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流释放的CO2约占全球内陆水体CO2排放总量的85%,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半球多年冻土区面积达2100万平方公里,其碳储量约占全球土壤碳库的50%,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全球变暖加速了多年冻土的快速退化,导致地温升高、地下冰融化。这在一定程度上
河流释放的CO2约占全球内陆水体CO2排放总量的85%,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半球多年冻土区面积达2100万平方公里,其碳储量约占全球土壤碳库的50%,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全球变暖加速了多年冻土的快速退化,导致地温升高、地下冰融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碳向邻近水生态系统的横向输移,其部分被矿化并以温室气体形式释放到大气中,进一步强化了冻土碳—气候反馈效应。目前,北半球多年冻土区陆地生态系统表现为碳汇,但内陆水域的CO2排放显著抵消了这一碳汇作用,而现有陆地碳预算模型很少考虑河流碳过程,且北半球多年冻土区河流CO2排放的时空动态特征、机制及其对陆地碳汇的影响仍缺乏精确量化。
图1:北半球多年冻土区河流CO2排放的影响因素
近日,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牟翠翠教授团队在北半球多年冻土区河流CO2排放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果以“北半球多年冻土区河流CO2排放加剧”(Recent intensified riverine CO2 emission across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permafrost region)为题,于2025年4月16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牟翠翠教授为论文第一和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李婫和博士研究生魏玉国、母梅等参与了研究。此项研究得到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于默奥大学等单位的支持,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4YFF0810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371132)等资助 。
研究团队通过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野外监测以及文献数据搜集,聚焦北半球多年冻土区5685条河流 CO₂ 分压数据,采用机器学习方法,综合考虑了气候、冻土、地形、土壤、植被和人类等环境因素,对2000-2020年环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河流CO₂ 排放进行了年度空间扩展。结果表明北半球多年冻土区河流 CO₂ 排放巨大(200 ± 15 Tg C yr-1),并以0.42 ± 0.16 Tg yr-1速率增加。结合CMIP6的NEP模式数据,量化了河流CO₂ 排放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北半球多年冻土区河流CO₂ 排放抵消了该区域陆地碳汇的 28.1 ± 2.1%,且不同冻土区河流CO₂ 排放抵消的陆地碳汇具有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河流 CO₂ 排放年际变化的驱动机制,发现气候因素(尤其是降水)和多年冻土退化是北极和青藏高原河流CO2排放增加的主控因素,分别解释了CO₂ 排放变化的 57.3% 和 55.0%。
图2:2000-2020年北半球多年冻土区河流CO2排放量和陆区碳吸收量
图3:北半球多年冻土区河流CO2排放变化的环境驱动因素
该研究揭示了环北极与青藏高原地区河流 CO2 排放的差异性特征,指出其分别受降水和多年冻土退化主控。同时表明全球变暖加速了河流碳释放,进而强化了冻土碳对气候变化的正反馈作用,为深入理解气候变暖背景下河流碳排放的变化及其对全球碳-气候反馈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8716-3
原文链接|兰州大学研究团队揭示北半球多年冻土区河流二氧化碳排放加剧
编辑|王文乐
责任编辑|彭倩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