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的速度与焦虑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6 12:57 1

摘要:在智能驾驶这片风起云涌的赛道上,地平线宛如一颗耀眼的明星,迅速崛起并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自成立以来,地平线一路 “狂飙”,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策略,在智能驾驶芯片及解决方案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智能驾驶这片风起云涌的赛道上,地平线宛如一颗耀眼的明星,迅速崛起并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自成立以来,地平线一路 “狂飙”,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策略,在智能驾驶芯片及解决方案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然而,在光芒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犹如潜伏在暗处的礁石,可能对其未来的航程造成阻碍。

“硬实力” 打造行业 “新标杆”

在智能驾驶芯片被外企垄断的时代困局中,地平线以技术破局者之姿闯入赛道。其如何用自研芯片撕开市场缺口?又凭何让 “软硬协同” 成为颠覆行业规则的武器?

1芯片技术:打破垄断,引领 “中国芯” 崛起

在智能驾驶芯片领域,长期以来被英伟达等国际巨头所垄断。地平线的出现,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打破了这一局面。其自主研发的征程系列芯片,凭借卓越的性能和高效的算力,成为了国产智能驾驶芯片的佼佼者。

以征程 6P 为例,算力高达 560TOPS,能效比达到8.6TOPS/W,支持 12 路摄像头、5 雷达及 3 激光雷达融合,性能较英伟达 Orin X 提升 15%,而功耗仅 65W。这种强大的芯片性能,为智能驾驶提供了坚实的计算基础,使得车辆能够在复杂的路况下快速、准确地做出决策。

2软硬结合:构建独特竞争壁垒

地平线是业内率先提出并持续践行软硬结合技术路径的智驾科技公司。这一独特的理念,使其不仅在芯片硬件上具备优势,在软件算法方面也同样出色。通过将世界级的算法软件能力与先进的智能计算架构深度融合,并在量产工程实践中不断优化,地平线实现了系统效率的最大化。

其推出的 TogetheROS^{™} 车载操作系统,为智能驾驶量产开发提供了高安全、高实时的开发套件;基于 UniAD 大模型的端到端架构,使延迟降低 40%,复杂场景接管率下降 35%。这种软硬协同的模式,是地平线能够打破编程算法与摩尔定律桎梏的关键所在,也是其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

市场 “逐鹿” 初露锋芒

从本土车企到国际巨头,地平线的客户名单为何能快速扩张?当 “市占率第一” 的标签被贴上,数据狂飙的背后是怎样的商业化策略?

1市场份额:高歌猛进,稳居行业前列

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中,地平线成绩斐然。截至 2024 年底,其在中国 OEM 高级辅助驾驶市场占据的份额超过 40%,在全阶智能驾驶计算方案市场以 28.65% 的市占率领跑。

产品交付量和车型定点数量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2024 年产品解决方案的交付量达约 290 万件,累计交付量达约 770 万件,取得 100 多款车型定点,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累计车型定点总数增加到 310 多款车型。

这些数据表明,地平线的产品和技术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众多车企纷纷选择与地平线合作,以提升自身产品的智能化水平。

2客户群体:广泛覆盖,牵手行业巨头

地平线的客户群体涵盖了全球超 40 家合作车企及品牌,中国前十大车企均与其达成合作。

不仅如此,还与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软件公司 CARIAD 成立合资公司,与安波福的合作成果也已取得定点并实现量产。在国内,比亚迪、奇瑞、上汽 MG 名爵等车企纷纷采用地平线的智驾方案,部分车型已率先搭载开启量产交付。

这种广泛的客户覆盖和与行业巨头的深度合作,不仅为地平线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也进一步提升了其品牌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

财务 “阴霾” 笼罩前行之路

营收增长与亏损扩大的矛盾背后,是智能硬件行业的共同困境,还是地平线特有的成长烦恼?当 “烧钱换市场” 成为科技公司的生存常态,单一盈利模式如何撑住野心?

1营收增长背后的亏损困境

尽管地平线在市场和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其财务状况却不容乐观。

2024 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 53.6%,达到 23.836 亿元,毛利同比增长 68.3%,至 18.414 亿元。然而,经营亏损仍达到 21.442 亿元,较 2023 年有所扩大。虽然经调整经营亏损较上年收窄 1.918 亿元,但整体亏损状况依旧给公司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这一局面主要是由于公司在研发、销售及营销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研发开支同比增加 33.4%,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增加 25.2%。虽然这些投入对于公司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的亏损也可能影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盈利模式单一,“造血” 能力待提升

目前,地平线的盈利主要依赖于智能驾驶芯片及解决方案的销售。然而,在智能驾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单纯依靠产品销售的盈利模式显得较为单一。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芯片价格可能面临下行压力,同时,研发成本的持续上升也将对利润空间造成挤压。此外,地平线在软件服务、数据运营等领域的盈利尚未形成规模,这也限制了其整体 “造血” 能力的提升。

若不能及时拓展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地平线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可能会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未来 “迷雾” 中何去何从

站在技术爆发与市场洗牌的十字路口,地平线该如何平衡 “仰望星空” 的研发投入与 “脚踏实地” 的盈利诉求?海外突围的蓝图如何落地?

1技术研发:持续创新,应对行业变革

智能驾驶行业技术迭代迅速,新的技术和理念不断涌现。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地平线必须持续加大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

一方面,要继续优化芯片性能,提高算力和能效比,以满足不断提升的智能驾驶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模型等前沿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推动智能驾驶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例如,地平线计划在 2025 年将研发投入增至 40 亿元,聚焦 AGI、具身智能、AI Agent 三大实验室,这将为其未来的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2市场拓展:国内深耕,海外突围

在国内市场,虽然地平线已经取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但仍有进一步深耕的空间。随着国内汽车智能化进程的加速,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火爆,智能驾驶需求将不断释放。地平线应继续加强与国内车企的合作,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巩固其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同时,海外市场也是地平线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其智驾方案已将搭载至比亚迪、奇瑞、上汽 MG 名爵等旗下多款海外车型,助力中国汽车品牌逐鹿国际市场。然而,海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法规标准也更为复杂。地平线需要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特点和法规要求,针对性地进行产品优化和市场推广,才能在海外市场实现突围。

3成本控制与盈利模式创新:开源节流,实现可持续发展

面对财务压力,地平线必须在成本控制和盈利模式创新方面下功夫。在成本控制方面,要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成本。例如,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争取更有利的采购价格;加强研发项目管理,提高研发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盈利模式创新方面,除了继续拓展芯片及解决方案的销售市场外,还应积极探索软件服务、数据运营等新的盈利增长点。比如,为车企提供智能驾驶软件升级服务、基于车辆行驶数据的增值服务等,通过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地平线在智能驾驶赛道上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技术实力和市场表现有目共睹。然而,财务方面的问题也为其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在未来的发展中,地平线需要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成本控制与盈利模式创新等多个方面协同发力,才能穿越当前的迷雾,在智能驾驶这片广阔的蓝海中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否则,即便曾经一路 “狂飙”,也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迷失方向,陷入困境。

来源:野豹财经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