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的好奇心很强,十多岁的时候我看见我的邻居一个叫左玉顺的大哥哥爱装收音机。我看他装的收音机,能听到从原来遥远传来的声音非常好奇。自己也开始动手学习装收音机。
四平健协非遗泥塑李传人李天顺。
我的好奇心很强,十多岁的时候我看见我的邻居一个叫左玉顺的大哥哥爱装收音机。我看他装的收音机,能听到从原来遥远传来的声音非常好奇。自己也开始动手学习装收音机。
那个时候关于装半导体收集的书籍非常少。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怎样安装矿石的书,按照书上的介绍自己开始制作。没有零件就到电台服务部去买。还有的零件。到我家四面井北面的新市场地摊上去买。东买一个耳机、西买一个矿石,再买一点漆包线缠线圈、做天线。很快我就制作成了一个矿石收音机。调动矿石的接触点的一刹那间,耳边传来了遥远广播的清晰声音,我也得到了极大的心理满足。后来我又学习做半导体单管机、来复机,基本掌握了制作收音机的技能。
这个爱好还救了我一次命。那是1969年初秋,我上山下乡所在的杏树岗大队召开批斗会,批斗新生的反革命分子李天顺(集体户长)。我的罪名有三:一是破坏抓革命促生产(因在生产队最忙的水田插秧时我领着集体户的同学步行回了百里之外的家,影响了春耕),二是虐待妇女(集体户男女同学定量一锅吃饭,女生吃的慢,抢不过男同学,导致女生吃不饱),三是抗拒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不同意新盖的集体户房屋紧靠坟圈子,拒绝入驻)。我五花大绑跪在队部的土地上,头上闪着忽涟的煤油灯,后脑勺被五六杆装着子弹的枪顶着,贫下中农的声声批斗喊叫几乎要把我撕成碎片。
我弯曲的身体几乎碰到地面的头,如堕入万丈深渊。一两个小时过去了当求生无望的时候,盼望贫下中农呼喊把这反革命拉出枪毙,结束这生不如死不再受此折磨的时候,一个有力且亲切的声音飘进我的耳朵,“差不多了吧,还都是孩子呢”这是我利用我用装矿石收音机知识帮助他成功装了一部收音机,对我心存感激的老张头的发声。当时的大队书记是他亲侄,见老辈发话,书记沉思一愣,转而话题一转开始问我认不认罪?能不能重新做人?我是忙不迭声的回答“是、是、是,能、能,能”。最后书记高声读了一段对于反革命分子也要给出路的最高指示后,我摆脱了被拉出枪毙的厄运。事后想想,如果我不会装收音机,不能给老张头以帮助,结局真不知道如何呢,有个爱好也能救人生命啊。
除了这个爱好,我还喜欢画画。小学2、3年级的时候。前面老师讲着课,我在下面偷偷画着各式各样的古代人物。头戴盔甲的武将长袖飘飘的仕女,都是我笔下的人物。
后来自己又迷恋上了机械。看看天空呼啸飞过的飞机,我按照飞机的模样模样,自己用纸板做了一个飞机的模型。飞机翅膀下边挂了两个类似穿天猴一样的炮竹。在我家的土房上用一个香烟头点燃了飞机膀子的炮竹,只听嗖的一声然后飞机没有了影子。因为窜天猴燃烧产生的速度太快了,飞机像火箭一般一下子便无影无踪。
那时候,四平解放才十多年,很多战争的遗留下来的物品到处可见。上房玩的时候,房上经常可以看见破碎的手榴弹。看见残缺不全的枪支等等。我家的地下因为托煤坯挖黄土,经常会挖出地雷枪支一样锈迹斑斑的物品。尤其是破碎枪支对我们这样孩子颇有诱惑力。
到了文化大革命我已经上中学一年级,看着造反派拿出的各式各样枪支。我也学着仿造。枪管是一般的铁管,用木头锯个枪托按上,然后把火药塞进枪管,后面压上纸炮,搬动板机击发往出发射弹丸。火药枪的威力很大。我做的一个长长的火药枪。一枪之后。把一个我们附近一个印刷厂关着的木板窗一下穿透把里面正在开会的造反派,吓得朴匐卧在地下。以为造反大军来攻击了。
