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新发布丨来了!看今年云南经济“一季报”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8 17:29 2

摘要:4月28日上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云南海埂会堂玉兰厅,举行云南省2025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4月28日上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云南海埂会堂玉兰厅,举行云南省2025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赵嘉 摄

发布会完整实录

接下来

跟小布一起看发布会上的

精彩内容

↓↓↓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上下,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热潮,将推动一季度经济良好开局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开局即冲刺的状态推动各项工作,全省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一季度,全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491亿元、同比增长4.3%,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5%、3.6%、4.9%。

总的来看

一季度经济运行

主要有5个突出特点

一是回升态势持续巩固。在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一季度经济增速较去年全年提升1个百分点、与全国的差距不断收窄。

二是通过增量对冲不利影响的成效明显。通过电力多发多用多送,打造旅居云南新品牌,加快云铜搬迁、云南宏泰、云南裕能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投产增产等措施,对冲了硅光伏等行业下行的不利影响,实现了经济稳定运行。

三是多个领域出现趋势性好转。比如,固定资产投资扭转2023年5月以来的负增长态势;农副食品加工、酒饮料茶制造、医药制造等产业扭转了长期负增长态势;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回升转正;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较去年全年收窄19.4个百分点。

四是重点州(市)支撑有力。普洱、文山、楚雄、临沧、西双版纳等10个州(市)经济增速快于去年全年,普洱、丽江、临沧、文山等4个州(市)规上工业实现两位数增长,保山、楚雄、普洱等6个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

五是就业总体稳定、居民持续增收。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2.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13.55万人;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特别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4%。

具体来看↓

在供给侧,种植业生产形势较好,蔬菜、水果、茶叶、鲜切花、咖啡等产量分别增长4.4%、6.7%、5%、6.8%、4.4%。工业生产加快,一季度新增并网新能源装机497.1万千瓦,全部发电量增长12.2%、全社会用电量增长7.4%;有色金属产业增长14.9%、新能源电池产业增长86.3%,“绿电+先进制造业”新优势进一步显现。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十大重点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3%,较去年全年提升2.7个百分点。

在需求侧,投资企稳回升,产业投资增长2.9%,能源投资增长40.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5%。消费稳定扩容,一季度加力扩围实施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带动消费超101亿元,通讯器材、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64.8%、45.8%。旅游持续火热,旅居云南人数达228.8万人、增长56.9%,全省接待游客数增长9.9%、特别是入境过夜游客数增长77.9%。开放活力持续提升,中老铁路运输货物增长28%,全省进出口总额增长1.2%,农产品出口增长37.6%。

从发展质效看,全省实有经营主体增长5.8%,全省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正增长的行业比去年全年增加7个;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支出增长3%,其中民生支出占比达74.9%。先行指标趋势向好,3月全省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8.3%、较去年底提升1个百分点,特别是制造业生产指数连续2个月运行在荣枯线以上。

当前

云南省正处于

战略机遇期与政策窗口期

推动经济向好发展

有基础、有条件、有支撑

↓↓

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五年再次亲临云南考察,给予我们强大的思想指引和不竭的奋进动力,坚定了云南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快出台、持续显效,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云南省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不断夯实提升,一季度招商引资引进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23个,去年二季度以来新建投产企业270户、今年二季度还将新建投产40户以上,特别是云南宏合、云铜锌业搬迁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即将投产;鲜切花、咖啡等“绿色云品”附加值不断提升;30个旅居城镇试点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品牌持续打响,消费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

下一步,云南将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落实好国家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迅速启动优环境拼经济促发展夏季攻势行动,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重点做好以下10个方面工作

↓↓

一是聚焦稳定工业增长,推动铝、硅、磷、有色和稀贵金属产业延链补链项目落地,强化能源、烟草支撑。

二是聚焦高原特色农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动花卉、咖啡、茶叶、中药材等特色经作提质增效。

三是聚焦服务业提质发展,推动批零住餐、交通运输、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重点行业稳存量、扩增量。

四是聚焦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着力推动商品房去库存,抓好“三大工程”和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项目建设。

五是聚焦激发消费潜力,实施好消费品换新倍增行动,着力壮大假日经济,打响旅居云南品牌。

六是聚焦扩大产业投资、民间投资,抓好项目谋划储备和建设推进,高质量推进招商引资。

七是聚焦高质量开发合作,运营好中老铁路,抓好沪滇“16+16”园区合作共建和沿边产业园区建设,承接好产业转移,市场化、高水平办好第9届南博会。

八是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增收,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九是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加力推出一批改革举措,加大力度助企服务。

十是推动重点州(市)挑大梁、其他 州(市)各展所长,共同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

发布会上

还有这些精彩问答

一起来看

今年一季度旅居云南工作有什么新的进展和成效?近期有什么工作考虑?

