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3日,在2025爱奇艺世界·大会主论坛上,爱奇艺基础架构与智能分发事业群总裁刘文峰带来了以“注意力驱动创新”为主题的演讲。在他看来,当用户在单一屏幕上的平均注意力时长只有47秒的当下,无论AI还是人类,抓住用户的注意力才是创作好内容的核心,行业必须从用户
当用户的注意力变得更“短”,当视频内容已达海量规模,上下划动的手指就像一只蝴蝶扇动的翅膀,将为影视创作带来怎样的风暴?
4月23日,在2025爱奇艺世界·大会主论坛上,爱奇艺基础架构与智能分发事业群总裁刘文峰带来了以“注意力驱动创新”为主题的演讲。在他看来,当用户在单一屏幕上的平均注意力时长只有47秒的当下,无论AI还是人类,抓住用户的注意力才是创作好内容的核心,行业必须从用户注意力的角度出发来思考内容创作和产品设计。
活动现场,刘文峰介绍并演示了爱奇艺推出的新功能:让用户不错过精彩剧情点的“跳看”、个人智能助手“桃豆”,分享了爱奇艺“剧本工坊”、“影像工坊”、虚拟制作等内容创作领域的创新实践。在创意、制作和播出各阶段,爱奇艺用好AI,赋能更多“超级个体”,力求创造真正非凡的作品与体验。
以下为刘文峰的主题演讲实录:
AI生成内容的基本流程在几十年前已经有了雏形,即输入大量数据训练模型,再用这个模型生成新内容。但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训练最关键、最复杂的人类数据,尤其是语言数据。直到2014年,计算机科学家发现了全新的思路:他们用一种数学方法从语言数据中找到最关键的部分——那些最容易吸引人注意的元素。这个方法被称为“注意力机制”。
注意力机制加上训练框架的持续进化和算力的飞跃式提升,让AI在过去10年实现了巨大的突破。今天的AI在语言理解和表达上的能力,几乎达到了通过图灵测试的水平。不仅是语言,图像和视频模型的训练,也同样依赖这种注意力机制,这就是为什么刚刚的AI视频可以达到如此逼真的效果。
AI创作的过程,跟人类创作非常相似。创作者通过大量阅读、学习和实践,积累经验,激发灵感,才能创作出动人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AI还是人类,要创作出好内容,都离不开一个核心:抓住用户的注意力。
有研究发现,用户在单一屏幕上的平均注意力时长只有47秒,在手机这类移动设备上甚至会更短。这对内容创作者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尤其,不同的设备带来不同的使用场景和注意力节奏,如何在每一个屏幕上都能牢牢抓住用户,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从用户注意力的角度出发,“跳看” “桃豆” 探索娱乐更多选择基于以上观察,我们在爱奇艺手机端上线了一个全新功能——“跳看”,以更好地适应用户注意力变化。这个功能的创意是把微剧的观看体验,带入长视频的观看场景中。
大家用手机横屏播放视频时,一般会在屏幕右边上下划调音量,左边上下划调亮度。现在我们在屏幕两侧各15%左右的区域,新增了一个上下划跳转剧情点的“跳看”功能。过去,用户会用手指拉进度条的方式调整观看节奏;现在只需要上下划动,就可以自如跳转精彩情节点,操作更加方便。这一交互调整可以让观看节奏更快、内容更聚焦,也更符合当前用户的观看偏好。
跳看功能的核心,在于爱奇艺对精彩剧情点的识别能力。我们通过AI技术对视频画面进行深度分析,找出真正推动剧情发展的精彩点,这也是用户最想观看的部分。对跳看点位的精准选择,让用户划动时不会错过精彩内容。随着越来越多真实观看行为被记录下来,AI模型也会不断优化精彩点的识别结果。
当观看同一个视频内容的不同用户都在使用“跳看”来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这支视频本质上已经变成了不同的视频。我们未来是否有可能为不同用户生产同一个内容的不同版本?有人看到的是35分钟的,有人看到的是20分钟的。通过“跳看”,我们把选择权交给用户。当我们从用户注意力的角度出发来思考内容创作和产品设计,一切都会变得很不一样。
去年,爱奇艺推出了AI互动产品“桃豆世界”,用AI让内容和角色一直“活下去”,让基于IP和知识训练出的AI角色在“桃豆世界”里和用户保持互动。我们基于IP训练了近一千个AI角色,他们保留了角色原本的性格、语言风格和世界观,随时随地可以和粉丝互动。这种互动不仅仅是聊天,还包括了各种趣味玩法。“桃豆世界”上线以来受到了用户的热烈欢迎,累计聊天轮次已经超过一亿轮,不仅让角色“活”了起来,也让IP的价值实现了新的增长。
今天,我们还迎来了“桃豆世界”的一位新成员“桃豆”。它虽然不是某个IP的角色,却是一名通晓爱奇艺所有内容、产品和服务的爱奇艺用户个人智能助手。桃豆会根据用户的个人喜好和特点为其发现内容,推荐内容,甚至充当临时客服。
从今天起,只要下载最新版的爱奇艺App,就可以在首页和长视频的半屏播放页底部中央看到“桃豆”的入口。长按底部按钮,就可以直接用语音跟“桃豆”对话;短按,则会进入交互界面,支持更多功能。
二、 AI赋能超级个体,支持创作团队更早 “抓住用户注意力”
在内容创作的生命周期中,越早做出正确的决策,对项目的最终质量和效率带来的杠杆效应就越大。我们训练出了适合爱奇艺内容创作阶段的AI大模型,帮助专业创作者更好地把握选题方向、优化内容结构、理解目标受众,在创作早期就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首先是剧本环节。内容行业的朋友都非常清楚,一个成功的项目,背后一定有一个好剧本。好莱坞有句话说道:“剧本阶段多花一块钱,有可能为后期省下十块钱的补救成本。”
