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像概念车的量产车”,奥迪宋斐明揭示AUDI如何做到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6 22:10 2

摘要:2025上海车展,如果你有机会可以近距离观察奥迪E5 Sportback,我强烈建议你将目光在前后车灯、AUDI标志上多停留一段时间。我很难用语言精确地描述那种感觉,但那一刻,你会强烈地感觉到一家百年车企,在创作一件作品时,所倾注的心血和认真的态度。

2025上海车展,如果你有机会可以近距离观察奥迪E5 Sportback,我强烈建议你将目光在前后车灯、AUDI标志上多停留一段时间。我很难用语言精确地描述那种感觉,但那一刻,你会强烈地感觉到一家百年车企,在创作一件作品时,所倾注的心血和认真的态度。

光线从如水晶般的“AUDI”字母间透出,与环绕车头、车尾一周的,由超过千组三角形发光单元所构成的环形灯面呼应。其所呈现出来的,如概念车般的精致感与未来感,无声地解释了什么才是豪华。而即便只从工程角度来看,其PQ(Perceptual Quality-感知质量)也延续了奥迪一贯的顶尖水平。

从2024年11月AUDI品牌发布,到刚刚首款量产车亮相的这段时间,奥迪·上汽合作项目CEO宋斐明(Fermín Soneira)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向外界解释,AUDI与奥迪之间的创新与传承。

但当奥迪E5 Sportback呈现于公众面前时,它在无声中让许多疑问迎刃而解,也为奥迪在中国的未来展开了更加具象的机会。

奥迪实力:“最像概念车的量产车”

和我们传统印象里大多数新车都会经历从概念车到量产车的颜值落差不同,奥迪E5 Sportback驶上展台的时候,大多数人第一反应都是,它居然和AUDI E概念车几乎一模一样。

现在想想,其实奥迪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埋藏彩蛋了,当初首款以城市为名的概念车Audi concept Shanghai,同样与最终量产的奥迪Q5 e-tron如出一辙。而奥迪E5 Sportback从设计到命名的答案,其实也早就藏在了AUDI E里面。

不得不感慨,工程师的浪漫,往往既直白又精妙。

而当宋斐明在车展上听到大家评价“最像概念车的量产车”时,他很开心地说:“这正是我们在概念车阶段就作出的明确决策,我们希望量产车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概念车的设计精髓,现在看到实车如此接近概念车,也印证了我们决策的正确性。”

事实上,相比于概念车可以不受成本、结构、材质的限制而给了产品团队更多发挥空间,量产车复杂的约束条件,的确会让很多设计无法完美呈现。但奥迪做到了,这背后不仅是奥迪强大的工程能力,还有奥迪与上汽团队对于产品的一致目标和彼此成就的开放、合作精神。

比如灯光,这往往是量产车与概念车区别最大的部分之一,而在奥迪E5 Sportback上,设计师将功能性与美学完美融合,灯光开启后形成矩阵式的璀璨效果,关闭时则可以完美隐藏于车身之中,激光镭射的工艺则完美还原了概念车上的环形灯面。

再比如内饰,设计师通过100多种木材的筛选,让量产车继承了概念车简约、温馨、豪华的内饰设计,同时通过实木和灯光的配合,让自然材质与智能灯光彼此呼应,最大程度保留了概念车的设计精髓。

而作为“灯厂”,能够将灯光这一设计元素从概念车保留至量产车,不仅是奥迪强大的工程实力体验,也是奥迪在这个智能化时代,对于灯光设计进化的创新思考。

如果说在设计层面,奥迪E5 Sportback是“还原”,那么在性能层面,量产车甚至实现了超越,零百加速提升0.2秒达到3.4秒,CLTC工况下最大续航里程超过770公里,10分钟可充电补能370公里续航,这也体现了奥迪工程团队的技术能力与中德协同效应。

AUDI,依然奥迪

在AUDI展台,奥迪E5 Sportback旁边,摆放了一台奥迪quattro,而它的车尾左上角写着“Audi”。

如果说过去半年时间,当聊到AUDI与奥迪之间的关系时,我们更多还只能从文字、视觉设计以及品牌故事上构建,那么当奥迪E5 Sportback呈现于眼前时,一切都变得更加具象和客观存在。

在奥迪E5 Sportback上,我们能找到很多跨越半个世纪,传承自奥迪quattro的设计元素,比如向外突出的前后轮拱、由黑色装饰围起的前后灯组、宽大而倾斜的C柱……都在以一种新的方式“重生”。

而车型命名本身,同样证明了奥迪E5 Sportback在奥迪家族产品谱系中的“正统”。

宋斐明和我们解释了这其中的理念,“Sportback”本身是奥迪产品命名后缀中极具代表性的存在,多用于个性化、运动化的轿跑车型;而“5”在奥迪车型矩阵中,代表了中型车定位;“E”则延续了奥迪一贯的命名逻辑,如同A代表轿车、Q代表SUV、R代表跑车一样,E明确指向了纯电驱动,同时也开创性地确立了全新纯电产品线的清晰标识。