一季度, 省文化和旅游厅聚焦“旅居云南”抓项目建设、抓典型引路、抓宣传推广、抓制度完善,成立12个调研组,先后赴98个县、与160多家企业面对面沟通,多方听取意见建议,梳理出100个旅居目的地、100个旅居重点招商项目、5种旅居发展模式、50个典型案例,并在北京召开了“旅居云南”宣传推介大会。“旅居云南”已经成为引领云南省文旅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和新引擎,在促进群众增收、企业发展、青年创业、人民幸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季度,全省旅居人数达228.81万,四川、重庆、广东、浙江、黑龙江等省市成为云南省重要的旅居客源地。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 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把旅居云南作为引领全国文旅转型的发展之先,以更大的力度抓实抓紧,确保路不走偏、蹄疾步稳。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编制《云南旅居业发展规划》,明确16州(市)旅居发展定位,引导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出台《旅居目的地等级划分与评价导则》,建立标准体系,引导旅居业规范和高质量建设。

二是印发正负面清单。研究制定旅居业发展“十个支持十个不得”正负面清单,重点支持联农带农、市场运作、融合发展、主客共享、创新创业等发展方向,同时从坚守用地底线、严守生态红线、构筑法纪防线、维护农民利益等方面提出禁止性要求。

三是开展提升试点。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改革创新、系统推进”的工作思路,聚焦10多个试点方向,选择100个左右具备条件的乡村、社区和文旅综合体,加大指导,强化配套,在旅居产品、模式、业态创新和服务创优上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并在全省推广。

四是健全工作机制。在云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领导下,完善左右协同、上下联动、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整合各部门政策资源加快“旅居云南”建设。

五是搭建旅居平台。依托省属企业,联动社会力量,组建一个市场化、专业化的旅居平台,推进一批旅居重点项目建设,丰富高品质旅居产品供给。

六是打造新型文化空间。优选一批旅居村和社区,模块化植入流动的图书馆、非遗工坊、文化创意空间等文化业态,提升旅居目的地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吸引力。

此外,4月22日,省政府印发实施了 ,聚焦“品牌塑造、消费激活、业态创新、服务升级”,推出了8个方面75项文旅促消费的政策措施,深化旅游业态培育,创新文旅消费场景,优化入境旅游服务,实施惠民让利政策,进一步释放文旅消费潜力,全面叫响做实“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季度主要采取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下一步在工业稳增长方面还将有哪些举措?

今年以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锚定目标,转作风、谋抓手、出实招,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呈现了稳中趋好的发展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比2024年全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非烟非能工业增长8.3%,比去年全年提高4.2个百分点。主要开展了3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加强企业项目帮扶,全力稳产增效形成更多支撑。建立了厅级领导包保服务重点企业机制,组建重点企业包保服务工作组,聚焦问题诉求高效化解、要素保障、政策精准指导等方面,以“4库4清单”(新开工、在建、停建、缓建4个项目库,以及存量、增量、减量、变量4张清单)为基础,“直插”重点企业上门服务,发现问题与州(市)同题共答、同责共担,一线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推动企业复产达产满产。同时,聚焦“抓项目、帮企业、育产业”,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开展了“云南制造工业产品供需对接”“政银企融资服务对接”“云南优质消费品进机关对接”活动,帮助企业拓展市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二是“一行一策”精准施策,重点行业企稳回升成效显著。制定实施了有色、电子、钢铁、建材、装备、食品药品、消费品等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分行业细化分解目标,明确重点监测企业,认真分析深层次原因,研究提出针对性举措,采取有效办法措施,逐一调度推进。一季度,大部分非烟非能行业实现企稳回升,特别是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食品加工、医药制造等行业扭转去年以来负增长态势。

三是制定政策激发州(市)和企业内生动力。对州(市)分三类实施激励政策,激发州(市)和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一季度政策效应显现,昆明、楚雄、保山、大理等重点州(市)规上工业增速、工业投资增速均好于年初预计,成为全省工业增长的主要支撑。

