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年前灭绝的凶猛动物,“复活”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6 08:33 2

摘要:或许你见过这样一张照片:一位留着长卷发、满脸温柔笑意的男子坐在《权力的游戏》中的“铁王座”上,怀里紧紧抱着两只毛色雪白、耳朵尖尖的幼狼。这两只小家伙所“代表”的物种是恐狼,已于12000年前灭绝,《权力的游戏》中冰原狼的原型正源自此。

《权力的游戏》中冰原狼的原型

或许你见过这样一张照片:一位留着长卷发、满脸温柔笑意的男子坐在《权力的游戏》中的“铁王座”上,怀里紧紧抱着两只毛色雪白、耳朵尖尖的幼狼。这两只小家伙所“代表”的物种是恐狼,已于12000年前灭绝,《权力的游戏》中冰原狼的原型正源自此。

4月7日,美国生物技术公司Colossal Biosciences宣布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成功“复活”三只恐狼。据外媒报道,《权力的游戏》的作者乔治·马丁看到这几只毛茸茸的幼崽时感动落泪,并称“这是我见过最伟大的事情之一”。

美国生物技术公司Colossal Biosciences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成功“复活”三只恐狼,下图从左至右分别为雷穆斯(雄性)、罗慕路斯(雄性)、卡丽熙(雌性)。本文图/Colossal Biosciences官方网站

这家成立于2021年的公司针对灭绝动物的“复活”计划远不止于此。公开资料显示,Colossal Biosciences公司由被誉为“基因组学之父”的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遗传学系教授乔治·丘奇与科技资本家本·拉姆联合创办,猛犸象、渡渡鸟均在其“复活”清单中。今年3月,该公司宣布成功将小鼠改造成金色“长毛猛犸鼠”,被认为是“复活”猛犸象计划的关键一步。

Colossal Biosciences公司首席科学官贝丝·夏皮罗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该公司的目标是开发新技术,并将其添加到一个不断丰富的工具包中,以帮助保护濒危物种免于灭绝。“我们宁愿拥有工具而不需要工具,也不愿需要工具时没有工具。”

“最适合第一个‘复活’的物种”

夏皮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两年前,公司内部举行了一次会议,并制定了一份并未对外宣布的“复活”物种清单。“当时我们在黑板上列清单,本·拉姆说他想要一头史德拉海牛。”这太荒谬了,夏皮罗评论道,史德拉海牛的大小远远大于现存能作为其“代孕”母亲的动物,婴儿比母亲还庞大是行不通的,这是不可能完成的计划。

随后,会上讨论了其他可能进行“复活”的物种。讨论到恐狼时,有人站出来阻拦说,“等等,那不是真的物种,那是《权力的游戏》中的角色”。“不,这是一个真实的物种,而且我们有一些DNA信息,虽然不是很多。”夏皮罗回答道。

事实上,恐狼似乎比其他物种更适合成为第一个被“复活”的物种。夏皮罗解释称,因为恐狼外观很像灰狼,且基因上也与灰狼接近,与灰狼共享99.5%的DNA,这意味着灰狼是非常理想的能用于恐狼“复活”的物种。于是,团队收集了大量灰狼的DNA序列信息,并研究这些信息如何影响灰狼的外表、行为方式和健康。“我们也知道如何照顾它们,这就是我们选择恐狼作为首个‘复活’目标的原因。”

“复活”恐狼实质上是对灰狼的基因进行精准的改造。这一宏伟计划需要先找到一些跨越万年的“远古碎片”,该公司科研团队从距今13000年前的恐狼牙齿和距今72000年前的恐狼耳骨中提取出恐狼的基因组样本,唤醒了沉睡在冰河时代深处的史前密码。

这一“复活”工程中还有克隆操作的“戏份”。传统的动物克隆方式中,科学家们需要从供体动物身上剪下一块组织,再一点点提取出单个细胞,最早的克隆界明星——多莉羊就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而Colossal Biosciences公司则采用了一种不需要“大动干戈”的方式,只需从灰狼的血液中提取出内皮祖细胞,为操作过程提供了更安全、便利的路径。

夏皮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些分离出的细胞在实验室中“非常强大”,很快就能呈现出研究团队想要的结果。目前,他们仍需要将此方法在其他物种中进一步尝试,以得到一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有信心的、可靠的答案。

