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骂董明珠了,她暴露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8 16:26 2

摘要:有些真话不好听,但足以让人清醒。01当一个问题被拿出来公开讨论,就说明问题已经很严重。02这两天,董明珠又“祸从口出”了。起因是格力一场内部股东会上,她在谈到内部人才培养计划时说:“我们的人才培养当中,绝不用一个海归派。原因是海归派里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

有些真话不好听,

但足以让人清醒。

01

当一个问题被拿出来公开讨论,

就说明问题已经很严重。

02

这两天,

董明珠又“祸从口出”了。

起因是格力一场内部股东会上,

她在谈到内部人才培养计划时说:

“我们的人才培养当中,

绝不用一个海归派。

原因是海归派里有间谍。

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

在无法辨别的情况下,

我只能保守地选择,

在我们本土的高校里,

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

这段内部视频流出后,

“董明珠海归间谍论”等话题

迅速登上热搜,

在短视频平台上,

经过剪辑的片段被二次传播。

在网络的推波助澜下

迅速曲解演变成了:

“董明珠说海归派全是间谍”。

网友们分成了两派,

有人觉得:

一家企业用不用海归派,

那是企业的自由。

也有人觉得:

她说海归全都是间谍,

是一棒子把海归全打死了。

公众人物任何一句话,

经过网络放大都会开始变味。

但静下心来深入分析,

她的话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或许才更值得深思。

03

为什么董明珠

对海归是这样的态度?

因为她之前,

确实被海归背刺过。

2020年,

一名海归高管王某在离职前,

通过非法拷贝、

上传云端等不正当手段,

窃取了格力公司自主研发的

高精度数控机床核心技术机密,

而后他还试图与境外势力对接,

妄图向境外出售。

2023年,

格力还有一位海归工程师跳槽后,

竟把新型热管理技术的参数

泄露给了外企,

直接损失2.3亿元政府采购订单。

还有一位海归在行业论坛上,

以联合研发为由骗取了

格力智能化霜技术的关键数据,

谋求暴利。

这些被海归背刺的经历,

无疑让董明珠对海归群体

产生了深深的警惕和不信任。

其实间谍问题

是每个拥有核心技术公司,

都会重点防御和规避的重点。

很多企业为了规避风险,

也有这种不招海归的“潜规则”,

只是董明珠直白地说出来罢了。

但她也不是说

一棍子就要打死所有留学生,

而是说在一些涉及到机密、

重要核心技术的岗位,

会对海归审核更严格一点,

会优先选择培养,

自己国家毕业的大学生。

这其实也没什么错,

同样都是人才,

为什么不去选风险更小的那个?

这是企业的自由,

只是听起来有点现实罢了。

04

不仅是企业,

现在很多地方的国企

公务员岗、选调生岗,

海外院校的范围也越收越窄,

甚至很多地方,

压根不认国外的学历,

有留学背景的根本不招收。

为什么会这样?

第一个原因,

也就是董明珠说的。

前段时间,

国安部就破获一个间谍案,

郝某就是个海归,

之前他还在读书时,

被一位签证官策反,

在他学成归来后,

在间谍的指示下,

进入了中央某部工作,

长期窃取涉密敏感项目资料。

在普通人眼中,

间谍这个词离我们很远,

但留学生群体,

其实离得很近,

一不小心就落入圈套了。

之前看过一个例子:

一位中国学生张某,

在国外某顶尖大学读书。

突然有一天,

一位校领导找到他,

和他拉关系,

还让他做自己的中文老师。

试问谁能经受住这种“重视”?

等到他读大三时,

领导突然把他召至办公室,

向他介绍了两位外国人。

他出于对领导的信任,

根本没有任何防备。

对方也是从小事开始,

比如找理由让他提供,

该校中国留学生的资料等等。

但后来,

他们逐渐对张某提出更多要求,

开始涉及一些敏感信息。

涉世未深的张某根本毫无防备。

一段时间后,

对方直接表明自己的身份,

并以之前发布的敏感信息做威胁,

逼迫张某继续帮他们窃取资料、

监视中国留学生,

此时的张某被吓得根本不敢拒绝。

后来临近毕业,

张某想回国发展,

但他的成绩不满足科研院校要求,

为了能让他回国能进科研所,

某领导就帮他篡改成绩单,

撰写推荐信,

最终张某成功进入了某科研所,

但交换条件是,

要帮他们继续窃取资料。

最终张某

就这样一步步成为了间谍。

其实类似的情况不少见,

很多留学生,

都是带着任务回来的。

他们在国内被保护的太好了,

在异国他乡很容易陷入孤独,

境外势力正是利用这一点,

打着各种看似合理的旗号,

一步步诱导留学生掉入陷阱。

而留学生群体普遍家庭条件优渥,

资源人脉很广,

叠加名校毕业,

他们也更容易进入中国更好的部门,

也对境外势力更有利。

但若他们被策反,

带来的危害将是全方位、深层次的。

所以国家重要核心部门,

开始收紧海归派录取名额。

这不是对留学生群体的全盘否定,

而是为了从源头降低潜在的风险。

05

间谍问题只是其一,

无论是企业,

还是政府部门,

开始不倾向于找海归,

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很多留学生越来越水了。

我有个朋友的表弟,

高中长期稳居年级倒数,

数学、物理从没及格过,

高考连专科线都够不着。

家人花了80万送他去澳洲,

说是“留学”实则是通过中介

包装语言成绩,伪造实践经历,

进入当地一所私立院校读书。

在墨尔本的几年里,

他大部分时间泡在华人区,

日常也是用中文交流,

专业课靠代写蒙混。

最后结果是什么?