下步,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持续深化实化抓工业经济运行的有效办法,在扩增量、稳存量、提变量上下功夫,推动工业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一是加快推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立足云南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条件,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调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时的工作要求,围绕以铝铜为主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以铟锗铂为主的稀贵金属新材料、发挥磷资源优势的新能源电池等5大重点产业,深度谋划并制定实施有色金属延链补链强链、稀贵金属新材料做大做强等5个专项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二是持续加强企业项目帮扶力度。将围绕工业增长、产业培育等方面,持续开展重点企业项目包保服务,担当务实有效解决产业发展和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同时,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实施100户重点亏损企业帮扶行动,按照“4个一”帮扶工作机制,解难题、促发展。

三是精准靶向实施工业领域招商。充分发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信息、资源优势,围绕五大重点产业分别建立“两图两库三清单”(产业链图谱、产业链布局图,产业项目库、招引目标企业库,发展优势清单、要素保障清单、政策支持清单),联动带动推动重点州(市)上门招、精准招、有效招,通过高质量招商引资促进全省工业项目投资工作。

2025年云南如何更好发挥绿电优势,推动电力多发、多用、多送,增强经济支撑?

今年以来,省能源局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统筹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绿色能源强省建设,能源保供有力有序,清洁电力占比稳步提高,绿色资源优势不断发挥。

一是持续做大绿色电力规模。2024年投产新能源1636万千瓦,2025年计划再投产1600万千瓦。一季度已开工558万千瓦、新增投产497.1万千瓦,超额完成季度目标。截至2025年3月,云南电力总装机规模达到1.57亿千瓦,其中绿色电力装机占比达到90.9%。

二是做好绿色电力足额消纳。针对风电、光伏出力波动性、间歇性、不确定性的固有特点,一方面加快调节性电源建设,从“硬件”上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红河电厂扩建工程于3月21日并网发电,禄丰、富民抽蓄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储能项目累计开工19个;另一方面,加强水火风光联合优化调度,推动虚拟电厂、需求侧响应和储能更加灵活调用,从“软件”上提升灵活运行能力。“软硬兼施”下,2025年一季度,云南绿色电力消纳利用率达到98.4%,其中水能利用率达到99.8%。

三是继续推动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全覆盖。按照国家政策,绿色电力证书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是对绿色电力低碳生态价值的“实体化”认定。为充分体现绿色电力优势,云南加快绿色电力证书核发交易全覆盖工作。截至2025年3月底,全省可再生能源建档立卡项目约8000个,装机近1.4亿千瓦,占全省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超过97%。一季度,国家共向云南核发绿证1.2亿个。

在强有力推动下,一季度全省发、用、送电量保持较快增长,有力支撑全省经济稳增长。规模以上发电量90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增速较全国高9.8个百分点;其中,水、风、光等清洁能源发电量74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3%,占发电量比重81.5%,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保障全社会用电量6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增速较全国高4.9个点。其中,工业用电461.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增速较全国高4.2个百分点。在绿色电力资源优势发挥下,一季度能源投资完成457.8亿元,同比增长40.9%,无论是投资规模还是增速均处于重点行业第一;能源行业增加值增长5.2%,分别较1—2月、2024年分别提升0.9个、1.7个百分点。

下一步,省能源局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持续推动云南绿色电力优势的发挥, 一是持续加快能源项目建设、做大绿色电力供给规模,支撑全省投资增长; 二是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加强优化调度运行,推动绿色电力多发、多用、多送,为全省经济增长作出能源贡献; 三是继续研究推动扩大绿色电力证书应用场景,以绿色电力优势招引更多的先进制造产业项目落地。

近年来,昆明市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近年来,昆明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3815”战略目标,一体推进“三大经济”,谋划提出了“‘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统筹推进工业强市、贸易富市、旅游兴市、金融活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产业发展思路。通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了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传统产业蝶变升级。通过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化工、烟草、冶金“老三样”提升为千亿级产业。昆明卷烟工商物流一体化项目领先行业水平。云南铜业搬迁项目建成投产,综合能耗低于行业标杆水平20%,成为全国绿色冶炼新标杆。

二是新兴产业突破崛起。在“老三样”基础上,生物医药、数字经济发展成昆明新的千亿级产业。2024年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突破15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突破1100亿元。新能源电池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提质增效。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今年以来(1-2月)重点服务业营收增长11.6%,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增长73.4%。

