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科陈静琦主任、彭昆伟博士与临床营养科邓宇虹主任团队合作在Frontier in Microbiology 期刊发表了题为“The therapeutic promise of probiotic Bacteroides fra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科陈静琦主任、彭昆伟博士与临床营养科邓宇虹主任团队合作在Frontier in Microbiology 期刊发表了题为“The therapeutic promise of probiotic Bacteroides fragilis (BF839) in cancer immunotherapy”的研究论文。这项涉及临床观察及基础实验的研究发现:长期服用肠道菌群制剂BF839可增强肿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敏感性,延长晚期癌症患者免疫治疗的生存期,应用肠道菌群可能是提高癌症免疫治疗疗效的新策略。
肿瘤是一种免疫低下性疾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通过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重新激活免疫细胞攻击肿瘤,显著改善了多种癌症的治疗效果,已被广泛用于各种癌症的治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也有很多患者对ICIs没有反应,需要联合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或靶向治疗来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然而这种联合治疗又带来了更多的不良事件。
近年来肠道菌群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增强ICIs疗效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肠道菌群与人体保持共生关系,在人体的代谢、免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既往研究已发现肠道菌群会影响黑色素瘤患者对ICIs治疗的反应,粪菌移植还可以改善ICIs治疗的耐药性。
本研究发现:
(1)长期 BF839 治疗可延长免疫治疗患者生存期
回顾性的临床研究发现:与短期治疗组(
(2)BF839 通过 cGAS-STING 通路抑制肿瘤生长
我们采用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模型评估 BF839、热灭活 BF839(HK-BF839)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的抗肿瘤效应。结果显示:BF839 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而 HK-BF839 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无此效应(图 2A)。为进一步探究BF839如何抑制肿瘤生长,我们对肿瘤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表明:BF839 组中“胞质 DNA感受器(cGAS-STING)”通路显著激活(图2B)。通过构建B16-STING-KO细胞模型进一步发现,BF839 对 B16-STING-KO 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消失(图2C),证实了 BF839通过 cGAS-STING 通路发挥抗肿瘤效应。
(3)BF839 促进 CD8+T 细胞浸润并增强ICIs疗效
在动物实验中我们发现,BF839 可进一步增强抗 PD-1 抗体的治疗效果(图3A);肿瘤组织免疫组化分析显示:BF839 治疗能促进肿瘤微环境中 CD8+T 细胞的浸润(图3B),激活抗肿瘤免疫,增强PD-1抗体的抗肿瘤作用。
中国抗癌协会肠道微生态技术诊疗整合指南指出:肠道微生态维持宿主免疫系统功能,在控癌药物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已发现多种益生菌可以改善免疫治疗效果,本研究为提高 ICIs 疗效提供了新策略。
原文链接:
第一通讯作者:陈静琦主任
广医二院肿瘤科主任,肿瘤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教育厅和广州市两级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市高层次卫生人才、岭南英杰第二梯队人才。省医师协会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粤港澳大湾区转化医学联盟主任。
从事肿瘤诊疗35年,精通乳腺癌、卵巢癌等实体瘤诊疗、全程管理,实现疗效与生存质量同时改善,服务巨大患者群,满意度95%以上;肿瘤微环境领域发表高水平论文20多篇,总他引824次,2011年cancer cell论文单篇他引202次,主持国自然面上3项,培养多位优秀研究生。
第二通讯作者:邓宇虹主任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中国健康管理协会膳食营养健康分会常委,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营养代谢分会认知障碍学组常委,中国营养学会发育障碍和营养治疗分会委员,广东省营养学会理事,广东省保健协会营养保健分会主任委员。
首次提出“营养微生态医学”的新概念者,2022年发起成立了“营养肠道微生态专科联盟”,承担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临床营养科建设示范单位(核心技术方向)培训项目:“营养微生态医学技术专项培训班”。对神经系统、肿瘤、自身免疫性和过敏性疾病的营养微生态治疗有深刻的认识。
第一作者:彭昆伟博士
肿瘤学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肿瘤免疫治疗耐药研究。擅长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肿瘤的综合治疗。发表多篇SCI论文,主持多项科研项目。
来源:肠道微生态邓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