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从谂禅师:中国最长寿的禅师③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5 04:08 2

摘要:僧人问清静伽蓝,从谂禅师答丫角女子。这是非常矛盾的呢。因为古时候很多的寺院都是不允许女子进入的呢,就是现在,同样有少数寺院是不允许女子进入的。女子进入寺院,伽蓝如何能清静呢?

有僧人问从谂禅师道:“请问师父,如何是清静伽蓝?”

伽蓝既指僧团,也指寺院。

从谂禅师回道:“丫角女子。”

僧人问清静伽蓝,从谂禅师答丫角女子。这是非常矛盾的呢。因为古时候很多的寺院都是不允许女子进入的呢,就是现在,同样有少数寺院是不允许女子进入的。女子进入寺院,伽蓝如何能清静呢?

不过,对于高明的禅师而言,哪有清静和污秽之分别和对立的呢?如此,何处不是清净道场?又有何处不能修行呢?

可惜这僧不会,所以他又问道:“如何是伽蓝中人?”

从谂禅师石破天惊的道:“丫角女子怀胎。”

小丫头怀胎本来就是一件异常之事了,而且还是伽蓝中人,这岂不更让人吃惊更让人不可理喻了吗?而且如此的话,又何清净之有呢?

自然,对于从谂禅师之语,这个僧人是不能领悟和应对的。

对于这个公案,北宋汾阳善昭禅师作偈评唱道:

横胸抱腹藏龙种,剖胆披肝触凤胎。

勿谓此儿容易得,须知出自痛肠来。

北宋佛鉴慧勤禅师也作偈评唱道:

丫角女子出天真,清净伽蓝盖得人。

世俗不知林下意,无钱难得买红裙。

有一天,有个僧人来给从谂禅师辞行。从谂禅师问道:“你要到哪儿去啊?”

僧人道:“到江湖中各位大佬那里学佛法去。”

你要学佛法,不用到处跑啊,我马上就可以给你点啊。于是从谂禅师马上举起手中的拂子道:“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三千里外逢人不得错举。”

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哪么你又该在哪儿驻足呢?哪儿又能让你“住下”呢?看来,从谂禅师这个话那是前后际断,根本就没有你措足之处呢。

这个僧人一听,马上便道:“这样的话,那我就不去了。”

从谂禅师道:“摘杨花摘杨花。”

对于这个公案,北宋佛慧法泉禅师作偈评唱道:

截断三关过者稀,临锋谁解振全威。

杨花摘处何人见,风送漫天似雪飞。

北宋普融道平禅师作偈评唱道:

三千里外两重关,衲子纷纷过者难。

回首石桥南北路,杨花风散雪漫漫。

南宋虚堂智愚禅师作偈评唱道:

有佛无佛不得住,三千里外无凭据。

赵州嬴得口皮光,却是这僧知落处。

有一天,一个僧人问从谂禅师道:“听说师父亲自见到过普愿禅师,是吗?”

从谂禅师是南泉普愿门下最为优秀的学生,自然是见过普愿禅师的呢。可是这僧如此问,自然是话中有刺的。一般人稍不注意就会陷入泥潭去呢。

不过从谂禅师却举重若轻的道:“镇州出大萝卜头。”

你听说我见过普愿禅师,那只是听说而已呢。而本地的大萝卜头你却是亲眼得见呢,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啊。

而且听人说食终不饱,大萝卜头却是可以充饥的呢。

况且听别人说这样道那样,还是一个大萝卜头塞住你的嘴巴最好。

不过大萝卜头的来处那是清清楚楚的,可是我的来处你知晓吗?

我已经在老婆心切拿个萝卜东说西说了,可是你还曾咬嚼得这个“萝卜”吗?

……

对于这个公案,宋朝第一评论大师雪窦重显禅师作偈评唱道:“镇州出大萝卜,天下衲僧取则。只知自古自今,争辨鹄白乌黑。贼贼,衲僧鼻孔曾拈得。”

北宋智海本逸禅师作偈评唱道:

镇州萝卜播华夷,万物还他本土宜。

孰谓当时人独爱,至今更是好充饥。

南北宋交际间的禅宗第一高手大慧宗杲也作偈评唱道:

参见南泉王老师,镇州萝卜更无私。

拈来塞断是非口,雪曲阳春非楚词。

明末清初的愚庵明盂禅师评唱道:“要见南泉则易,见赵州则难。要见赵州则易,见萝卜头则难。还有要见萝卜头者么?请来与老僧相见,老僧卖身供养他。不见道:‘拾薪设食,乃至以身而为床座。’”

这一天,有个秀才也来到观音院拜访从谂禅师。

秀才问道:“佛不违众生愿,是否?”

从谂禅师道:“是这样的。”

秀才马上露出“杀机”道:“那我想要师父手中的拄杖,可以吗?”

从谂禅师马上道:“君子不夺人所好。”

这个秀才脑壳反应非常快,他马上道:“我不是君子。”看来他是死活都想要从谂禅师手中的拄杖了。

从谂禅师岂会轻易让他得手,你既然不是君子,哪么我又岂是不违众生愿的佛?所以从谂禅师笑着道:“我也不是佛。”

我也不是佛,既是回应秀才之语,更是切断俗人和出家人的一些妄念之语。

自然,这个秀才只能在一旁干瞪眼无计可施了。

对于这个公案,南宋石庵知玿禅师作偈评唱道:

当机转处不踌躇,琉璃盘里走明珠。

赵州老子村校书,一条拄杖两人舁。

清朝海门涌禅师评唱道:“赵州当时何不两手授之,待拟接,劈脊便打。不惟使他庆快平生,亦使后人知我衲僧家别有作用。”

若是红尘洗梦,当从谂禅师道“我也不是佛”时,马上回应道:“头角生也。”

有一天,从谂禅师在给同学们上晚自习的时候说道:“今夜答话去也,有解问者出来。”

从谂禅师话音刚落,一个学生马上就站出来礼拜从谂禅师。

从谂禅师道:“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墼子。”

想必读者朋友们已经看到了,成语“抛砖引玉”的出处,就是来自于从谂禅师这里。

对于这个公案,后来年轻的法眼文益禅师问从谂禅师的得意门生光孝慧觉禅师道:“你的老师从谂禅师说那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光孝慧觉道:“如国家拜将相似。”

随即光孝慧觉又问别的人道:“什么人去得?”

