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人文乡村摄影马拉松暨优秀作品征集活动启幕的第二天,丽水市缙云县前路乡前路村摄影战队主理人谭秋民就带着队员们跑村拍摄了。4月26日,“茭鸭共生”寻找农遗合伙人活动在前路村启动,提前一周了解情况的谭秋民心中早已有了拍摄作战图,在与队员们充分交流沟通后,下田开拍
“茭鸭共生”活动现场 梅情斯/摄
就在人文乡村摄影马拉松暨优秀作品征集活动启幕的第二天,丽水市缙云县前路乡前路村摄影战队主理人谭秋民就带着队员们跑村拍摄了。4月26日,“茭鸭共生”寻找农遗合伙人活动在前路村启动,提前一周了解情况的谭秋民心中早已有了拍摄作战图,在与队员们充分交流沟通后,下田开拍!
浙江理工大学的学生在放养麻鸭 梅情斯/摄
麻鸭嬉戏、茭叶摇曳;开着房车,带着战队……27日上午,碧油油的茭白地里,这边嘎嘎嘎,那边咔咔咔,好不热闹。摄影战队的队员们忙得不亦乐乎。
“茭鸭共生”麻鸭认养系列活动始于2023年,通过茭白田与鸭群的互惠共生,实现“以田养鸭、以鸭护茭”的生态循环。今年的认养活动有又新元素——前路乡依托“茭鸭共生”活动的文化优势,与浙江理工大学合作申请资金打造“浙理前路”红色研学项目,落地了青年旅舍、青创基地等一批业态孵化项目,吸引了一批“数字游民”入驻,让青年活力激活乡村文化新动能。活动还与现代数字技术深度融合,通过“云养鸭”小程序实现认养、直播互动,吸引麻鸭认养人、数字游民走进茭白生态田,沉浸式参与麻鸭投放、喂养等互动体验。
村路边,田埂上,“数字游民”纷纷直播推荐“茭鸭共生”系列衍生产品。特别是“云养鸭”微信小程序新增的茭鸭文创产品——带有茭鸭元素的各种笔记本、冰箱贴、鼠标垫、晴雨伞、咖啡杯、保温杯等,吸引了众多买家。
指导当地的乡镇干部以及摄影爱好者 梅情斯/摄
摄影主理人谭秋民特别为浙江理工大学师生现场开设摄影课堂。在茭田边,他手持相机示范构图技巧:拍摄乡村,要学会捕捉光影的层次感。比如,逆光下的茭叶脉络、侧光中麻鸭的羽毛细节,都是展现生态之美的关键。师学生们举起设备,跟着谭秋民调整参数,拍出自己心中令人向往的村庄。建筑系学生小李感慨:“谭老师的讲解让我意识到,摄影不仅是记录,更是对乡村灵魂的深度解读。”
为了抢拍到活动的各个细节,谭秋民又像去年首届人文乡村摄影马拉松活动一样,开着自家的房车进村驻村,吃喝都在车上,只为抢抓到乡村的每一个生动瞬间。茭田拍鸭,只是进村拍摄的第一个活动。根据此次人文乡村摄影马拉松活动安排,进村拍摄从4月开始到10月结束,如何发现我们的人文乡村之美并通过摄影呈现出来?他觉得还得再熟悉,再深入。他透露说,团队计划以“茭鸭共生”农业遗产、明清古街修复为切入点,通过无人机航拍、延时摄影等技术,记录生态与人文的共生之美。同时,结合浙江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的专业优势,尝试将建筑设计手稿、VR场景还原与摄影作品融合,打造“可交互的乡村影像档案”,让观众通过扫描作品二维码,沉浸式体验乡村的历史变迁与当代活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