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与统计学院始建于1953年,数学学科ESI排名自2016年起保持在前1%,拥有数学和统计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数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3个专业,入选国家强基计划、教育部“101”计划,获批国家基础学科数学拔尖学生培养
01
数学与统计学院概况
数学与统计学院始建于1953年,数学学科ESI排名自2016年起保持在前1%,拥有数学和统计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数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3个专业,入选国家强基计划、教育部“101”计划,获批国家基础学科数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培养了方复全院士、黄飞敏、范辉军、张希承、田国强、艾春荣、程辉和刘国清等一大批优秀校友代表。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03人,其中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1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5人,“新世纪”/“跨世纪”人才计划入选者7人,省部级人才共12人次,高校青年教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湖北省教学名师、楚天园丁奖获得者共7人次。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现有国家级一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课程共7门,省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共8门。近年来,学院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5项。202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中斩获数学类一等奖3项,居湖北省高校第一名。
2名学生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中 获得全国一等奖
学院科研力量雄厚,拥有工程建模与科学计算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分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与应用学科交叉创新研究院等科研平台。近五年来,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近800余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5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科研经费近4000万元,出版各类专著、教材30余本。
近几年本科生就业率近100%,进入国内外一流高校或者科研院所深造占比60%以上,毕业生主要在华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知名企业从事算法方面的研发工作。
本科毕业生就业(升学)情况
02
数学强基计划拔尖人才培养
培养目标
实施“数学JIA计划”:一是“数学家计划”,着力培养数学基础好、理论素养高、创新思维强的数学拔尖人才,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国家乃至世界数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科学家,提升国家数学实力;二是实施“数学+计划”,加强学科交叉,着力培养数学基础实、时空视野广、动手能力强的各行业精英人才,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国家需要的各行业、领域的精英骨干,助力民族复兴。
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访学交流
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2024年MATH国际暑期学校
培养模式
1、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教育。
2、实行本研衔接培养模式。
3、享受推免、公派留学、奖学金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进入硕博阶段拥有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联合培养机会。
4、拥有进入国家级科研平台学习研究的机会。
5、实施动态管理方案,对学生进行分流考核。
03
学子风采展
人物简介
学生姓名:程广圣
所在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荣誉经历:
2021年9月进入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强基专业第一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连续三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三好学生荣誉,全球IDASH竞赛第二名,曾担任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会主席,数学与统计学院本科生第三党支部支委。
程广圣
埋种固基:邂逅数学世界的缘分
程广圣与数学的缘分,早在高中时期便悄然埋下种子。当同龄人还在课本知识中探寻时,他已通过自学大学数学教材,在函数与几何的交织中触摸到学科的深层肌理。那些关于 “数学定理是被发现还是被发明” 的哲学思辨,如同投向湖面的石子,在他心中激起层层涟漪,让他逐渐沉浸于数学世界的纯粹与深邃——这里有逻辑的严丝合缝,有证明的灵光乍现,更有思维在抽象空间自由驰骋的酣畅。
在他看来,青年时期便能锚定热爱的方向,是命运馈赠的厚礼。“人生的意义,或许就藏在不断叩问‘我是谁’的过程里。” 他常说。面对信息爆炸时代的知识焦虑,他曾在大二时陷入迷茫,却很快以 “既然方向不明,何妨多元探索” 的勇气破局:穿梭于微分几何讨论班的思维碰撞,驻足于院士讲座的前沿洞察,在图书馆浩瀚的典籍中打捞智慧碎片,与师长的每一次促膝长谈都成为校准方向的坐标。这些探索并非盲目,而是如同拼图般,逐渐勾勒出他心中清晰的学术画像。
雕琢自我,砥砺成长
大学时光里,他始终以三重准则雕琢自我:其一,深谙数学基础的重要性,始终将夯实专业根基视为首要任务,无论是数学分析的定理推导,还是代数结构的抽象理解,都追求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其二,践行高效时间管理,在专注学业的同时,亦注重兴趣培养——乒乓球台的挥拍弧线,骑行路上的风驰电掣,皆成为调节思维的 “安全阀”;其三,重视人际交流与资源整合,视沟通为提升自我的 “催化剂”,从课堂上的思维交锋,到学术沙龙的观点碰撞,他总能在思想共振中汲取成长能量。
成长旅程:携风生花的奔跑之路
作为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会主席,他将对社会的责任感融入具体行动。策划迎新志愿服务时,他化身新生的 “引路人”,用亲身经历驱散初入大学的迷茫;组织数学建模竞赛后勤保障时,他搭建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让学术赛事更具温度;筹备体育嘉年华与模拟考试时,他穿梭于活动现场,用细节把控诠释着 “服务者” 的担当。
这些志愿实践于他而言,不仅是回馈社会的途径,更是理解 “责任” 与 “成长” 的鲜活课堂。
学长寄语:“人生是一场不息的自我追寻。”
如今的他,早已在数学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那是对学科本质的持续探索,是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奔赴。而每一次在课堂、赛场、活动现场迈出的步伐,都如同刻度,清晰记录着一个青年如何在热爱中深耕,在探索中蜕变,最终向理想中的自己步步靠近。#推我大学上热门##强基计划#
本文转载自华中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官微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