出发,一路向北,足迹遍及郑州、天津、北京等城市,她逾山越海、走街串巷,一次次被华韵奇景所吸引,一遍遍感叹中华文明的底蕴。
洪莹莹体验滑雪
来到中国学翻译的一年多来,洪莹莹经常行走中国,将旅行经历制作成Vlog,分享给远在泰国的亲友,并发在外国社交媒体平台,“中国就像一本永远翻不完的书籍,在每个地方能发现新的、独特的魅力。”
洪莹莹用所学的语言文化铺就实地体验的道路,她也在旅程中更加热爱这个底蕴丰厚的古老国度。目前,她正全力备考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六级,希望能申请中泰翻译专业的研究生。她渴望在广外学有所成,成为中泰文化交流的桥梁,让更多人了解两国的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互鉴。
有人初涉职场,在挑战中淬炼锋芒;有人深耕专业,于新知中叩问真理;有人以脚步丈量山河,让远方在行囊中生根;有人用行动传递温度,让善意在人间流转……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你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从广外出发,每一位学子都有机会自主选择着行进的方向,用脚步丈量土地,在实践中探索知识的边界,迎来属于自己的新风景,收获喜悦与感动。
关注“广外招办”,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文章素材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官微/官网
来源:广外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