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月的两当金洞乡大滩村,千亩梯田里新绿悄然漫卷。清晨六点,种粮大户蹇跃林熟练地发动雷沃欧豹M804种肥一体机,金属的轰鸣声打破山谷的宁静。驾驶座上,他专注地调整着播种机间距,机器尾部的施肥管与播种管配合默契,均匀地吐撒着颗粒肥和玉米种子。谁能想到,眼前这片一百
四月的两当金洞乡大滩村,千亩梯田里新绿悄然漫卷。清晨六点,种粮大户蹇跃林熟练地发动雷沃欧豹M804种肥一体机,金属的轰鸣声打破山谷的宁静。驾驶座上,他专注地调整着播种机间距,机器尾部的施肥管与播种管配合默契,均匀地吐撒着颗粒肥和玉米种子。谁能想到,眼前这片一百多亩的梯田,数月前还是布满马桑树、狼牙刺的撂荒地。“咱合作社有三种‘土地魔法’,专治土地‘撂荒病’。”蹇跃林的话语中透着实干家的笃定,而这三种“魔法”,正是跃盛合作社探索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
合作社里的“春耕革命”:三种模式激活土地潜能
沿着田埂走进跃盛农机合作社大院,收割机、播种机、植保无人机、深翻犁等设备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新建的农机库整齐排列,烘干塔矗立一旁,颇为壮观。十年前,蹇跃林仅有一台老旧的404拖拉机,如今,合作社的各类农耕设备已达38套。“多亏了那75万元政府补贴的农口资金,烘干塔和200吨粮库建成后,咱们的装备才算齐全,现在给乡亲们提供社会化服务底气就更足了,这就是咱的‘硬靠山’。”
“这些年来,金洞乡围绕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这些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课题,我们在粮食生产的‘育、耕、种、管、收、烘’全链条上创新服务模式——既有‘保姆式’全程托管让农户全程省心,也有‘菜单式’多环节、‘点单式’单环节托管,灵活满足不同群众的需求。这样一来,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难题得到了有效破解,也走出了一条‘全环节’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金洞乡党委副书记左晓金对这三种社会化服务模式成竹在胸。
全托管模式:土地“拎包入住”
57岁的周荣贵,随着年岁增长,干重体力农活愈发吃力。针对像他这样的老年农户,合作社推出“全程托管”服务:从春耕时低于市场价代购化肥种子,到秋收后高价回收粮食,全程机械化作业让农户坐等粮食入仓。“每亩耕、播费比市场价低40元,粮食回收价每斤还高1毛,比自己种省劲又增收,我家20亩地全托管给合作社了!”周荣贵掰着手指算着账,眼角的皱纹笑成了田垄的模样。
半托管模式:按需“私人定制”
农户黄松柏则更青睐“半托管”服务。他自己采购种子、化肥,却认准合作社高效的机械服务。“耕、种一亩地省40元,收割时联合收割机直接把玉米棒子变成玉米粒,损耗比麻雀啄的还少。以前人工收割,青壮年一天才收1亩地,现在全机械化,效率提高30倍,粮食还增产不少。”说起机械化作业的好处,黄松柏连连点头。
土地流转模式:撂荒地“变形记”
面对长满马桑树、狼牙刺等灌木,根系盘结如蛛网的撂荒地,合作社推出“两年免费开荒”策略。蹇跃林指向远处正在深翻的地块介绍:“头年用液压翻转犁将土地深耕50厘米,把碗口粗的树根都翻出来,试种玉米后亩产就有提高,再种两年,产量还会继续增加。今年新增的500亩撂荒地,秋后预计能多收20万斤粮食。”曾经灌木丛生的土地,如今已变成层层良田。
当“新农人”遇见“新农田”:希望在田野上孕育
春日暖阳下的大滩村,农机手汤应龙正擦拭着播种机仪表盘,机油的光泽映照着他古铜色的脸庞。“以前在外地打工,一年回不了几次家;现在在家门口开农机,一天挣300元,还能顺便种自家地。”汤应龙的话,道出了30余名跨乡镇农机手的共同心声——合作社搭建的不仅是机械作业的平台,更是乡村人才回流的桥梁。在这里,技术能手不必背井离乡,靠过硬的操作本领就能在家乡站稳脚跟:农机手日薪达200-300元,普通务工者也能拿到120-150元,这份收入既顾家又可观。
春风裹挟着泥土的芬芳,田地里新播的玉米种子正悄然生根。2024年以来,跃盛合作社代耕代收玉米近2万亩,服务覆盖城关镇、金洞乡、鱼池乡等5个乡镇600余户群众。从一家一户的“单打独斗”到合作社的“兵团作战”,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背后,是山区农业生产方式的悄然变革。
而在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阵地”之外,合作社早已开始谋划更长远的发展图景。他们清楚,单靠耕播收环节的服务难以抵御市场波动,唯有延伸产业链条才能让土地的价值得到最大释放。于是,生态循环农业的蓝图逐渐清晰:扩大养猪、养牛规模,打造千亩玉米-小麦-大豆全域有机试点,推行三种作物轮作、两年三熟模式。市场价格高时卖玉米,价格低时转化为有机饲料,吃着自家产的玉米长大的猪牛,肉质天然带着“有机”标签,成了市场上的紧俏货。
站在大滩村的山梁上远眺,层层梯田里,农机如甲虫般穿梭忙碌,无人机在麦田上空划出优美弧线。两当县的山地农机化之路虽充满挑战,却走得坚定。曾经依赖肩挑背扛的山区县,正以机械为笔、以科技为墨,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成为历史,焕发出现代农业的勃勃生机。
土地依旧,但农民手中握着的,不再是磨破手掌的锄头,而是智能操控的现代化农机;他们守望的,不再是靠天吃饭的焦虑,而是科技赋能的从容与希望。这片曾经的撂荒地,已然成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机、藏粮于技”的生动实践,两当县正以农机社会化服务为引擎,在秦岭山区的怀抱里,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来源:陇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