正因如此,爱奇艺开发了AI驱动的剧本工具——剧本工坊。剧本工坊能够为创作团队提供创作辅助,比如提炼小说大纲摘要及人物角色、提供影视创作需要的知识库、提供大量故事来源素材等,还能为创作团队和决策者提供剧本评估,分析剧本里的情节、人物、创新点和缺点,从而为剧本开发的过程做出更多有价值的决策。
今天,我们首次公开展示了爱奇艺的剧本评估报告。爱奇艺打造的智能剧本评估系统可以在大约三十分钟内,完成一部五十万字剧本的全面评估,输出一份清晰、系统的报告。这份报告会从主题、卖点、题材与受众、人物塑造、叙事结构、情节设计,以及故事节奏七个核心维度对剧本进行深度分析。通过智能评估报告,创作团队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剧本。AI基于对目标观众的理解给出的创作和改进建议,支持创作团队更早“抓住用户注意力” 。
除了对剧本的理解和分析, 爱奇艺还开发了一个面向影像内容创作的AI平台影像工坊。它可以服务于从角色形象到场景搭建的多种视觉创意需求。例如,通过自动识别剧本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场景,为其生成初步的视觉草图;也可以手动指定感兴趣的场景,由AI在剧本中寻找相关描述,再根据创作需求进行个性化生成。这些能力,不仅帮助我们把文字想象变成视觉实体,也大大提升了前期美术设计的效率和沟通精准度。
爱奇艺为创作者打造的一个专属工具——影视知识库,作为一个面向剧本开发、角色设定、世界观搭建等场景的创作辅助平台,可以在内容开发的过程中,节省创作者查阅大量的参考资料的时间,让宝贵的知识更好地服务内容创作。例如,如果一部剧的创作中涉及到大量“妖”的设定,通过影视知识库,创作者可以快速查找《山海经》这样的古籍,直接定位到相关记载与灵感来源。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工具,把“读书”的价值真正融入到每一个创作细节中,让知识成为内容创新的底气。
去年的世界大会上,我们向大家展示了爱奇艺在虚拟制作方面的探索和成果。一年过去,爱奇艺在这条前沿赛道上取得了更多令人兴奋的进展。过去一年,爱奇艺使用虚拟制作的项目数量同比增长了50%。随着爱奇艺横店的虚拟摄影棚升级为了旗舰棚。从硬件设备到软件系统,整体配置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可以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了更专业、更高效的制作环境。
目前,爱奇艺已经积累了二十多项虚拟制作领域的专利技术,多个项目获得了重量级奖项认可。其中:“虚实景深”技术、“虚实色彩一致性”的解决方案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际拍摄。 经过爱奇艺的技术优化,虚拟拍摄时画面从近景到远景,色彩控制非常准确,真实与虚拟之间几乎无缝衔接。值得关注的是虚拟拍摄中的重型转台系统,这是爱奇艺在行业里的首创,能让“正反打”这样的常见拍摄需求,在虚拟摄影棚时可以不受LED屏幕限制,轻松地完成不同角度的镜头切换,显著提升了拍摄效率。
本次我们也第一次对外发布爱奇艺自研的QClip一体机升级版本。利用这个设备,远在千里之外的拍摄现场的画面几分钟之内就能上传到爱奇艺智能制作云端。未来,即使是远在北京的制片团队,也能实时看到和现场导演一样的监看画面。QClip目前已在多个项目中落地应用,累计上传素材超过 50万条,拍摄总时长超过 6000小时。
三、AI是内容的放大器,让好的内容被更多人看到,也让运营效率指数级跃升
过去一年,AI的内容生成能力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运营效率提升。爱奇艺的“马良”平台可以自动分析视频内容,识别出视觉冲击力强、剧情张力大的镜头并生成海报图。去年一年,马良平台自动生成了超过 2000万张海报,平均每天产出超过 5万张。
爱奇艺的另一个AI平台“缪斯”可以基于长视频内容自动完成剪辑、包装,生成适合在站内外传播的种草视频。过去一年,缪斯平台共制作了 64万条短视频,站内外总播放量达108亿次。
我们打造了AI驱动的广告平台“奇炬”。通过AI的加持,奇炬平台广告素材的生产效率提升了10倍,大量符合不同用户喜好的广告内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千人千面”。第二,AI深度理解用户兴趣,让广告的匹配更精准。奇炬不仅让广告“更像内容”,让广告对用户有吸引力,对客户有转化力。
综上,我们已经能清晰地看到一个趋势:在AI能力的支持下,用户会有更多创新体验可感受、创作者和创作团队的能力将会越来越强,过去动辄数百人的团队通过大规模协作才能完成的项目,未来可能只需几十甚至更少的人就可以实现。这意味着参与内容创作生态的门槛会更低,参与到为用户创作内容的个人和团队将会越来越多。谁能够在创意、制作和播出阶段用好AI,谁就能拥有更强的创作能力、更高的执行效率、更短的用户反馈周期,就会在“抓住用户注意力”的竞争中快人一步。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