三是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加强智能算力、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的谋划布局和政策引导。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获批并启动建设,8个重点项目累计建成算力3734P,仅今年一季度就新增算力1370P,预计年底建成算力1万P。在全省率先出台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加快打造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目前全市低空航线超过150条,常态化运行60条,无人机起降点超过100个。

四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引进山东大学云南创新研究院、未来交通创新研究院等一批校地合作研发机构。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50个,在全省占比近90%。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分别占全省66.2%、54.1%、87.5%。

在新质生产力的带动下,昆明市经济呈现“V型”复苏态势,今年一季度GDP增长4.3%,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9.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较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5、2.2个百分点,其中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4.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9%,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显著提升,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下一步,昆明市将保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战略定力,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从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等方面发力,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加快推动数字赋能,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新质生产力提速发展,为全市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进一步发挥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作用。

一季度全省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如何?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有哪些亮点?

今年以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锚定一季度经济良好开局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举措,有效抓好政策落地,农业农村经济克服内外部压力挑战,实现平稳开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6%,其中农业产值同比增长5.4%,高原特色农业对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并带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4%。今年,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夏收粮油丰收在望,春耕备耕进展顺利。全省已收获夏粮521.9万亩、进度35.4%,收获冬油菜74.8万亩、进度17.7%,从当前测产情况看总产和单产均有望实现提升。各地抓紧节令开展春耕春播,已栽插早稻24.5万亩、播种秋粮995.8万亩,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充足,能够满足春耕生产需要。

二是花卉产销两旺,节庆经济彰显活力。紧抓“年宵花”、情人节等消费旺季,强化政策支持与市场对接,花卉产量、产值双提升,产销态势持续火热。一季度,出口鲜切花9134吨、出口额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48.2%。

三是咖啡量价齐升,品牌效应持续突破。省农业农村厅认真落实“咖六条”政策,促进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持续提升。目前,本采收季咖啡已采摘70%以上、产量实现增长,咖啡生豆价格每公斤60元、同比增长76%,精品豆价格高达80元左右,增产增效明显。

四是中药材产业量质双提,强链补链助力发展。扎实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科学规划种植区域布局,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160余万亩,其中GAP基地1.56万亩、绿色有机认证基地13.8万亩,中药材质量和产量持续提升,年度产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五是水果产业量增质优,高端果品俏销市场。全省水果已种面积同比保持稳定,产量稳步增加,品质有所提升,水果在园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左右,据行业监测调度,一季度水果上市量230万吨左右。全省以蓝莓为代表的高端水果产量迅猛增加,西双版纳、红河、保山、玉溪、普洱等地蓝莓正集中上市,广受市场追捧。

下一步,省农业农村厅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做大做强高原特色农业,推动农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是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持续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推广烟后玉米、烟后大豆等轮作、套种粮经协同模式,着力打造“高原粮仓”。 二是及时开展“十五五”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规划编制,启动新一轮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及后续衔接政策制定。 三是加快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等项目实施,着力提升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四是加大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提升“绿色云品”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云南连续9年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列入省政府“10件惠民实事”,目前的工作进展情况如何?今年在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促进就业方面有哪些举措?

今年以来,全省人社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农民增收为主线,抓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攻坚”行动,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截至目前,全省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513.55万人,完成年度1500万人目标任务的100.9%,已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大盘保持稳定,圆满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

一是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做好省外转移就业。持续与用工量大的地区建立“点对点”协作机制,争取更多稳定性强、收入高的岗位。综合用好省内省外政府性补贴、用工企业补助等降低交通成本,做好“一站式”输送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农村劳动力实现省外转移就业402.12万人,完成年度380万人目标任务的105.82%。

二是结合发展县域经济挖掘省内就业潜力。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对接,注重与企业建立“直报直供”合作协议,用好“用工企业+用工平台+务工人员”新型就业服务模式,做好企业用工保障,扩大就地就近就业。截至目前,全省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855.23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的56.5%。

三是巩固拓展“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试点成果。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驻省外劳务工作站和大批外出务工能人的作用,招引有投资意向的“小商”,全省运营就业帮扶车间较试点前增加206个、累计达2338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20.57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83万人,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顾好家。

为着力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促进就业,云南省正在大力实施“技能照亮前程”职业技能培训行动。

一是制定出台了《云南省关于实施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十五条措施》。围绕打造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文旅名县、边贸强县,聚焦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实施高原特色农业、中药材产业、文旅产业、养老服务业、绿色能源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6个技能提升培训专项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每年培训100万人次,其中补贴性培训50万人次。

