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场以 “思想邀约” 为内核的展览中,当代艺术家吕洪樑的油画创作如同一曲 “显” 与 “隐” 的视觉交响 —— 他以大海为画布上的 “显” 形载体,却在波光色彩间暗藏情感奔涌的 “隐” 性哲思。从早期对海景 “实” 象的光影捕捉,到近年以主观色彩重构的 “虚”
四人联展《四象・无界》(Four Symbol・Boundless)于 2025 年 3 月 8 日在南希画廊开幕。
这场以 “思想邀约” 为内核的展览中,当代艺术家吕洪樑的油画创作如同一曲 “显” 与 “隐” 的视觉交响 —— 他以大海为画布上的 “显” 形载体,却在波光色彩间暗藏情感奔涌的 “隐” 性哲思。从早期对海景 “实” 象的光影捕捉,到近年以主观色彩重构的 “虚” 境秘境。让我们跟随吕洪樑老师的笔触,潜入这场关于 “大海的哲学” 的深度对话,探寻画布背后的故事。
展览现场
《倾听呵,海神普罗透斯轻轻地诉说》Listen to the whisper of Proteus
吕洪樑 Lv Hongliang
130×195 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20
对话艺术家吕洪樑
艺术家吕洪樑
采访者:您近年创作中大海始终是核心意象,能否与我们分享这一主题最初是在何种因缘际会下如何走进您视野的?是某个特殊的契机触发了这种持续性探索,还是它早已潜藏在您的生命体验中?
吕洪樑:是早已潜藏在我的心底,只是到了2015,那个夏天得以确认!2015年创作的《那个夏天,我们牵着手去青岛看海》是第一幅关于大海的作品,直接的感受来源于2015年8月与画友们自驾去青岛写生。站在崂山海边,面朝大海,人与海产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近处波浪自由游动、相互撞击形成各种的形状,却又转瞬即逝,似乎来无踪去无影,让我感受到了老子所说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境界,水波似乎是有表情的,他们欢快、自由、嬉戏而调皮;远处水天相接,无垠的空间。令人浮想联翩,可以联系起庄子所说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那种深远而浩淼的无限空间,以及“逍遥游”的浪漫情怀……
从此,大海成为我创作的主要主题,到2025年整十年,创作了大大小小一系列作品,分别于2022年12月上海久事美术馆,2023年南希画廊,2023年诸暨鸿美术馆做过个展。而且还在深挖这个主题,对我而言,大海总能引发我那种特殊的情绪!这两三年会有一系列新作出来!
海风的呢喃
The murmur of the sea breeze
吕洪樑 Lv Hongliang
18×24 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18
采访者:您笔下的海面光影与潮汐涌动极具真实感,这些画面是基于某片具体的观察还是您在长期采风后提炼出的“理想化”的海洋印象?
吕洪樑:是长期在海边面对大海采风写生,观察,感受的综合。感受海的性格,潮起潮落,风,浪,海鸟,人在海边的嬉戏声,动态,情绪,气候与色彩永不停息的变化等等,汇聚成一种综合的、立体的,记忆的,并不是照片化的写实,但又很写实,是感受的写实,不是表象的写实。
我的博导黄阿忠教授对我的评论是“吕洪良的画法是写实的,但不同于毛发毕露的那种,而是轻柔的,虚蒙的,写意的,其色彩是主观的,唯美的,抒情的,绘画的美在趣、静、虚和、雅致;绘画的意在构成、排列、组合。绘画的表现最终落点是风格形式的统一,思想和意味的和谐,趣味表达和技法表现的相吻。”
采访者:我们注意到您的作品名称作品通常是带有诗歌般凝练意境的句子,请问这些命名是创作过程中偶然的“灵光乍现”,还是您特意为作品所构思的另一种文字形式的注解?
吕洪樑:作为我来说,创作每一件作品都有唯一的初衷和精神的支撑,因此每一件作品都是唯一的,取名也是一幅作品精神创造的重要部分,因此我会为每件作品取一个自认为最合适的名称而反复思考和推敲,并经常更改,因为有时觉得特别满意的题目,第二天发现很糟糕幼稚等等,就会把最新的名称发给对方,这也让对方捉摸不透和困惑,其实就是这个原因!当作品名称与视觉对象产生共鸣之时,我们就能体会到强烈的兴奋。但是我们看画不应该受制于作品名称,它无法动态地反映视觉现象,而应该用直觉感受原作。
作为美术学院的教授,我把担任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以外的几乎所有时间,用于艺术思考与创作实践,我往往通过兴趣支配下的阅读,来自然而然地生发某种预料不到的思考,进而激发创作行为。阅读范围包括中西方哲学,文学和小说,中西方艺术批评,艺术家传记,日记等。
在阅读中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趣闻轶事等。也从阅读艺术家传记或日记,可了解大师的人格和个性魅力,生活习惯和喜好,如德拉克罗瓦可以上午画半天的裸体,觉得没劲下午便去骑马了,生性潇洒,让人羡慕;或者是画家圈内的逸闻趣事,如塞尚把马奈圈子的画家描述为“打扮得像律师的混蛋”等等,这些会给自己带来快乐。所以很多作品的题目是在阅读的文学作品或注释中获得一句话或词语,觉得与我某一幅作品的感觉很接近,就修饰采用了!
诗意的日子
Poetic Day
《结缘在大海》Knot in the sea
吕洪樑 Lv Hongliang
18×24 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20
采访者:在您的作品中,人物往往以微小却沉静的形态与浩瀚海洋共处,能否谈谈这种构图是否隐喻着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您又希望观者从中感知到怎样的联结?