那时候做好的枪经常出外炫耀,有时候胡同墙壁上画个靶子,几个小伙伴轮流开枪向靶心射击,把砖墙打的一个又一个的弹弓。有时候还拿着我们的火药枪到郊外举行狩猎。在山坡山沟奔跑来去,想打着奔跑的兔子或者其他野兽。最常去的就是靠辽宁省的庙子沟,那里树多草深,我们端着枪在草丛树间穿梭巡猎。
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长征串联。我们组织了八一长征队。我背着行李怀里揣着短枪。举着猎猎烈烈飘扬的红旗,敢于在漆黑的夜间,迎面刮来的寒风无所畏惧的步行跋涉。那时候是一只枪在手,胆量大无边。
后来呢,我感觉原始火药枪打完一枪之后,再装天火药时间太长。又研究制作的打连发的枪。用子弹采取击发后自动退壳的原理,做出了可以接连击发上膛的连发枪。那个时候能够找到的制造枪支的材料和工具太难了。旧物市场、犄角旮旯到处踅摸。用的枪管管都不是无缝钢管,现在回想。真是危险很大。子弹呢是我们从靶场捡来的废旧的手枪子弹壳制作的。把子弹壳的原来引信抠掉装上我们的纸炮,把融化的铅字儿融成弹头镶在弹壳上,试了之后居然还真的好使。枪造的好也招惹了祸端。
我同学的哥哥,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借走了我的枪后心生不轨进行抢劫,被公安局捕获,供出了枪支的来源。于是警察们突然包围了我的家。在我家屋内外进行搜查。当时我不在家,警察逼问我的母亲,要她说枪的所在地方。由于我对我的枪支保管很严密,怕我的父母知道,尤其我的父亲是个八级工匠。有时候我借用他的钳子铁锉时候,他可能有所察觉,坚决不让我动用他的工具。
我对此很警觉,我把我的枪藏在了我们家灶坑下面的隔层下面。灶坑落灰塘下面挖了个坑,然后碰上木板,上面又铺放了炉灰。另外一只藏在我们家后院厕所用席子搭的棚顶夹层中。乃至这些警察在我们家搜来搜去,折腾了我母亲好长时间,也没搜出我的枪支,才悻悻离去。晚上,下班的爸爸知此事后勃然大怒,把我痛打一顿。逼我交出枪支,被逼无奈我才在家的灶坑底、厕所顶棚席间找出了两只手枪,看着被父亲愤怒的砸碎毁掉我的心爱之物。
这种爱动手制作的习惯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期间还制作地雷。把买的炮竹火药,装入用泥巴做的圆球中,就把街里卖的手电筒的1.5伏小灯泡砸碎玻璃后,接上导线然后,然后把导线的两极按在开关上,按动开关引爆地雷。
总而言之啊,那个年代好奇心特强,作机械还做泥膜,就是在泥土上捏出古代的地王将相各样的人物,然后晒干欣赏和与小朋伙伴互换东西,现在想来这也是现在我成为非遗“泥塑李”传承人的雏形。
孩童时期十分淘气,身上也是疤痕累累。长大了以后,爱动手的毛病一直难改。上山下乡到农村所使用的工具,都是自己改制的,如拴猪的铁环、防身的匕首、看青的扎枪、左撇镰刀等。包括到油田做木工的工具,我都是自制且左撇的。
30多岁在地区防疫站当宣传科长,要普及健康科学知识,于是把放映机改制加个折射暗箱,把折射后的电影图像投放在暗箱的毛玻璃幕上,成为白天可以观看的白昼电影。到这个设备拿到儿童公园让白天来游玩的孩子们观看时,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围拢观看,日照当头的白天可以观看电影,当时也是一个奇观。
后来到市委组织部,由于对新型的新型的录音机,照相机,电影放映机,摄像机又有着非常大的兴趣,领导看我有此特长,便由我负责这些设备的管理使用。
中央提倡用先进的手段教育党员干部后我就在专门干这个事儿。从购买摄像机。录像在录音机制作复制编辑这一系列过程都让我负责。对这些设备和影视技术我是一知半解。影视设备的外文的说明书,靠英汉大词典对照翻译。编辑制作自己设计了一个编辑控制台,控制台几十个按钮的这个自动影像编辑台还申报了市级科研成果。
与当时四平市委书记李世学(中)合影。