马上有人站出来道:“我去得。”

光孝慧觉看了他一眼道:“你去不得。”

旁边的法眼文益不由得高兴的道:“我懂了,我懂了。”

宋朝禅宗第一高手圆悟克勤禅师作偈评唱道:

千年田八百主,谁当机辨来处。

赵州要答话,抛砖引墼子。

觉老话端倪,如拜将相似。

去得去不得,言下分缁素。

个里高于万仞峰,不动纤毫擒佛祖。

明末清初的白岩净符禅师评唱道:“觉公错下名言,法眼随语生解,且置一边。赵州以势欺人,放过不可。当时这僧出来便与掀倒禅床,看他作何合煞?”

这一天,从谂禅师来到课堂上给学生们上课。从谂禅师道:“佛之一字吾不喜闻。”

从谂禅师这话一出口,下面所有的同学一个个听得目瞪口呆的。

佛家之佛,禅宗之历代祖师,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他们是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所以佛教徒烧香拜佛,念诵佛号,尊崇祖师,那是应该且必须的呢。可是你怎么连佛这个字都不想听到呢?

其实在那个时候,禅师们呵佛骂祖,已经形成一股风气了。从谂禅师如此,同期的临济义玄和德山宣鉴同样如此。稍后点的云门文偃更是要一棒把佛祖打杀来喂狗。

对于宗师们的这种出格之语,一般人听后,常常都是瞠目结舌茫然无应的呢。

普通的信众和僧人,一个个都把佛当作神来供奉。不过,这不是在信佛,恰好是在谤佛啊。而参禅悟道之人,一个个都想着即心是佛,都想着见性成佛,都想着超佛越祖。所以从谂禅师抽丁拔楔的道“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以图为丛林正本清源。只是从谂禅师的这个话语,能入得了几个人的内心深处呢?又有几个人能真正有所领会呢?

对于这个公案,宋朝幻庵觉禅师评唱道:“诸人切忌恁么会,既不恁么会,又作么生会?”随即幻庵觉禅师作偈一首颂道:

佛之一字不喜闻,去年依旧今年春。

今年春间降大雪,陆墓乌盆变白盆。

清初侣岩荷禅师作偈评唱道:

碧天云淡晚风寒,醉把瑶琴月下弹。

将谓调高人不识,谁知自被指头瞒。

若是红尘洗梦,当从谂禅师道“佛之一字吾不喜闻”时,马上一把抓住他的衣领道:“佛和你有什么冤仇,快说,快说。”

有一天,从谂禅师来到课堂上给同学们讲道:“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

佛者,觉也。如果不能度炉度火度水,又怎么能度人呢?唯“真佛”在心归家稳坐,自能度人而觉也。

从谂禅师的这段法语一经传出后,便立即风靡江湖,引来了众多禅师的热议。

北宋白云守端禅师作偈评唱道:

并却泥佛金木佛,赵州放出辽天鹘。

东西南北谩抬头,万里重云只一突。

南北宋交际间的大慧宗杲禅师作偈评唱道:

九十七种妙相,顾陆丹青难状。

赵州眼目精明,觑见心肝五脏。

南宋月林师观禅师作偈评唱道:

真佛屋里坐,开口成话堕。

幸自可怜生,教我说甚么。

有个僧人来到方丈室参学,他问从谂禅师道:“请问师父,如何是道?”

如何是道,这是行走江湖之人的一个老问题了,可是从谂禅师对于这个老问题的回答却别出心裁,他回答道:“墙外的。”

你问禅道之道,我却偏偏给你回答墙外的道路之道。

这个僧人一看从谂禅师误会了他的问题,赶紧更正道:“我不是问这个道。”

从谂禅师继续装聋作哑的道:“那么你问什么道啊?”

僧人这次大声的道:“大道。”

哦,大道,明白了。从谂禅师马上道:“大道透长安。”

这个僧人在旁边看到从谂禅师答非所问,差点没气晕过去。

不过,他领会了从谂禅师的一番苦心了吗?

你说东,我答西,看似南辕北辙水火不容,不过,如果你绕一圈,东西却又是能碰在一起的呢。

你问这个道,我说那个道,看似是两个道,其实是一个道。因为道(佛)岂有二哉。

禅,是非常忌讳用平直的语言文字来表述的,而且也是无法说不可说的。所以禅师们面对这个问题,常常采取绕路说禅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开示。不过,这种开示,对于那些没有慧眼的学生来讲,是不容易领会的呢。

对于这个公案,南北宋交际间的水庵师一禅师作偈评唱道:

赵老家风不热瞒,问他大道答长安。

有谁平步归家去,多是区区自作难。

南宋松源崇岳禅师作偈评唱道:

大道透长安,言端语亦端。

腊尽雪消去,春来依旧寒。

明朝天奇本瑞禅师评唱道:“这僧只解问路,不知当面蹉过。赵州贪渡行人,那防失却船钱。”

来源:红尘洗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