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石| 从强县扩权到扩权强县——来自浙江的改革经验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6 09:26 3

摘要:浙江是全国率先进行扩权强县改革的省份。中央财经大学樊勇教授通过量化分析浙江省16个扩权县(市)和31个未扩权县(市)从1997—2008年的相关数据,得出结论:浙江省扩权强县改革对县域经济和财政收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000年前后,全国一些省、自治区也

浙江是全国率先进行扩权强县改革的省份。中央财经大学樊勇教授通过量化分析浙江省16个扩权县(市)和31个未扩权县(市)从1997—2008年的相关数据,得出结论:浙江省扩权强县改革对县域经济和财政收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000年前后,全国一些省、自治区也开始了扩权强县的探索。

作为扩权强县的发起者和他山石,浙江在“扩权”的实践中还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特点?经梳理公开报道和研究论文发现,浙江针对县域的扩权改革经历了由点到面的两个阶段:1992—2008年,选取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实施强县扩权,完善财政体制等,调整行政关系;2008—2011年,把下放权限惠及所有县市,推进扩权强县,优化财税政策。

第一个阶段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扩权赋能阶段性深化。从1992年到2002年,浙江省相继发布《关于扩大13个县(市)部分经济管理权限的通知》《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经济管理权限的通知》等政策,逐渐增加扩权县范围和扩权力度。2006年第四轮扩权改革则累计下放603项权限给义乌,扩权范围从经济管理权扩大到经济社会管理权。二是财政激励与市县博弈平衡。通过调整财政增收分成比例与奖补政策,激发地方经济增长的动力,并解决财政失衡及城市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1994年分税制加剧市县财政矛盾,浙江省通过转移支付制度及差异化奖励政策。如2003年施行的“两保两挂”补助和奖励政策,向县(市)倾斜,设定省对县(市)的奖励系数(10%)高于对市的奖励系数(5%),缓解市县竞争压力。三是行政层级调整与缓冲机制。通过撤县(市)设区来解决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并将原混合体制下市县之间经济竞争和行政隶属的交叉关系,转变为行政等级体制下的市与市辖区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1992—2002年间,浙江先后撤销6个县(市)设市辖区,扩大城市发展空间。但部分新设区保留原财政直管省体制,既理顺行政隶属关系,又为市县利益调整提供过渡期。

第二个阶段在前期强县扩权基础上,在全省全面实施扩权强县改革,有序向县一级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这一阶段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权利关系重构。扩权改革以全省覆盖取代局部试点,通过地方政府规章明确县(市)职权,推动放权法制化。除规划建设、重大资源配置等核心职能外,县(市)获得与地级市同等经济社会管理权,实现从选择性放权到全面放权的转变。二是财政激励优化。2008年整合财政政策,建立“分类分档激励奖补机制”:欠发达地区按三档补助、两档奖励支持,发达和较发达地区实施两档奖励。同时完善税收分成与转移支付,如营业税增收返还奖励、提高地方增值税分成比例,并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强化市县财政自主权。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