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不育的年轻人,开始给狗买爱马仕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7 17:10 2

摘要:放眼望去,取餐柜花花绿绿,食材码放得齐齐整整,俨然长得和张X、杨国X一模一样;

最近的打工生活里,有一条新闻让我破防了:

上海一家宠物生鲜店开了宠物麻辣烫,自选肉菜,上海人买爆了。

放眼望去,取餐柜花花绿绿,食材码放得齐齐整整,俨然长得和张X、杨国X一模一样;

〓 图源:小红书博主 王馍馍

仔细一看,没有人造肉、和成丸子、科技狠活……甚至旁边的甜点还是动物奶油做的。

再看价格:一斤24.9元……和我吃的麻辣烫一个价。

据说,这麻辣烫其实是一家宠物生鲜店,人送外号“狗界盒马”。

虽然给猫猫狗狗花钱的大军里,上海人总是走在前列。

但这是我第一次挠头沉吟:

“大城市的狗,和大城市的牛马,到底谁的待遇更好?”

中产养宠,到底有多离谱?

这里,是两亿人一亿狗的徐汇西岸。

有人给柯基配备高级滑板玩路冲,有人给灵缇量体裁衣remake世上只有一套的时尚look。

光怪陆离的魔都,每天为宠物花钱的人,可以贡献无数让人惊呼“世界真奇妙”的细节。

对于养狗派来说,氪金的重点领域在于“出门”。

去楼下草坪拉屎、去学校上课、去短途游或者海外游,狗狗的行头,都得不重样的。

第一批爱狗的人,已经在奢侈品店里给狗子选行头了。

“我这辈子是没法实现阶级跃迁了,但我的狗得是富二代。”

〓图源小红书用户@元宝有点甜

每一样行头,都是一笔沉甸甸的消费——这是一个展现消费实力的战场,必须是要奢牌的。

从爱马仕到范思哲,从Tiffany到Celine,和狗子在路上的擦肩而过,一定要留意这几厘米天地的质感。

〓图源小红书用户@超模姐妹花Pud&Cin

爱出门的社牛猫,已经戴上了自己的Tiffany;

有人把爱宠带进LV的店铺,一向高冷的柜哥柜姐们,忍不住为了业绩低下头“嘬嘬嘬”。

“挠了哪个,就买哪个……哦那个是喜马拉雅,不能挠的。”

抢老庙黄金的中产,不一定是为了当京圈佛子,只是为了给猫一枚小装饰;

网友热议:“我这种穷人和他这种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松弛感,不是买不起两千的项圈,是猫猫狗狗溜达路过24万的包,那包还不是我的。”

〓图源小红书用户@妹妹是只摇粒绒

高调养狗人,则开始研究宠物时装的一千种打开方式。

给狗买衣服,主人们管这个叫“打猎”。

人夏天要穿冰皮肤吧?那狗也不能怠慢。

人要穿始祖鸟吧?那狗也有。

养狗人的东京之旅,狗界始祖鸟Alphaicon必去,先研究从保暖防泼水的材质,到硬壳软壳的对比。

“我可以去迪卡侬糊弄一下,狗得安排上始祖鸟!”

〓图源小红书用户@Nomi在干嘛

它限量发售的四角凉凉衣,一般人都抢不到。

在二手市场上要卖到3000块,“只要孩子喜欢,我也能买。”

还有追求个性的沪上宠主,找留洋归来的宠物服饰设计师,一针一线量身定做狗狗外套。

Cucci的边角料,Burberry的经典格子,都给安排。

用设计师的话说:“人很愿意给宠物花钱,尤其是上海人。”

〓图源小红书用户@小黎不大

养狗家庭,最大的开销可能是上学。

上海互联网大厂运营人赵姐,因为养了一只边牧不方便送它上课放学,买了辆汽车,后来开车送他上下学。

她认真科普:

“小狗社会化的黄金时期就是前几个月,一定要带出门,而且要去正规的狗狗学校。

如果不是要打工,她最好也在学校接受一下再教育。毕竟边牧的智商,可能随时碾压主人。”

〓 图源:cookie仔(全家桶版)

我再看一眼训狗课程,价格从200~600不等;

“不是,坐下、握手不是基因里自带的技能吗,这就要要花掉块1000块?”

