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760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不是渴了才喝水,而是该喝水就得喝。”尤其是糖尿病患者。
这是我们在门诊反复说的一句话,但很多人总是听完就忘。今天这篇文章,就想认认真真告诉你: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坚持好好喝水,身体可能会出现6个重要变化,而且这些变化,绝对不是玄乎的“养生保健”,而是有科学依据、有医学逻辑的!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个误解:水是水,糖是糖,喝水怎么可能降血糖?
但真相是:喝水虽然不能直接“降血糖”,但它确实能帮助你“稳血糖”。
原理很简单:血液中葡萄糖浓度高,身体会调动大量水分去“冲淡”这些糖分,导致你尿频、口渴。而你如果不及时补水,血糖浓度反而更高,代谢负担更重。
有研究指出,每天喝水量低于1升的糖尿病患者,出现高血糖的风险比喝水超过1.5升的人高出20%以上。(来源:法国Inserm公共卫生研究中心)
糖尿病患者最怕什么?伤肾。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透析的第一大原因,但很多人不知道,喝水这件事,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肾脏的工作负担。
当血糖高的时候,多余的糖分会通过尿液方式排出,而这个过程,需要肾脏“加班”。你喝水多一点,就能稀释尿液,减少尿液中糖分和废物浓度,降低肾小球的压力。
这不是说喝水能“治”肾病,而是说:这是你能主动做的一件小事,帮助肾脏“喘口气”。
你是不是总觉得自己皮肤干、痒、脱屑?尤其是冬天,一抓一片白?
其实,这不是皮肤病,是缺水导致的皮肤屏障受损。
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更容易脱水,皮肤水分减少,角质层变薄,自然更容易干痒、裂口。
只靠抹护肤品是不够的,真正的“保湿”,要从体内做起。
别以为糖尿病只是“血糖”的问题,它其实是“血管”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大量糖尿病患者因血液黏稠、血管堵塞而猝死。
而血液是否“顺畅”,水分起着决定性作用。
水喝少了,血液更浓稠,血流速度慢,血栓风险就高。尤其是老年糖友,早上起床第一杯水,真的能救命!
听起来像个小问题,实则影响大。
糖尿病患者本身胃肠蠕动就慢,若再缺水,肠道更干、粪便更硬,更容易出现顽固性便秘。
便秘不仅仅让你不舒服,还可能影响血糖控制,因为肠道健康直接关系到胰岛素敏感性。
你可能不知道,长期便秘的人,胰岛素抵抗更严重,血糖更难控制。
你可能从没想过,喝不喝水,能影响情绪?
但这不是玄学,是神经科学。
研究发现,脱水会影响大脑中神经递质的传导,导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情绪暴躁。
糖尿病患者本就容易因为血糖波动导致“情绪起伏”,再加上慢性脱水,整个人更容易焦虑、烦躁。
所以,不想“暴躁如雷”?从现在开始,好好喝水。
医生的建议不是“喝得越多越好”,而是科学喝,分时段喝。
清晨起床:一杯温水,唤醒肠胃,防血栓。两餐之间:适量补水,避免餐后血糖飙升。运动前后:提前补水,避免脱水加剧血糖波动。睡前适量:别喝太多,防止夜尿影响睡眠。每天饮水量建议控制在1500-2000毫升之间,具体根据体重、出汗量和肾功能情况调整。
注意:如果已经出现严重水肿、心衰、肾衰等疾病,需根据医生建议控制饮水量。
糖尿病不是吃出来的病,更不是单靠吃药能控制的病。它是一个“管理病”——你怎么吃、怎么动、怎么喝水,决定你能不能把它“关在笼子里”。
喝水这件事看起来简单,但它真的能影响你身体的方方面面。你不重视,它就是个隐形杀手;你重视,它就是最省钱的保健药。
喝水,并不只是为了“解渴”,而是为了“活得久一点、活得好一点”。
资料来源:
①.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②.世界卫生组织. 心血管疾病统计数据,2023年更新版.
③.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Inserm). “Hydration and Diabetes Risk”, 2020.
④.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糖尿病治疗指南(2023年版).
⑤.王建国.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饮水管理[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2,38(3):177-180.
来源:青囊健康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