1987年省委组织部调我到筹备建设省一级的党员电教中心,一去近年。筹备期间还专门拍摄制作电视片,推动农民解放思想,发家致富。共同奔小康的《开心的钥匙》作为全国的党员教材进行推广。当时省委组织部的杜青林部长(后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景芳副部长谈话要我留在省委组织部,我不大喜欢关东军司令部里戒备森严的工作环境,便就借口家里父母身体原因软磨硬泡回到四平。对此部长连连说可惜,现在想想如果当时不耍赖非要回四平,怎么也混个厅级官当了。
1988年在这座大楼(时省委办公楼原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的组织部工作了大半年时间,住在这楼的三楼东北角……
后来我在四平创造了党员电化教育层表法管理,被在全国推广,撰写全国第一部党员电化教育教材《党员电化教育学》等,中央组织部非常欣赏,何主任找我谈、我也借口北京离家更远,生活诸多不便,辞退了本可以走入中央机关的机会。有人觉得可惜,实际上我是个爱好单纯干善于实际工作的人,高深莫测的激流暗礁我真不适应,弄不好还身败名裂呢。
凭着爱好,还玩了好多东西,在铁东区当常委组织部长时在我同学的一个工厂,利用机加设备研制太阳能汽车,一年多时间,用收集太阳能板、控制电路、直流电机、轻质车架、自行车轮组合一起,用太阳能发的电驱动电机带四轮行走车。试验之后发现太阳能发的电能太小,不能长时间的驱动,便半路停下了。自己呢,也由于工作繁忙,就把他放弃了。
站在四平山门镇的水源地山门水库旁边,看着水和陆地的交融界面,萌生了一种制造路上能跑。进到水里能游的两栖汽车的冲动。为了制作,翻阅了大量的潜水艇和汽车制造的书籍,自己设计出了一个陆地上能跑水里又能钻水的两栖车。开始在全国到处购买零件,那个时候购买零件的渠道非常少,有一些需要的东西都得到大城市去购买。有一次到北京出差。靠北京的朋友,几乎跑了个遍北京的机电市场,买电机,买链条、买各式各样自己认为需要的零件。
后来在设计制作过程中遇到一个难题,就是两栖车的封闭,车进到水里不进水不透气,但是人在里面还需要换气,这怎么办呢?所以说是个难题,当时也没有制氧机,而且单靠汽车中伸出的管子换气非常不安全。所以说,在这个难题面前,我这个设计制作也失败了。
我喜欢的东西是跨界的。20世纪初用我父亲在郊区的一个车间,搞了微生物防腐制剂项目。当时四平大家最爱的吃是地产9月青豆角,包括到京城送礼都用它。但可是这个豆角有一个致命缺点就是不易保存,摘下来之后用不了一周的时间,便逐渐升起黑斑腐烂,最后豆角不能吃了。针对这个问题,我请教了一些专家,疾控中心实验室的慕主任帮助我完成了防腐试验,可是试验和生产是有很大间距的,如何造出制剂生产设备是个大问题。设计制造这个微生物制备装置。是新课题,我购买了大量这方面的书籍,黑天白夜的攻读,又找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帮助。还在那时是区委领导,一个官员好多事还是方便的办的。
几个月后我东跑西颠,参观相关工厂观察学习,画图纸,造容器罐、买管道,利用我老爹的一百多平方米的宽敞车间,打地基、布电源、挖上下水、安装调试等,终于建设成了从进料配料投种到反应罐发生,到搅拌烘干及粉末装袋等一条完整生产线。这过程中,依仗自己年轻力壮,夜以继日的干,再求朋友帮忙,几个月的忙乎,一种可以喷洒到9月清防止豆角腐烂的微生物制剂试制成功了。
用制剂加水稀释后,用壶喷到豆角上,然后记录防腐过程和时间。一天两天,豆角对我这种生物防腐剂功能可以持续10天左右,我要达到的是一个月,所以制剂的失败率比较高,豆角喷洒之后半个月不腐烂的都不超过20%。查找原因,就是这民房改成的车间洁净度差、微生物制备时间控制不准确、车间温度变化大,制作的过程还是不严密达不到要求。后来我又反复制作了几遍,效果也不理想。之后区里的工作忙,不得已就把这个项目放弃了。