分离出内皮祖细胞后,科研团队便开启了他们精密而大胆的“基因修饰工程”。他们根据从恐狼基因组中解析出的遗传信息,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常被比作“基因剪刀”),对内皮祖细胞核内的14个关键基因进行了20次精准编辑,为细胞换上一套“恐狼版本的指令”。随后,编辑完成的细胞核被移植进一个去除了原始细胞核的卵子中,卵子被培养成胚胎,并最终植入“代孕”猎犬的子宫中。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陈国强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定点地对基因进行编辑,在基因的修复、插入方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操作不当、对未知基因编辑也可能导致动物出现疾病甚至死亡。

夏皮罗表示,每一次基因编辑都会带来一定风险,都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团队尽可能少地进行基因编辑操作,同时确保仍能得到想要的恐狼外表特征。“我们有很多遗传信息,包括DNA序列与不同结果之间的联系。”

她以恐狼的白色皮毛为例解释道,恐狼之所以会有白色皮毛,是因为控制毛发色素沉积的三个关键基因发生了突变。但团队从早期文献中获知,有一些灰狼在这三个基因发生突变后并没有得到与恐狼相同的白色皮毛性状,而是导致了失明或失聪。因此,团队果断放弃了这一高风险想法,转而参考健康的白毛家犬的基因特征,并经过一系列精准编辑最终使“复活”的恐狼披上了华丽的“白色大衣”。“这是我们决定编辑哪些基因的一个代表性例子,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安全。”

已成功“复活”的三只恐狼中,诞生于2024年10月的两只公恐狼分别被命名为罗慕路斯和雷穆斯,这源自古罗马神话中被母狼哺育抚养的双胞胎兄弟。另一只母恐狼诞生于2025年1月,取名为卡丽熙,是为了致敬《权力的游戏》中丹妮莉丝·坦格利安一角。

恐狼从新生幼崽成长为成年狼的过程:①出生。②1个月。③3个月。④5个月。

“严格意义的‘复活’是不存在的”

夏皮罗对这一“复活”工程进行描述时,全程用的是“去灭绝(de-extinction)”一词。伴随三只恐狼的问世,一系列疑问和争议随之而来。其中一大焦点在于:这三只恐狼与一万多年前已灭绝的恐狼是否是同一物种?这到底是否属于“复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徐星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严格意义上的“复活”是不存在的。“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什么叫复活?复活要有100%的恐狼基因组。此外,除了基因组信息,一个生物从受精卵发育到成体的过程中,母体环境等因素也会对塑造物种产生重要影响,而随着恐狼的灭绝,相同的母体环境已不复存在了。”他认为,无论怎么称呼,人们最终看到的就是一个活的生物体。至于接不接受“复活”这个概念,更多的是哲学还有语言方面的探讨。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认为,“复活”灭绝物种是人类的一个梦想,Colossal Biosciences公司是借助“复活”的噱头来吸引人们的好奇心。“当然从科学的角度需要严谨一点,真正解读的时候就应告诉大家其实远远没有达到‘复活’的地步。”

“有时候公司需要这种广告效应。”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袁训来表示,新诞生的三只恐狼与已灭绝的恐狼要称作同一物种,需要能将恐狼的基因和外表特征遗传给下一代。如果仅仅是通过基因编辑改变某些外观性状而不具有遗传性,就不能称为同一物种。同时,“复活物种”这一概念需要有足够多的个体数量支撑,目前仅有的三只恐狼显然是不够的。

“我很理解人们对此抱有不同的看法,但如果称呼上的争议掩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科学进步,以及这项技术在保存和保护物种方面的潜力,这会有点令人失望。”夏皮罗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灭绝是永远的,不可能带回与已灭绝物种完全一样的生物。”夏皮罗表示,Colossal Biosciences公司的目标不是带回一个与曾经活着的物种基因完全相同的复制品。相反,“复活”而来的新物种应该是代表原物种某些组成部分的生物,使其能够适应今天的栖息环境。

关于“去灭绝”一词,夏皮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6年发布的报告,该词指的是将灭绝物种的某些方面带回来。“通过观察动物的进化和成长,了解它们的行为,我想我们已经成功做到了这一点。”

