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一假期来啦!春风拂面,山水含笑,正是出门撒欢的好时节!不过,在您和美景"合影打卡"的间隙,可别忘了那些躲在花丛里、潜伏在人群中的"隐形捣蛋鬼"——花丛里的蚊子可能想请你喝“红包”,野外的蜱虫正酝酿“隐身偷袭”!别慌!收下以下“防控秘籍”,你就能成为五一假期的
五一假期来啦!春风拂面,山水含笑,正是出门撒欢的好时节!不过,在您和美景"合影打卡"的间隙,可别忘了那些躲在花丛里、潜伏在人群中的"隐形捣蛋鬼"——花丛里的蚊子可能想请你喝“红包”,野外的蜱虫正酝酿“隐身偷袭”!别慌!收下以下“防控秘籍”,你就能成为五一假期的“健康王者”!记住,真正的旅行高手,既能拍出朋友圈封神照,还能悄悄对病菌说:“退退退!”。快收好秘籍,出发吧!
一.防控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通过呼吸道传播,导致人体发生感染的疾病。这类疾病具有 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常见的呼吸道 传染病有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水痘等。
健康提示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
☑ 2.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新冠、流感、麻疹、水痘、流腮等, 儿童、老年人等易感人群应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
☑ 3.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出入公共场所科学佩戴口罩,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4.学校及幼托机构应加强晨午检,避免师生带病上课、上岗,着重防范呼吸道聚集性病例。
二.警惕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霍乱、伤寒与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及病毒性肝炎等疾病。主要传播方式有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以及接触传播。其 主要症状可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呼吸衰竭等。
健康提示
☑1.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第一道防线。在准备食物前后、用餐前、上厕所后以及接触宠物后,务必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减少病菌的传播机会。
☑2.确保食品安全:避免生食海鲜、肉类及未煮熟的蛋类等高风险食品。食物应彻底加热至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并妥善储存,防止交叉污染。在外就餐时,选择信誉良好的餐馆,注意餐具的清洁消毒。
☑3.饮用安全水源:确保饮用水干净、卫生。未经处理的自来水或来源不明的水源可能含有病原体,应煮沸后饮用或使用瓶装水。避免直接饮用溪水、河水等自然水源。
☑4.增强免疫力与监测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增强身体抵抗力。 一旦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的暴露史,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及传播给他人 。
三.谨防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健康提示
☑1.保障餐食安全卫生。尽量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采购食材,确保食材新鲜、安全、无害。 不购买无资质的食品,在外就餐选择证照齐全、环境整洁的餐厅 。
☑2.正确烹饪加工食材。食品经充分烧熟煮透后再食用,重视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生熟分开, 避免生熟食混用砧板菜刀,防止生熟食交叉污染。每餐按需备餐,尽量不剩饭菜,剩饭菜冰箱保存时要注意加盖储存,避免生熟食品直接或间接接触,食用前要充分加热 。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不吃野味,不采、不买、不卖、不吃野生蘑菇及有毒植物,不饮用生水,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饭前便后、加工食品前等要洗手。
四.防范蜱虫传染病
蜱虫,别名草扒子、壁虱,被称为“移动毒王”,虽本身叮咬只会引起皮肤病,但可怕在于蜱虫是传播人兽共患病的重要媒介。其传播的疾病包括森林脑炎、莱姆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这些疾病会让人有瘫痪、多系统衰竭、死亡等危险。 流行季节为每年的4-10月,其中6-8月为高发季节。
健康提示
☑ 1.加强个人防护。在户外活动或进入可能存在蜱虫的区域时,在身体暴露部位涂抹驱虫剂,能有效防止蜱虫叮咬。并应穿着长袖长裤,减少皮肤裸露部分,避免蜱虫叮咬。
☑ 2.保持环境清洁并及时清理蜱虫。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及时清除杂草、落叶等,减少蜱虫滋生的环境。在户外活动后,应仔细检查身体,特别是头发、耳朵、腋窝等隐蔽部位。也应以注意清理宠物身上的蜱虫,避免宠物成为蜱虫的传播者。
☑ 3.正确处理蜱虫叮咬。一旦发现蜱虫叮咬,切勿用手直接拔除,以免蜱虫头部留在皮肤内。应使用细镊子或酒精棉球等工具,轻轻将蜱虫拔出。拔出后,用酒精或肥皂水清洁叮咬部位,并观察身体是否出现异常情况。
☑ 4.及时就医就诊。若被蜱虫叮咬后2周内出现发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应该及时就诊,并告知医生活动史或叮咬史。
五.防范虫媒传染病
虫媒传染病是由虫媒生物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鼠疫、疟疾、登革热等危害性较强的传染病。因此, 预防蚊虫叮咬可以有效减少虫媒传染病的发生。
健康提示
☑ 1.改善居住环境,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针对性的自我防护,从根本上切断传播途径。清扫卫生死角,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切断传播途径。
☑2.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蚊虫叮咬。夜间睡觉挂蚊帐,露宿或夜间野外劳动时,暴露的皮肤应涂抹防蚊油,或者使用驱蚊药。在流行季节前或进入疫区前注射有关疾病的疫苗或服用预防性药物,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3. 及时就医就诊。如被蚊虫叮咬出现瘙痒、疼痛等局部症状,应采取有效方式止痛止痒;若出现高烧、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严重不良症状,请及时前往医院诊治 。
假期出游安全
五一假期将至,出行游玩正当时,安全健康需牢记。无论是踏青赏景,还是探亲访友,都要提前做好规划,确保旅途平安顺利。当前季节交替,注意饮食卫生,防范各种传染病,随身携带常用药品。人多场所佩戴口罩,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呵护自身健康。愿大家度过一个安全、健康、愉快的五一假期!
健康提示
☑1.注意饮食安全,选择正规餐饮场所就餐,避免食用生冷、未煮熟的食物,不喝生水;野外游玩时勿采摘、食用不明野果野菜,防止食物中毒。
☑ 2.有过敏史的人,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前往山区、湿地等户外场所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避免在草丛、树林中长时间停留,减少蚊虫叮咬风险。
☑ 3.外出游玩时提前关注目的地气象和路况信息,合理规划行程,避免在恶劣天气下出游。避免过度疲劳,注意劳逸结合;有基础疾病者随身携带常用药物,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宜剧烈运动;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及时就医。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