二是积极推行项目化培训模式。建立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指导目录,形成培训项目。发布《云南省2023—2025年培训补贴目录》,确定培训职业(工种)1033个,为劳动者提供培训“菜单”“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项目化培训模式。

三是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评价机制。以就业情况、培训效果为重要标准开展评估,采取“一县一业”项目式培训方式,逐步构建“培训+评价+就业+增收”全链条工作体系,通过开展大规模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更好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砚山产业园区在抓项目落地,推动产业延链补链方面有什么好的经验做法?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砚山绿色铝产业发展,将砚山产业园区确定为首批打造集聚重点产业的7个千亿级省级开发区之一。砚山始终以“企业需求”为工作导向,以“全周期服务”为工作核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园区经济”已成为拉动砚山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今年一季度,园区完成营业收入224.24亿元,同比增长20.4%;完成工业总产值127.24亿元,同比增长16.0%,其中:铝产业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21.16亿元,同比增长16.7%,占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5.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46亿元,同比增长66.8%。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创新服务模式,跑出项目建设“新速度”。园区项目建设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个方案、一套机制、一抓到底”的工作推进方式,健全完善项目建设专班、驻企服务员、周末清亲约等体制机制,重点项目审批实现全程帮办代办,推动签约项目早落地、在建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产。绿色铝项目落地后,砚山县创造了从签约到开工仅用65天时间、从开工到投产仅用195天时间的砚山“新速度”。云南文都年产50万吨新型预焙阳极项目,2025年2月5日到砚考察到确定签约仅用5天时间,实现了签约项目开门红,一期总投资15亿元。

二是依托资源禀赋,构建绿色铝产业集群。依托链主企业铝水100%就地转化,聚焦绿色铝产业集群发展,持续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主要领导亲自到四川、山东、江苏等外出招商,着力引进一批能耗低、产值高、见效快的精深加工项目落地园区发展,初步形成“阳极碳素—绿色铝—铝水初加工—铝精深加工—铝运用—再生铝”的全产业链集群,截至目前,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已引进企业20家,签约项目27个,计划投资410亿元,涵盖炭基新材料、高性能铝合金、高端铝型材、物流运输等细分领域,2025年预计实现绿色铝产值550亿元以上,力争2028年超过1000亿元。同时,实现直接就业1.8万人,带动就业7.2万人。

今年以来,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方面云南开展了哪些有代表性的创新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今年以来,省发展改革委围绕强服务、解难题、疏堵点、提信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一是着力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实施政商交往“正面、负面、倡导”三张清单,明确政商交往中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哪些要主动做,让干部放开手脚、大胆干事,让民营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围绕落实政商交往三张清单,省发改委、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等7部门联合发布了征集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的公告,以问题的发现和整改为抓手,推动营商环境建设走深走实。

二是高位推动赋能强信心。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接续举办“政企同心促发展 合作共赢创未来”恳谈会、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开放招商大会,邀请企业家坐前排、站C位,省领导与企业家面对面,真心实意把广大企业家当作云南发展的“最好合伙人”。针对会上80家企业提出的151条诉求,我们梳理成单,逐项落实并全覆盖回访,切实把为企服务做到企业“心坎上”,做成惠企服务“暖心事”。比如,针对云南聚壹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提出希望政府尽快完善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议,积极协调支持、推动有关州(市)加强对接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入驻创造条件。到目前为止,诉求办结率已达89.4%,有力提振了企业在滇投资发展信心。

三是创新开展“巡诊、问诊”,实实际际为企业解难题。在“厅局长坐诊接诉”的基础上,创新开展“巡诊”“上门问诊”,主动发现并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一季度共开展活动5期,服务企业62家,回应解决诉求109项,获得广大经营主体一致好评。

四是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重点围绕促进市场竞争、打通要素堵点、提升政府诚信、优化政务服务、破解融资难题等方面,重点纠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做到企业的事有人管、办得好,通过疏堵点助力企业减负增效、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一盘棋”统筹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省政府专门成立投资和招商引资工作专班,首次将重大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活动策划结合起来、统筹开展,努力把营商环境优化转化为优质企业项目落地云南的实际实效。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在民营经济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启动新一轮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一体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招商引资提质、经营主体引培,进一步擦亮云南“效率、服务、诚信”营商环境品牌。

内容整理自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编辑:王艳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