而猫属于傲娇派,不能上学,只能”沟通“。

号称中国只有不超过10个人的顶级海归专家,一小时动辄上千的咨询费送出去;

会为你远程深度分析猫咪的问题,什么多猫家庭不和谐、猫咪容易打架、猫猫心情不好等等。

“月薪3000,还要为了逆子打架花时薪1000的咨询费,谁看了不说一句感谢天下父母心。

“我看心理咨询师,最多只舍得花500,再多一点都觉得自己不配emo,它是怎么敢的啊!”

是不是智商税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不能生病——哦对,把宠物医保买了再说。

200块的宠物相亲角,2万块的狗狗健身房,7天1万的宠物月子中心……

曾经在消费界,有一条经久不衰的消费力链条:少女>儿童>少妇>老人>狗>男人。

2023年,处在鄙夷链底端的男性消费力,曾一度超过了狗;

现在,越来越多男人在给宠物花钱。

毕竟,当代年轻人最大的耐心,第一是在职场哄甲方,第二是在家哄猫狗。

前者是后者的金钱支柱,后者是前者的精神慰藉。

主打一个能量守恒定律。

宠物经济,靠「复刻」发财?

如果说几万块的宠物用品,只是一小部分人生活的话;

那肉眼可见地,这几年普通人的宠物消费,也正在水涨船高——

曾经,编辑部的曾经有一个无解的问题。

夏天不开空调人会中暑,开了空调猫会感冒,到底怎么办?

大家给她的答案是:还是你中暑吧,毕竟你生病了多喝热水就能治好,猫感冒可一不小心就1000块……

而当宠物和人站在一个生态位的时候,资本家们也早已掌握圈钱密码:

“人是什么商业逻辑,那宠物就能怎么圈钱。”

仔细一看,现在爆火的宠物经济,仿佛是之前爆火的经济模式的“照搬照抄”。

去年最火的是健康消费。

人类世界,以前是吃上大米饭就满足了,现在讲求“健康消费”,要粗粮藜麦,要降血糖;

平移到宠物身上,那就是各种各样的功能粮:

低温慢烘的主粮,肉含量不能低于80%,各种维生素,最好都在这些饱满的小颗粒里……

于是,人类的健康经济派生出宠物的主粮——每斤30块左右,上不封顶。

2024年,中国宠物食品市场规模约 1668 亿元。

而天猫一项数据显示,天然无谷、低脂、老年专用的主粮成为热门,销售量增长83%。

但总吃健康家常菜,虽然人身体好,但心里不美气,吃多了总想外面的重油重盐;

所以冻干、罐头还分成主食和零食种类——那去山姆囤货,就要拿上一大罐猫条。

因为搭上了中产爱仓储式超市新风潮,Solid Gold素力高入驻山姆,Marsmart宠物超市更是直接打出“宠物山姆”的招牌。

就像你除了预制菜和麦当劳,总得吃点新鲜的吧?

那除了标准化囤粮,猫猫狗狗们,也能吃点新鲜加工的餐点吧?

人们有盒马、七嫌、有白人饭,宠物有白猫饭白狗饭——

以及卖宠物麻辣烫的派特生鲜。

甚至连派特生鲜背后的创始人,都是盒马鲜生的前老板。

消费从人的身上,平移到宠物那里。

口粮生意占了宠物消费半边天,但更有“钱景”的,是宠物生活和保健。

豆腐砂只是1.0版本,原木猫砂再贵也只是普通版。

人要智能家居,那么猫界智能全自动猫砂盆,又把手伸向了消费者的钱包。

原则上,睡觉最好的位置是你的脚边,最好的玩具是纸箱。

但猫窝、狗窝、猫爬架、狗凉席,逗猫棒、狗玩具,别人家孩子有的,咱家也得有。

上学了,要置办行头,该买的小衣服小铃铛得买;

过生日了,要安排蛋糕,10cm400块的宠物蛋糕,该花也得花。

在越来越注意养生时,人也怕猫狗生病。

随便打开养宠人的购物车,维生素、鱼油、化毛膏、益生菌、防应激喷雾等各种保健用品都在列。

而2024年,宠物保健品市场规模约17亿元;

淘宝数据显示,连宠物养老用品,交易规模也突破了10亿元。

更何况,没有人能毫发无损地走出宠物诊所。

当你情绪充沛地打开相册和兽医大谈特谈,爱犬爱猫来到身边的故事;

对方大手一挥,便是重创流水的各类检查项目,少则七八百,多则无上限。

“公司每年一次的体检,我去都不敢去,但是我狗儿子的体检一次也不能少。”

你很纠结,因为算一下,比自己的体检费贵多了。但又不放心,咬咬牙还是花出去了。

检查结果出来了,如果它需要吃一段时间处方粮,那么前面的粮食预算,又得推倒重来了。

人有药膳,宠物有处方粮;

人有五险一金,宠物有宠物保险;

人生了小孩要坐月子,那几千宠物月子会所也少不了......

