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闵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区融媒体中心、新闻晨报共同推出“文明实践在闵行”专题系列报道,集中展现各级文明实践阵地、团队、项目在推动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营造“
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
近年来,闵行区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服务到哪里”彰显人文闵行的城市温度。
近日,闵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区融媒体中心、新闻晨报共同推出“文明实践在闵行”专题系列报道,集中展现各级文明实践阵地、团队、项目在推动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营造“文明实践在身边、文明实践我参与”的浓厚氛围,助推全区文明实践工作高质量发展。
闵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有一面“闵理+文明实践加油站”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演绎了如何打造具有闵行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闵理”即“明理”。近年来,闵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依托“闵理+”,以宣讲为主要形式手段,创新打造“闵理我来说”品牌项目,积极推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经常、化为日常。
现在的闵行,从农村社区到机关单位、从中小学校到企业园区,常年活跃着一批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文化人的宣讲者,他们贴近群众讲理论传思想,结合实际讲故事释道理,坚守一线传承新思想传播正能量,持续用新理论、新思想凝聚闵行力量、助力闵行发展。
“闵理”如何讲:“3+X”阵地、760余个服务点位,成为宣讲主阵地
闵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发挥枢纽平台作用,围绕“传播党的创新理论”首要任务,构建理论宣传教育“讲、展、演、践”闭环体系,推动人人都是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者、实践者、传播者,让“闵理我来说”成为闵行的一道亮丽风景。
■ 在上海城市剧院文明实践“益空间”开展“闵理我来说”理论教育大众化创新实践展示活动
2020年以来,闵行区全覆盖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X”阵地建设,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站、“益空间”共760余个服务点位,成为“闵理”宣讲主阵地。全区百余个理论宣讲子项目下沉基层文明实践阵地,通过供需对接和活动配送,让“闵理”宣讲“实起来”。
■ 在万科青藤居委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泾典集”宣讲活动
随着“闵理”宣讲纳入全区“15分钟文明实践圈”建设,闵行在区、街镇、居村“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建立“闵理+”文明实践加油站,通过党建、文娱、培训、便民服务等文明实践活动,把“闵理”宣讲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例如,新虹街道航华公园文明实践园,以“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教育”为特色,推出“红色密码本”“重走长征路”“文明微枢纽”等沉浸式、互动式的理论学习项目,先后优化布置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学习主题,让市民群众在游园中就能听到、看到、学到党的创新理论。
此外,“闵理”宣讲还实现了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公园、进网格,走进创新空间。例如,江川路街道将“一桥四方”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示范基地打造成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践家园,通过演老房改造的故事,讲理论实践的成果。
“闵理”讲什么:讲好中国式现代化闵行实践故事
刚过而立之年的新闵行区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随着创新开放、生态人文、宜居安居现代化主城区建设不断深入,“一南一北”发展战略、“一江一河”发展规划的深化实施,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故事,源源不断在闵行大地上涌现,成为“闵理”宣讲的源头活水。
■ “申江门户·历史记忆”主题宣讲活动
