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21日,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北京冒雨送外卖的视频刷爆社交平台。这位身家千亿的商界大佬,身着京东骑手服,穿梭于写字楼之间,随后又与数十名外卖员围坐火锅店,举杯畅饮,回忆创业往事。这场看似“接地气”的行为艺术,实则是京东对外卖市场的战略总攻,更是一封写
2025年4月21日,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北京冒雨送外卖的视频刷爆社交平台。这位身家千亿的商界大佬,身着京东骑手服,穿梭于写字楼之间,随后又与数十名外卖员围坐火锅店,举杯畅饮,回忆创业往事。这场看似“接地气”的行为艺术,实则是京东对外卖市场的战略总攻,更是一封写给行业的战书。
一、霸道总裁的“三杯酒战略”
1. 第一杯酒:破局者的宣言
刘强东的配送箱里装的不只是外卖,而是京东改写行业规则的野心。京东外卖以“全年免佣金+5%封顶抽成”直击美团、饿了么的6%-8%抽成痛点,上线40天日订单破百万,部分城市订单量暴涨百倍。这场闪电战背后,是刘强东“老板亲自送快递=业务战略级”的经典公式——正如他2014年穿西装送大家电、2018年扮管家推京尊达服务,每一次“作秀”都踩中业务转折点。
2. 第二杯酒:骑手权益的“降维打击”
京东率先为全职骑手缴纳全额五险一金(含个人部分),兼职骑手也有意外险和医疗险,直接将行业社保覆盖率从不足20%拉至100%。美团在压力下紧急宣布“二季度起试点社保”,但刘强东与骑手喝酒时一句“兄弟们的辛苦我懂”,配合“超时20分钟免单+补偿金券”政策,让这场用工模式改革成了情感与制度的双重碾压。
3. 第三杯酒:企业家的“人格化信任”
当刘强东在火锅局上自曝“曾与物流同事连干三壶白酒断片”,甚至重现2007年老员工赠工服的场景时,京东的“兄弟文化”被具象化为社交媒体的百万次转发。有骑手坦言:“老板看见你的苦,比加薪更管用。” 这种将个人IP与企业战略深度绑定的玩法,让京东外卖App下载量单日激增300%。
二、外卖江湖的“诺曼底登陆”
1. 美团的“闪购”反击与口水战
面对京东的突袭,美团48小时内推出“护城计划”,降低KA商家抽佣,并紧急上线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双方高管隔空互呛:美团嘲讽京东“如鲠在喉”,京东则回击“不打口水仗,但坚持说实话”。这场较量甚至蔓延至骑手争夺——京东计划3个月招聘10万全职骑手,美团则被曝骑手可多平台接单但缺乏社保约束。
2. 商家与消费者的“站队游戏”
京东以“品质堂食”吸引高端餐饮品牌入驻,倒逼行业从低价竞争转向质量比拼。而消费者用脚投票:有用户花18元买到原价21元的饮料,感叹“20元享受千亿大佬服务”;也有用户吐槽配送员穿美团工服接单,暴露京东初期运力不足的短板。
3. 行业洗牌的“鲶鱼效应”
刘强东的公开信剑指“二选一”潜规则,揭露竞对平台通过算法压榨骑手、事故率是快递员三倍等乱象。这场“掀桌子”行动已引发监管连锁反应,多地约谈外卖平台要求保障劳动者权益,行业或将迎来服务质量竞赛。
三、商业启示录:当大佬开始送外卖
1. 企业家的“沉浸式管理”
刘强东送餐时发现接单系统延迟,当场要求优化响应速度;冒雨配送后提议增加极端天气补贴。这种“用体温感知业务痛点”的方式,比报表数据更能触动执行层。正如他所说:“外卖是京东物流的诺曼底登陆,只许胜不许败。”
2. 互联网竞争的“人格化转型”
从早年给村民送年货到AI直播带货,刘强东始终将个人声誉与业务品质绑定。这场配送秀的价值,不仅在于省下90%广告费,更在于用“千亿总裁的汗水”重构消费者对平台责任的认知——毕竟,能让创始人送餐的企业,不太可能把用户当数据包。
3. 资本与情怀的“平衡术”
京东以“低利润+高履约效率”入场,单均配送成本比行业低15%,却承诺“净利率不超5%”。这种“既要实惠又要体面”的策略,正在复制拼多多用百亿补贴颠覆电商格局的路径。正如投资人评价:“刘强东用三顿火锅的钱,让全国记住了京东外卖的差异化价值。”
结语:火锅沸腾时,江湖已变色
当刘强东在海底捞与骑手碰杯时,外卖行业的战局早已超越补贴大战,进入“价值认同”的新维度。这场由一碗湖南菜引发的商业变革证明:真正的行业颠覆者,往往始于对人间烟火的敬畏。毕竟,在这个算法至上的时代,能让人记住的不仅是30分钟送达的速度,更是配送员双手递餐时的温度。正如网友调侃:“某团老板要是也来送外卖,我立马卸载京东。”——你看,消费者要的从来不只是便宜,而是被尊重的感觉。
来源:小太阳说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