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为做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广大党员干部当以赤子之心扎根沃土,以奋斗之姿勇毅前行,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时代答卷。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为做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广大党员干部当以赤子之心扎根沃土,以奋斗之姿勇毅前行,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时代答卷。
执“科技赋能,产能跃升”之笔,奋力绘就“良田万顷粮满仓”的“农业强”蓝图。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无人驾驶农机精准播种;在海南南繁基地,基因编辑技术培育抗病稻种;在山东寿光智慧大棚,物联网系统实时调控作物生长环境。这些生动实践印证着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广大党员干部要争当农业科技革命的弄潮儿,推动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推动生物育种、智能装备、数字农业等前沿技术落地生根,让“会种田”变身“慧种田”。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地理标志品牌,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机,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目标。
执“改革拓路,增收固本”之笔,奋力绘就“钱袋鼓胀笑颜开”的“农民富”画卷。一号文件指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并从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三个方面进行部署。在浙江安吉,“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让绿水青山化作金山银山;在云南元阳,哈尼梯田的“农文旅”融合让千年遗产变身“活化石”。党员干部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挖掘特色农产品、特色文化、特色景观等资源,打造“一村一品”。善用改革关键招,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民宿经济、电商经济等新业态,让农民在产业链延伸中分享增值收益。通过完善技能培训体系、搭建创业孵化平台、健全社会保障网络,让广大农民既“富口袋”更“富脑袋”,多措并举助力农民增收。
执“生态筑基,乡风润心”之笔,奋力绘就“碧水绕村诗意浓”的“农村美”新景。一号文件指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为和美乡村擘画实践路径。在福建武夷山,茶旅融合让古村落重焕生机;在陕西袁家村,民俗文化激活乡村旅游;在江苏永联村,智慧治理构建幸福共同体。这些生动样板启示我们,美丽乡村建设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党员干部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污水治理,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更要深挖文化富矿,保护传统村落、传承非遗技艺、培育文明乡风,用文化之光照亮振兴之路,让美丽乡村既有“颜值担当”更有“气质内涵”。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