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照2024年度企业营收情况,进入前十名榜单的企业分别为美敦力、强生、雅培、丹纳赫、Medline Industries、史赛克、西门子医疗、BD医疗、GE医疗、飞利浦。
近日,海外医疗器械网站Medical Device and Diagnostic industry发布了全球医疗器械企业TOP 100排名。
按照2024年度企业营收情况,进入前十名榜单的企业分别为美敦力、强生、雅培、丹纳赫、Medline Industries、史赛克、西门子医疗、BD医疗、GE医疗、飞利浦。
值得一提的是,迈瑞医疗、威高集团、联影、新华医疗等12家企业也进入了该榜单。其中,迈瑞位居第25名,与其“最晚在2025年成功实现全球医疗器械TOP20的目标”又更近了一步。
01
全球医疗器械TOP100出炉
美敦力位列第一
根据2024年的收入,美敦力以330亿美元营收位居第一,其市值为1170亿美元;强生以304亿美元的营收位居第二,但其市值以3740亿美元位列第一。
雅培、丹纳赫、Medline Industries 分别以279亿美元、240亿美元、232亿美元的营收位居前五。
此外,史赛克(230亿美元)、西门子医疗(230亿美元)、BD医疗(210亿美元)、GE医疗(197亿美元)、飞利浦(195亿美元)也进入榜单前10。
02
迈瑞、威高等12家国产企业进入百强榜
在本次全球TOP100的企业中,有12家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入选挺进全球百强。具体包括迈瑞医疗、威高集团、联影医疗、新华医疗、英科医疗、鱼跃医疗、微创医疗、中国同辐、乐普医疗、蓝帆医疗、东富龙科技、安图生物。
迈瑞医疗
其中,迈瑞医疗位居第25名。作为国产医疗器械“一哥”,其掌门人李西廷在2021年首次提出迈瑞医疗要用“五至十年进入全球市场前20名,用更长的时间进入前10名”的战略规划。
2024年9月,迈瑞医疗对此进行了最新回应,表示“基于当前的局势判断,公司依旧有很强的信心能够按照既定的规划,最晚在2025年成功实现全球医疗器械TOP20的目标”。如今看来,迈瑞离这一目标有更近了一步。
业内分析认为,迈瑞医疗的高利润率是由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高效的运营管理、持续的研发投入以及良好的现金流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威高集团
威高集团在本次榜单中位列第59名。资料显示,威高集团是一家以医疗器械和药业为主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其下辖医用制品、血液净化、骨科、生物科技、药业、心内耗材、医疗商业等九大产业集团。
作为中国最大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制造商之一,威高集团产品涵盖输注耗材、手术缝合线、医用导管、心脏支架及心内耗材、留置针及各种异型针、血液净化设备及耗材、骨科材料、医疗设备、治疗型注射液及其它药品、生物诊断试剂、人造血浆、生物种植体、PVC及非PVC原料等50多个系列,500多个品种、8万多个规格。
联影医疗
联影医疗在本次榜单中位列第63名。据了解,联影以全线医学影像产品为基础,涵盖了影像云、医疗器械、人工智能、芯片研发、第三方精准医学诊断服务等多个领域。目前,其产品线包括医学影像与放疗产品、生命科学仪器、医疗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医疗芯片等,且在12600家医疗机构中得到了应用,其中包括超过1000家三甲医院。
在国内市场上,联影医疗的增量市场占有持续领先,并已构建完整的全球研发、生产及服务网络。凭借其全智能医疗健康生态构建者和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正在重塑全球医疗行业格局。
03
部分TOP10企业的近期动态
日前,器械之家对2024全球医疗器械百强榜的名单进行了整理前十名榜单,并对部分几家企业的近期动态进行简单介绍。
美敦力
作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之一,美敦力在本次全球医疗器械企业TOP 100排名中位列第一。近期,该公司在财务、业务、战略布局等多方面均展现出积极动态,持续引领行业发展。
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4月21日,美敦力成交额达4.27亿美元。从2025财年三季报(2024年4月27日至2025年1月24日)来看,其收入达246.10亿美元,同比增长3.51%,净利润36.30亿美元,同比增长19.21%,展现出稳健的财务状况和良好的盈利能力。
在产品方面,美敦力在糖尿病业务领域的MiniMed™ 780G系统在欧洲市场表现出色,Simplera Sync™传感器获得FDA批准,并计划于2025年秋季在美国限量推出。