虽然拿到了文凭,

却连英文邮件都写不明白。

不止是他,

很多留学生也是这样。

前几天,

我和某互联网大厂部门总监吃饭,

他聊起招聘的海归应届生,

语气里满是无奈:

看履历个个光鲜亮丽,

什么QS前100,

各种大厂实习经验,

各种科研项目经验经历。

开口就要20万年薪起,

但真正进入试用期,

问题一个个暴露:

有人用英语汇报都结结巴巴;

有人简历上写:

精通跨境电商运营,

入职后却连后台规则都搞不懂;

有人开口闭口

我们国外都是这么做的,

却拿不出符合国内市场的落地方案。

这不是特例,

而是一种普遍现象。

曾几何时,

留学生是精英的代名词。

但如今,

随着留学门槛的降低

留学的含金量确实在不断降低。

大量“水学历”充斥其中。

他们没被招进去,

根本不是因为所谓“间谍论”,

而就是单纯能力太差了。

06

今天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因为这次董明珠事件,

更像是一个转折点,

让我们很多人,

开始重新审视留学这件事。

现在还有很多家长,

尤其是条件不错的家长,

对国外精英教育仍有盲目的崇拜,

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国外,

就能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

而有些家长是想“弯道超车”。

孩子在国内的成绩不太行,

于是选择将孩子送出国,

希望通过留学混一个学历,

甚至还有人变卖家产,

也要把孩子送出去留学,

或许之前这样的操作还可以,

但是从2025年开始,

很多东西也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要不要再送孩子出国,

一定要仔细思考清楚。

07

留洋学历,

正在以我们想象不到的速度贬值。

你还记得之前的,

青岛保安刺死外卖小哥事件吗?

被刺死的外卖员,

其实是一位海归留学生。

留学生干低薪工作,

这在以往是不敢想象。

但现在这其实很“正常”。

之前刷到过一篇文章,

一个留学生,

花了200万出国留学,

结果回国月薪4000.

翻看一下真实评论会发现,

这种情况不在少数。

英区留子回来当英语老师,

工资 3K - 4K。

美区留子,

第一个月工资到手 3600 元。

985本科+海硕,

一个面邀都没有。

211本+海硕,

投了200多家0面试。

不仅是那些水校,

QS前五十前一百的回来,

拿三四千一个月的例子

也不在少数。

如今国内就业环境,

越来越卷了。

以前100个留学生,

基本都是能留国外就留国外,

但现在国内发展的好了,

大家也更倾向回国发展。

海归派一多,

就开始内卷。

不仅是留子自己内卷,

还要和遍地找不到工作的

国内大学生一起内卷。

而现实的是,

现在企业招聘越来越务实,

相比留学生,

更倾向于985、211的学生。

很多HR一听到留学生,

第一反应都是“水硕”,

宁愿要个踏实肯干的普通本科,

也不敢赌一个水土不服的海归精英。

花着大钱去留学,

回来想赚回学费都很难,

所以留学的性价比还高吗?

08

而且国际形势也在发生变化。

这几年,

中美两国摩擦增多

美国把很多中国高校,

都列入了制裁名单,

他们想要从经济、科技等多领域

遏制中国发展。

贸易摩擦持续升级,

关税大幅提高,

经济领域的动荡,

也会蔓延到教育、人才领域,

中国肯定也会采取反制措施。

可以预见的是,

各个国家将来

一定会对核心技术看管越来越严,

对核心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什么之前,

留学生如此吃香?

因为那时候中国落后,

留学生们在国外,

确实能够学到先进技术,

我们需要他们的经验。

但现在的中国,

在很多技术方面已经领先,

有自己的专利技术,

所以现在企业害怕的是,

自己的核心技术被偷被窃。

今天的董明珠,

不过是把潜规则直白的说出来罢了。

我想不仅是她,

将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

做这样的选择。

留学生当然能进企业工作,

留学生可能能力确实优秀,

但将来可能面临的就是:

想要进入核心岗位,

就是要比国内同等大学生更难。

以前留学生受“优待”,

但现在真可能变成“歧待”。

花那么多钱出国,

反而还因为这个,

带来一些负面的东西,

那还值得吗?

现在的时代真的不一样了。

对于这次事件,

很多人去批判董明珠,

很多留学生骂董明珠,

但在这些骂声和攻击声背后,

或许正藏着一个时代风向标的到来。

来源:破局者Breake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