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观众怒了!东方有线4K服务藏了多少“套路”?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4 20:10 2

摘要:最近刷上海本地论坛,不少网友气呼呼地吐槽:“说北京卫视4K开播是好事,可咱东方有线用户咋就看了个寂寞?”原来,有观众发现,明明标着“4K”的节目,自家电视画面却和2K差不多——一问才知道,东方有线的4K服务藏着“隐形门槛”:基本套餐用的是2K机顶盒,想看真4K

最近刷上海本地论坛,不少网友气呼呼地吐槽:“说北京卫视4K开播是好事,可咱东方有线用户咋就看了个寂寞?”原来,有观众发现,明明标着“4K”的节目,自家电视画面却和2K差不多——一问才知道,东方有线的4K服务藏着“隐形门槛”:基本套餐用的是2K机顶盒,想看真4K得升级“黄金套餐”,这波操作让不少用户直呼“被忽悠了”!

这事得从用户的实际体验说起。

家住浦东的王阿姨就是典型例子:“我交了有线电视费好几年,最近听说北京卫视4K开播,特意调台去看,结果画面糊糊的,和以前高清台没啥区别。”她联系客服才知道,自己用的是基本套餐配的2K机顶盒,4K节目得通过4K机顶盒播放,而4K机顶盒只给“黄金套餐”用户——所谓“黄金套餐”,其实就是需要额外付费的增值服务包,比如参考资料里提到的“VIP点播功能包”,每月25元,还得趸交优惠才能用,里面才包含4K极清专区。

问题就出在这儿:普通用户根本不知道“4K节目”和“4K观看”是两码事。

就像去电影院看电影,你买了电影票(基本套餐),但想坐VIP厅(4K播放)还得加钱。

可东方有线的宣传里,只提“4K开播”,不提“设备限制”,这让不少用户觉得“被套路”了。

更扎心的是,有网友翻出旧账:2023年就有用户投诉东方有线“欠费停机后还收费”,现在又玩“套餐分级”,难怪用户流失越来越多。

为啥东方有线要这么做?

往深了想,可能和有线电视行业的生存压力有关。

现在年轻人都看网络电视、IPTV,传统有线电视用户逐年减少,企业得想办法“增收”。

但增收的方式,不该是给用户“设门槛”。

看看其他运营商的做法:比如电信的IPTV套餐,2路4K机顶盒直接包含在199元档的宽带套餐里,用户不用额外加钱就能看4K。

再对比东方有线的经典电视套餐,一年276元,只含基本频道和免费点播,想升级4K得每月多花25元,这性价比确实不高。

更关键的是,用户要的是“清晰看电视”的基础体验,不是被各种“功能包”绕得晕头转向——就像有网友吐槽的:“看个电视而已,咋比交水电费还复杂?”

这事最让人气的,不是“加钱”本身,而是“信息不透明”。

4K机顶盒需要升级套餐,这是技术限制吗?

参考资料里提到,东方有线部分机顶盒确实支持4K HDR,但“分体设计”解决了卡顿问题,说明设备本身不是难题。

那问题就出在“是否愿意让用户用基础套餐享受4K”——企业把服务拆成“基础版”“升级版”,本质是把用户体验明码标价,却忽视了“用户信任”才是最值钱的。

现在,不少上海用户已经用脚投票:“既然看4K要加钱,不如直接装IPTV,套餐更划算,片源还多。”这对东方有线来说,其实是恶性循环——用户越少,越想通过“套餐套路”赚钱,最终只会加速用户流失。

说到底,电视服务的核心是“让用户看好节目”,而不是“让用户搞懂套餐”。

企业与其在“怎么多收钱”上动脑筋,不如在“怎么提升体验”上下功夫:比如明确告知4K服务的设备要求,推出“4K升级包”让用户自主选择;或者在基础套餐里逐步覆盖4K机顶盒,用服务留住用户。

毕竟,用户不是“待割的韭菜”,而是需要被尊重的“服务对象”。

最后想说:电视曾是每个家庭的“快乐中心”,希望东方有线能记住这份初心——少点套路,多点真诚,别让“4K”变成用户和企业之间的“鸿沟”。

来源:生活纯粹及喜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