找到“结合点”,就能讲好创新理论。党的创新理论、闵行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民生服务政策等内容都可以融入理论宣讲。找到“共鸣点”,才能讲好闵行故事。结合闵行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特色文明实践案例,通过沉浸式互动、展演、访谈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老百姓的话语进行生动演绎,就能让群众在感受闵行文化底蕴、风土人情和发展成就的过程中,感悟“新思想”、弘扬“新风尚”。
“在闵行,我们打造了‘浦江第一湾’文明实践带和‘苏河前湾’文明实践带,统称为‘一江一河’文明实践带,涉及到5个街镇。我们选取了这5个街镇里的20余处特色点位,形成了3条游学线路,在老百姓参观、行走、实践的过程中,融入一些当地的宣讲,比如江川老闵行的历史文化,吴泾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浦江的美丽乡村建设,浦锦滨江生活秀带的打造,华漕“城野无界·未来前湾”建设。我们会把党的创新理论和闵行发展结合起来,在宣传中潜移默化地普及给老百姓。”闵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程茹怡介绍说。
■ “浦江第一湾”文明实践带百年轮渡文化宣讲
2023年,随着“浦江第一湾”文明实践号主题轮渡的推出,闵行在浦江西岸的吴泾渡口和东岸的杜行渡口分别打造了文明实践“益空间”,将百年轮渡文化、浦江两岸红色文化、保护母亲河资源文化融入到空间跟航线当中,通过行走的理论教育、轮渡的文化宣讲,引导市民在游览的过程中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感悟到闵行的蝶变,感受幸福的生活。
“闵理”谁来讲:打造文明实践理论宣讲精英团队
为了动员各行各业更多优秀的年轻人走到宣讲台前来,走到群众面前来,闵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精心策划举办全民宣讲大赛,希望发掘宣讲人才、凝聚宣讲力量、壮大宣讲队伍。
2023年5月,“文明实践在闵行”——第一届闵行区“闵理我来说”全民宣讲大赛启动,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海报、专题视频、微信微博等宣传渠道,希望寻找每一个会说“理”的闵行人,汇聚更多“民间”宣讲“达人”,让闵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更接地气,宣讲党的方针政策更受欢迎,讲述身边好人故事更有活力。
千余名市民群众通过线上线下报名参赛,选手涵盖社区干部、机关工作人员、在校师生、巾帼青年、白衣天使、企业职工和司法从业者等各行各业。
大赛不仅产生了30人的区文明实践精英宣讲团、10名金牌宣讲员,还形成了一批微宣讲课程菜单,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提供宣讲团队、课程支持。
2024年,宣讲团步履不停。宣讲员们深入基层,聚焦“身边典型引路 文明实践育人”主题,开展“闵理我来说”巡讲活动5场,参与理论教育大众化创新实践展示活动1场,结合身边人、典型事,把新时代人民城市的生动实践和精彩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努力当好连接党心民心的桥梁纽带。
上海爱登堡电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梯研发部部长、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好人”称号的80后潘阿锁,是区文明实践精英宣讲团成员之一。在台上,潘阿锁讲述了自己从外来务工人员成长为电梯安装维修与设计首位省部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的故事,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一个技术工人也可以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鼓励年轻人要心怀梦想,勇敢追梦。
■ 区文明实践精英宣讲团成员潘阿锁参加“闵理我来说”巡讲活动
宣讲团里,年龄最大的宣讲员要数75岁的叶红。在其中一场活动中,她讲述了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的故事。
“每一个故事的宣讲时间大概是6到8分钟,相当于2、3页纸左右的内容,但是彩排的时候,叶老师拿着厚厚的6页稿子到台上来试讲。我看到,她的稿子里写满了有关农业生物基因的各种专业名词的注解。”程茹怡回忆当时的情景。
原来,叶红提前到网上查阅了所有关于罗利军的报道,深入学习了他的所有故事。面对陌生的领域和专业的词汇,她还专门请教咨询了从事农业工作的一个朋友,以便更好地理解专业词汇。“她花了连续一周多的时间,每天坚持背稿到深夜,对故事反复打磨,理解它、深挖它、吃透它。叶老师的精神感染了所有人。活动彩排试讲时,她对讲述效果不满意,当天又琢磨稿子到深夜,第二天继续参加正式的宣讲,非常自然流畅地完成了。”程茹怡说。
■ 区文明实践精英宣讲团成员叶红参加“闵理我来说”巡讲活动
“闵理我来说”不只是“说”,而是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用一场场活动展示了闵行各行各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人民城市理念践行下的多样化美好生活。2025年,第二届闵行区“闵理我来说”全民宣讲大赛即将开启,期待更多能说“本地事”、说出“新鲜事”、说好“国家事”的宣讲“达人”参与,一起用人民的好声音,唱响新时代的华彩乐章。
来源:周到客户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