宋斐明说:“这个名字背后承载着‘美美与共’的理念,也体现了我们在品牌传承与创新上的平衡。

其实这也是奥迪在创立AUDI品牌之初,就思考和坚持的。

在谈到“四环奥迪”与AUDI之间的差异,以及对于消费者认知与决策的影响时,宋斐明说:“我们并不是希望消费者从‘奥迪四环’品牌迁移到‘奥迪字母标’品牌,我们希望原来‘奥迪四环’的客户依然能够选择‘奥迪四环’,而新品牌可以吸引到新的消费者,目标客户群体是不同的。”

所以说,AUDI诞生的逻辑并非对立,而是通过全新的设计语言和数字生态,吸引更多消费者的选择。

一方面,由“audi”这四个字母组成的品牌名称本就存在,而非凭空诞生,沿用这四个字母也意味着奥迪没有放弃豪华驾乘体验、性能、安全与技术这些立身之本。另一方面,全新产品若沿用相同的标识与产品命名规则,反而容易造成用户认知的混淆,因此在保留“奥迪”的同时,采用全新的视觉表达。

人们总是习惯于所习惯的东西,就像1988年奥迪进入中国市场时,同样很多人并不理解这个决策,但如今奥迪在中国所取得的成绩,证明了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成为先锋往往需要勇气,也需要时间。”宋斐明补充道。

下一步,如何卖车?

如果说AUDI品牌的目标用户是“科技先锋”,他们热爱创新技术、重视设计语言和智能互联体验、对驾乘感受有着较高期待,那么奥迪E5 Sportback希望卖给的,就是这个正在快速成长、极具活力的细分市场用户。

而接下来,奥迪·上汽合作项目的工作,也逐渐要从工程开发转向市场层面。宋斐明表示,接下来将聚焦产品传播、渠道协同和用户沟通三方面工作,会从“品牌故事”逐步转向“产品价值”本身。

尽管距离奥迪E5 Sportback的价格公布还有一段时间,但目前可以明确的,是AUDI品牌会拥有独立的定价策略,同时定位依然是高端市场。

宋斐明认为中德团队的合作依然是下一步工作的关键,比如德国团队擅长精细规划,有明确的时间节点——从去年11月7日品牌亮相,到今年夏季末正式上市,流程的衔接紧凑而精准。中国团队则更擅长灵活落地、贴近消费者,接下来本地团队也将主导中国市场的沟通策略,用中国消费者熟悉的方式讲述好一个新品牌。

“全球标准、在地策略。”他用这8个字概括接下来的工作精神。

如果说产品的价格、渠道、营销策略是稍远期的具体工作,那么在此之前,我们可以看到的是AUDI品牌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逻辑,这背后是中国市场的快速变化,以及跨国品牌对于如何回到优势地位的思考与应对。

宋斐明认为,市场竞争态势的改变有着复杂的因素,但关键原因有两个:首先,是中国市场过去3-5年间的快速变化,超过了全球绝大多数地区;其次,是由此带来的全球市场之间消费者需求的加速分化。

这改变了过去十余年,包括奥迪在内的跨国品牌的成功路径——加长轴距,以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如今,中国消费者对于车辆的期待已经不只是更长的轴距,而是覆盖从设计到智能交互的全面提升,本地化标准成为更高、更深层次的标准。

而AUDI品牌和E5 Sportback就是奥迪对于这种变化的系统性回应,它改变了过去简单的产品引入,而是从头开始,从中国出发。

至于奥迪E5 Sportback接下来能够在市场中具备怎样的竞争力表现?宋斐明很明确地向我们表示,最终的市场策略会确保它是一款可以兼顾品牌使命与市场表现的成功产品。

“我常说,如果一个市场没有挑战,就没有成长。而中国,正是全球最具挑战、也最具潜力的市场。我们乐于投身这个最激烈的市场。”宋斐明说道。

经历百年,奥迪的发展历程也并非永远在巅峰,但正是因为奥迪可以始终保持自我进化、快速响应变化,才能持续前行。

大公司视点

“突破科技,启迪未来”,这是奥迪品牌的核心精神,无论是AUDI还是“四环”。

AUDI品牌的诞生以及奥迪E5 Sportback本身,其实都是在这个时代,奥迪对于品牌精神的实践。同时,奥迪与上汽两个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不同的团队可以迅速融合、彼此成就,也同样证明了奥迪对于在中国市场参与变革、持续深耕的信心和勇气。

面对中国市场正在发生的变化,宋斐明说:“我们始终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产品上的不妥协是奥迪对每一位用户的承诺。”

看似云淡风轻的背后,是奥迪对于中国的热爱、理解,以及与中国伙伴携手的信心。

来源:每天车市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