徐星表示,生物物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有不同的定义方式,最通用的检验方式是是否存在生殖隔离,即不同物种间由于遗传、生理等差异无法成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夏皮罗认为,人们对物种分类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可以称它们为“恐狼”,可以称它们为“代理恐狼”,但同样正确的说法是,它们是灰狼,通过20次DNA编辑,使它们表现出恐狼的特征,这些都是正确的指代方式。她强调,从一开始该公司对这一点就保持透明,人们从一开始就知道这是经过20次基因编辑的灰狼。“我们最初说的正是这一点,只是人们不喜欢这样,所以我们也将它们称作恐狼。”

应建立伦理审查制度和法律法规

“从古生物学家的角度,每天都有新物种在产生,每天也有旧物种在消失,这种新老交替的过程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演化史。”袁训来表示,一个生物总要经历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直到衰亡,如果不发生行星相撞等特殊事件,一般一个物种在200万—300万年就会灭亡,这是自然发展的规律。

徐星认为,一方面,“复活”灭绝物种可以推动生物科技的发展,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能满足公众的好奇心,对公众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

据《时代》杂志报道,三只恐狼将在一个2000 英亩的生态保护区中度过一生,接受人工饲养,不会放归野外生活。周忠和表示,做研究是一方面,与将恐狼放到野生的生态系统里是两回事。“我觉得用于研究是没问题的,但如果要规模化生产,然后放归到某一个生态系统,就要比较慎重了。”

“设限,而不是一律禁止。”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刘瑞爽认为,针对灭绝动物“复活”的监管,应建立起相应的伦理审查制度和法律规范。徐星表示,在灭绝动物“复活”这件事上要设立一些底线:首先,人们应怎样保证现有的生物安全;其次,未来有更多的灭绝动物被“复活”后,人们该如何界定这些物种,它们的活动范围是什么,怎样对待它们,这些都要做好规范。“这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最终必须达成全球共识。”

未来三只恐狼是否有可能进入动物园,让更多公众观赏?对此,夏皮罗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我们想研究它们的行为与栖息地的互动,以及基因编辑如何影响它们的健康和长期生存等,这是评估技术更广泛应用非常重要的下一步。”夏皮罗称,该公司将对三只恐狼的位置保密,为了能使这些技术在未来更广泛地应用,他们需要确保恐狼的安全。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Colossal Biosciences公司将用创造恐狼的技术帮助保护濒危动物。日前,该公司已使用该方法克隆了两窝红狼,这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狼种之一。夏皮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技术操作层面上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研究团队没有编辑红狼的基因组,没有改变红狼的DNA序列,因为它是世界上存在的物种。

除了“复活”恐狼外,Colossal Biosciences公司还有更大的“野心”。乔治·丘奇作为该公司的联合创办人之一,是全球基因组工程、系统和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先驱,自幼便展示出了对科学的着迷。据美媒报道,10岁时,他模仿一位植物学家的工作,将一棵果树的树枝嫁接到自家后院的另一棵果树上。

2008年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丘奇表达了通过对猛犸象基因组测序来设计亚洲象-猛犸象杂交动物的兴趣。2012年,丘奇成为开创 CRISPR-Cas9 基因编辑工具团队中的一员,通过开创该工具,“复活”猛犸象这一宏大工程变得更加指日可待。2019年,拉姆联系上丘奇,两人在位于波士顿的实验室见面,拉姆表达了对“复活”灭绝动物计划的浓厚兴趣。

Colossal Biosciences公司曾宣布希望在2028年实现猛犸象的“复活”。夏皮罗透露,猛犸象的近亲是亚洲象。对于这一计划,目前,公司里有一个团队正在收集猛犸象的基因组序列,但当前仍有很多工作亟待完成,对大象的辅助生殖技术还需要更深入的了解。

“有趣之处在于,我们在努力推进‘复活’猛犸象这个项目的同时,还试图帮助亚洲象。我们与美国得克萨斯州贝勒医学院合作开发了一种疫苗,当亚洲象在幼年时接种这种疫苗,就能有效阻止病毒导致的死亡。”在夏皮罗看来,开发“复活”技术与拯救濒危物种之间存在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协同作用。

发于2025.4.28总第1185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一万年前灭绝的恐狼被“复活”了?

作者:胡可欣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