尽管如此,我觉得还是完成了一次生物制品制作生产实验这些知识的学习实践。现在我的书架还有一大堆生物制造的一大堆书籍。这也是这样的高校的教材,实践记录例证的笔记等。虽然没有进入实际生产,但是这个过程现在想起来也很有意义。
在这个车间,自己还研究过专门的刷碗机。天津考察,购买一部分烘干设备和自己制造一部分,两结合设计制造了一整套餐具洗刷、干燥、消毒设备,这个洗碗消毒生产线也是成功了,但合作经营者是朋友,外地人人生地不熟,市场开拓能力比较弱,累了一阵后来也不了了之了。
2013年我还胆大包天向高科技进军,研究开发了老年健康手机,与联通公司和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共同研发了当时市面上独有的老年健康手机。这手机除接打电话发接短信基本功能外,增加了健康管理、生活服务、生命急救、亲邻互通、收音机、远程监控等功能,建立了后台网络支持服务系统,并且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进行了营销,获得了老年人的喜爱。
但是手机科技突飞猛进,当时投资研发推广的老年手机是2G技术,不到两年就被苹果等智能手机所替代了,而与智能手机竞争,没有大资本支持显然不行。尽管如此现在也还有一些老年人在用我这健康手机,但产品主体已经渐渐被时代淘汰了。
在社区推广老年手机的现场。
好朋友喜欢钓鱼,看着他钓鱼时盯着鱼漂十分累眼,产生了研制自动钓鱼器念头。我的发明是采用雷达技术,用雷达发出的波束锁定鱼漂,当有鱼咬钩鱼漂下沉时,雷达回波异动,进而触发电动机启动,旋而把鱼竿挑起,实现自动钓鱼的目的。实验不成功,原因是水面波光潋滟、起伏不定,波动性太大干扰雷达回波,无法准确把握触发机构,难以完成自动起钓目的。后来又探讨用固定影像和波动影像对比的方法,由于过于复杂,力不从心,放弃了这个发明项目。
还研究了利用地下坑道进行暗水养鱼项目、蔬果农药含量测试仪项目等。蔬果农药含量测试仪即用卷尺里涂着化学试剂的纸条,磨搽蔬果表皮,如果纸条发生颜色变化,便可以根据变化程度,判别果蔬上的农药含量,从而断定果蔬可食度,这个发明由于咨询多个化学专家,一致说这个太尖端,因为目前世界上没有快速对农药产生反应的原料。世界都没有这玩意,我的发明也必须得失败。
为让婴儿能吃上温度与体温类似的奶水,我还研制了可以显示温度的奶瓶,让人一目了然把握奶水温度。
我是少白头,染发是挺烦人的操作,于是研发了染发梳。利用染发剂的流动性把染剂推放到空心梳齿中,用梳齿的漏点通道在人们染发时,把染剂均匀涂到头发上,从而达到简单易行的染发目的。
在进行农村妇女病普查时,看见很多农家妇女在体检时杂乱无章的操作,还研究发明了体检卡,把身体健康检查的常规流程用深浅和不同颜色印制在卡片上,受检患者一目了然的进行体检。
在地区防疫站期间,还设计制作了大型三宫九转宫灯,以其独特造型和引人眼球的功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元宵节上展出,并且获了大奖。
这两年为了充实生活,申报了我祖上的传统泥塑人物饰物的手艺,成功列入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我用非遗传承人的技艺创作了“东野英雄四战四平、书卷伟人、风骨圣人、长寿仙人、伟岸长城、浮雕伟人等一批泥塑作品,参加吉林省文化节等多次展出,成为了四平市文创商品。
在宣传品牌老店李连贵熏肉大饼这中华老字号和国家级非遗过程中,还利用自己的手艺和对饮食厨艺的理解,进行了饭店的仿古改造,建造了李连贵百年文化展廊、四平老街历史陈列馆、四平非遗和民间艺术展窗等。至今还被李连贵掌门人温亚龙安放在以我名字命名的天顺胡同和总部餐厅中。