心血管领域的Evolut™ FX+ TAVR系统在美国和国际市场推广顺利,结构性心脏病业务实现高个位数增长。心脏消融解决方案(CAS)因脉冲场消融(PFA)产品需求强劲,增长近20%。
神经科学业务中,Neuromodulation业务增长13%,Inceptiv™闭环脊髓刺激器和Percept™ RC深部脑刺激器市场表现突出;颅脑与脊柱技术全球增长5%,美国市场增长8%。医疗外科业务里,Hugo机器人系统在国际市场使用量增加,公司计划2025年第一季度提交FDA申请,预计2026财年成为重要增长点。
不过,外周血管业务受中国市场带量采购(VBP)政策影响,出现低个位数下降,但已逐步适应政策并保持稳健表现。
强生医疗科技
强生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Q1,强生医疗科技营收达80亿美元,同比增长2.5%。其中,心血管业务表现突出,销售额达21亿美元,同比增长16.5%,主要得益于Abiomed和普外伤口闭合产品的强劲推动。
在产品创新领域,强生医疗科技在2025年4月宣布完成Ottava™机器人手术系统的首批临床试验病例,该系统旨在解决传统机器人手术中的协作障碍,支持复杂手术的多象限操作需求,为上腹部普外科手术带来新选择。
在医疗器械方面,“中国智造”超声刀HARMONIC® 7s在中国重磅上市,其内置智能芯片,搭载新一代自适应组织算法,提升手术安全性。此外,其全国首批一次性使用压力监测射频消融导管QDOT MICRO指导下的射频消融手术顺利完成,为房颤治疗带来全新选择。
需要指出的是,在市场方面,关税政策对强生医疗科技产生一定影响,公司预计2025年将面临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9.2亿元)的利润损失,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医疗技术部门。由于现有合同协议的限制,价格调整空间有限,公司表示将持续关注关税政策动态并调整应对策略。
此外,在中国市场,强生医疗科技面临一定竞争压力,部分产品依赖美国进口,若关税成本转嫁至终端价格,可能导致市场份额部分流失。
雅培(医疗器械部门)
雅培最新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雅培医疗器械板块营收达48.95亿美元,同比增长9.9%,剔除汇率和业务退出影响后有机增长更是高达12.6%。
在细分领域,糖尿病护理业务表现尤为突出,收入18.27亿美元,同比增长16.5%,其中连续血糖监测(CGM)销售额达17亿美元,同比增长18.4%,美国市场销售额更是增长27%。
此外,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TriClip™设备全球已有超过15000名患者受益,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血管设备方面,Navitor™瓣膜和AVEIR™起搏器等创新产品推动了结构性心脏及电生理业务的强劲增长。
而面对中美关税博弈等外部挑战,雅培迅速启动了短期应急方案。公司增加了关键原材料库存,并依托全球生产基地网络寻求缓冲空间,以降低关税政策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尽管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政策预计将导致公司全年损失“数亿美元”,但雅培通过分布式生产网络和本土化扩产策略,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寻求平衡,展现出强大的应变能力。
——
当前,在全球经济的波动和市场竞争的双重考验下,全球医疗器械品牌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韧性与创新力,逆流而上,探索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尽管经历了裁员和紧缩政策,但全球100家最大的医疗科技企业大多数公司也实现了营收增长,并大力投资于研发,展现出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事实上,这些数据不仅揭示了行业的当前状况,还预示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近日,有报道指出,随着国内经济的稳步复苏以及医疗政策的持续推动,医疗设备采购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回暖趋势。那么,在经历了寒冬之后,这些百强企业又将为行业带来哪些创新技术和医疗解决方案?器械之家将持续关注。
来源:器械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