人要出门,宠物需要托管;

根据预测,宠物托管业务规模,2025年将翻倍至200 亿元。

宠物丢了,需要找专业侦探,宠物去世,也要找体面的殡葬师。

2023年中国宠物殡葬市场规模18.25亿元,2024年上半年规模就达13.11亿元,企业数量增至5135家……

人去世有骨灰,宠物也能做宠物钻-——

已经有品牌,能把宠物毛发碳化处理成钻石。

一克拉5000起,希望把它留在你身边,变成了跨越物种的“一颗恒久远,钻石永流传”。

不得不承认,吃喝拉撒,生老病死,对人对宠,都是门好生意。

而关于“人”的生意跑通之后,成功经验正在宠物这里被慢慢复制呈现。

越来越多的“宠物界xx”,充满了你的生活:

你不熟悉的品牌,title变成了宠物山姆、宠物盒马、宠物始祖鸟,学着人的手法,掏着中产的钱包;

而你熟悉的浓眉大眼的品牌,也开始渐渐转型:

无印良品名创优品,开始大张旗鼓卖宠物用品了,当作它们“挑战中的转型”;

好利来不仅卖半熟芝士,也做起了宠物烘焙;

原本是“小孩子们的童话世界”迪士尼,也悄悄把目光转向了狗子猫子;

就连那个陪伴你初中高中小镇做题家时代的森马,在你上班养宠物之后,它也创立自己的宠物品牌了……

钱和商业模式,都在流向同一个方向。

孩子越生越少,宠物越养越好

冷知识,10年前不是2004年,而是2014年。

那年,微博还是最火的社交平台,“回忆专用小马甲”这样的萌宠博主风头正盛。

那时候,韩寒的第一部电影《后会无期》,带火了一只叫马达的雪橇犬,无数互联网原住民在线“云吸宠”。

那时候,还是前互联网时代,宠物还尚未普遍,“养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件“非生活必需品”;

而Y世代的猫妈狗爸,还属于“家里只有你一个畜生就够了”、对养宠毫无决定权力的青少年时期。

十年过去,全国生育率从12.37 ‰,降至6.77 ‰。

而中国家庭养宠率,从11%提升到了32%。

2024年,中国宠物数量首次超过4岁以下婴幼儿数量。

现在的年轻人,不养孩子,养狗子猫子。

我妈:你不生孩子老了怎么办?我:请看vcr!

也不只我们这样——韩国的宠物推车的销量已经超过了婴儿车,日本超过70%的人把宠物当作家人。

如果说老龄化、少子化是一个社会的必经过程,那么把宠物当小孩养,或许是东亚人流淌在血液里的共同爱好:

老母亲老父亲努力赚钱,托举下一代的灿烂狗/猫生。

“不敢养小孩,但是可以养小狗”成了大多数人的心声。

毕竟,都能起到情感陪伴、精神寄托的作用的“人格物”里,小狗小猫的花费再多也比小孩少,对人生的容错率再低也比小孩高。

没办法把自己重养一遍的年轻人,开始从温饱到小康,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让毛孩子一天天地过成别人家的孩子。

边牧主人赵姐,她的理想是开车带两只胆大的孩子周游全国。

她要遛狗,i人被迫做e,因为需要认识一圈狗爸狗妈;

她定期要带着孩子体检,周末带着孩子聚会,要加入家长群,孩子在狗学校进度不如别人,自己还会焦虑:

“我们家宝宝的进度是不是太慢了?”

她最近又养了一只缅因,因为“独生子女太孤独了,她大概也想有人陪着”。

……这句话听起来很熟悉,因为30年前她妈妈也是这样说的,于是赵姐有了弟弟。

〓图片来源:抖音@小虎小虎

而对于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来说,室友约等于生活中的事实婚姻人,猫狗约等于事实生活子女。

张姐年纪轻轻,已经拥有了两只流浪猫:

“生孩子是一个太长线的投资了,我还没做好这个准备,但是养两只小猫还不错。

它给了我应该有的责任训练,给了我‘付出型幸福’一个的窗口,还满足了我‘自我感动’的荷尔蒙。

我为宠物花的每一分钱,实际上都是在给自己的快乐买单。”

来源:学长的大口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