2018年看到四平许多老楼没有电梯,老年人上下楼难的情况,本着让天下老人上楼无忧的愿望,和退休的朋友电视台的副台长刘大中、民政局度局长宋永义、公安局杜万尧副政委、税务局闫绍和主任、部队退役军官李江、工商银行经理孙新年等老家伙,找了一个车库做实验室,搭建工作平台、购买了车钳焊工具设备、用五年时间进行了20多次试验,成功的制造了三个型号的楼道电梯,并安装使用。但是由于精力体制等原因,建设一个电梯设备公司的愿望一直未能落实。现在要求购买这电梯的用户还是隔三差五就来一波,但真的干不动了。
自制的楼道电梯。
我还玩过无人飞机,但是始终达不到飞手水平。
从体制内岗位到退休,几乎没有闲着,天天忙忙活活,但水平一般,偶尔也提起笔写写画画……
生活不寂寞,创建的健协文创委,艺术委,本土作家图书馆,有经常不断的各界文化人相聚……
拍摄是多钟的爱好之一……
曾在北京故宫帮助修太和殿宫门……
捐赠泥塑李作品给国家档案馆。
天天都是一身粉末一嘴铁灰……
偶尔也出去逛逛,登高望远,舒畅心情……
参加新媒体发布会,当特约记者。
涉及军事的事倍感兴趣,是个军迷。
爱好写作,十年前出了一本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集,里面什么诗歌,散文,剧本,小说……都有。
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前。
在法国卢浮宫。
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面对太平洋。
在平壤大同江边。
这些年,这些爱好促成的奇思异想发明创造有的获得了专利,有的获了科技奖,有的应用到现实生产生活中,有了经济效益,更主要是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对我而言,在这些类似玩的发明研发过程中,在汗水和绞费脑汁过程中,充实了我的生活,更使得我天真烂漫的童少青年、枯燥的三十年官场和退休后的老年生活,平添了许多的乐趣。
建协获得的奖章。
创建四平市健康协会18年,带领出了一批乐健笃情惠民的公益好人。
不光逢年过节,每遇生活节点,经常性的组织公益健康活动,几乎月月都有……
每年一次的四平健协年会。
四平李连贵熏肉大饼掌门人温亚龙对当过县官的我尊称为“大老爷”,但是我知道与“人”打交道我是弱项,我喜欢的是与“物”打交道。所以网名都以“大工匠”自诩,也被称之为闲不住的干活人。(作者:李天顺 摄影:赵凤武等 编辑:高德臣)
作者简历
作者:李天顺。
李天顺、男、汉族,老三届,党龄52年。
经历杂——当过农民、工人、战士、教师、医生、记者,职校校长,地区防疫站科主任,市爱卫办副主任、市委组织部科长、市委组织员办公室主任、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区委副书记、党校校长、预备役团副政委、市卫生局副局长等岗位,曾兼国家健康扶贫吉林省项目主任,国家紧急救援四平分中心主任等职。
磨难多——自然灾害,文革风云(亲觐毛泽东),石油大会战,受过批斗,刀砍、绳捆、水淹、火烧、土埋,癌疾,诋毁之灾。
爱读书——有着经济、法律、文学、工业、党政、企管、电视、医学等多个研究生、本专学历。
喜动笔——著《李天顺文集》七册,编著《党员电化教育学》为全国行业学科奠基作,编导电视片《不灭烛光》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
乐动手——研发老人健康手机,研发制造楼道电梯,设计雕塑环境景观,是非遗泥塑李传承人,有多项国家专利。
闲不住——2007年创建四平市健康协会,十八年来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是健协首席大服务员。
来源:四没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