吕洪樑:您观察的非常仔细,是的,我作品中的人物是微小的,而且与沙滩海洋天空共处于一个与现实似像非像的世界当中,如果用摄影打比方,我画的都是中远景。在中远景中,人与物不像在近景中那么清晰和充满各种细节,人与人,人与物等转化成色块相互间的关系节奏和氛围,形象也接近于具象与抽象的边界,这能带给我无尽的想象空间。关于您提到的“这样的构图是否隐喻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也许有,或许也没有,我只是想这么画,是一种直觉,一种感觉,用图像去实现自己的想要的感觉!
《灼烧的热情》 Burning passion
吕洪樑 Lv Hongliang
18×24 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20
采访者:在您看来,在现今喧嚣的都市生活之外,大海作为“现代人的精神故乡,"是以何种力量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缺失的?这种对于自然的复归又对当代人意味着什么?
吕洪樑:当代人最缺失的是闲暇,以及如何面对闲暇?并由此而缺失的想象力,那种被繁忙的工作和数据化的项目占据而被压制的、抑制的、人本来就具有的宽阔的思想维度被禁锢,以至于很多人已经不会闲暇了,不知如何闲暇,是否能自信的闲暇等!我可能不认为这是“自然的复归”,我以一种独立的艺术行为,来慢慢构成“自我”,正如德勒兹说“风格,在一个伟大作者的著作中,也永远是一个生命的风格,不是某种人格的东西,而是一种生命可能性的创造,一种生存方式的创造。”我希望世界有多样的生命可能性,而不是单一无趣的!
《大海的沉思》Contemplation of the sea
吕洪樑 Lv Hongliang
24×18 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19
采访者:您的绘画总是与人的内心有着强烈的联结,请问您认为自己的创作过程是如何反哺精神世界的?当画布成为心象的载体时,艺术表达是否也在重塑着您对生命的认知?
吕洪樑:我不是很理解你说的“自己的创作过程是如何反哺精神世界的?”具体指什么意思?随着自己的成长,对“什么是艺术”的理解也慢慢深入,记得钱穆先生说过,政治军事是好胜的争强的,宗教和艺术是柔的,软的。宗教和艺术可以慰籍心灵,帮助人们释怀,当然艺术中也有表现斗志高亢的作品,但悲剧的感染力大于喜剧,如文学作品中雨果《悲惨世界》,卡夫卡的《判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等;绘画作品如列宾《伊凡雷帝杀子》,伦勃朗《浪子回头》等都是直击人性的优秀作品,艺术是最真实人性的领地,也是对生命对时代对人性的认知!
采访者:您曾提及“绘画就是通过画面来实现自我内心的投射”,但作品一旦展出就会与观者产生对话。您如何看待这种创作之私密与公共解读之间存在的张力?艺术家在创作的同时是否需要保留部分"未言明"的空间?
吕洪樑:艺术作品的背后是人性,且人性极其丰富,不同的作品表现出人性的多面,但必须图像化,库尔贝说“绘画是一种语言,但它的词语是一切可见之物。”,因此当一位画家是在创作艺术作品而不是商品画时,支撑作品的就是人性或思想,而绘画承载的这种人性或思想与观者达成共鸣时刻,就是艺术作品的公共性。
艺术作品有“未言明”或“看不尽”的部分,有启发的想象的空间尤其重要,这也是高级或好艺术的标准。
海之角,那一道诱人的弧线The horn of the sea, that alluring arc
吕洪樑 Lv Hongliang
24×18 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19
采访者:如今大海的图景在您的绘画中已展现出丰富的层次,未来会继续深挖这一母题吗?是否考虑过通过新的媒介或视角,拓展对这一永恒意象的诠释?
吕洪樑:当下我对这个母题的探索还有浓厚的兴趣,随着探索的深入,母题虽然是同一母题,但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有心的观众,尤其是看过我2023年鸿美术馆个展或者看过我个人画册,会发现我已经从刚开始的直接表现以蓝色调为主的海面,慢慢转向陆地与海的边界—沙滩,而且从去年开始,我钟情于阳光下米白色沙滩与沙滩上人物或遮阳伞的投影形成的强烈的、刺激的对比,2024年我已经开始画两张这类作品,分别是100CM×300CM,195CM×130CM,到2025年3月底基本画完了,接着我又开了三张类似尺寸的作品,都是大面积米白色沙滩,海只有很小部分,我痴迷于按照自己意愿,将沙滩上的人或物反复摆布组织在沙滩上,经常会对人或物位置的挪动,去除或添加,以及以何种视觉效果去表现的反复推敲,逐步接近心中想要的效果,这也是导致我作品完成慢的原因之一,因为每张画都没有固定答案,走一步看一步,挑战和期待兼有的状态,德勒兹说“没有真正的艺术会为了迎合公众的预期去创造、展示一个产品。艺术是从无法预料、无法识别、无法接受的东西之中生产出来的。”
只要有益于作品达到我想要的震撼效果,当我需要时,新媒介新视角等都可以为我所用!一切自然而然……
正在展出
「四象·无界」——四人联展
策展人
徐航
出品人
Nancy Lee
艺术家
吕洪樑 李根 胡继宁 叶炜
展期
2025.03.08 - 2025.04.29(已更新)
地址
南希画廊
上海市陆家嘴银城路66号尚悦湾2F-201b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日:10:00 - 18:30
策展助理
李可菲 赵齐佳 潘彦君
画家简介
吕洪樑,1980年生于浙江诸暨。油画理论与创作研究博士,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油画第二工作室硕士研究生导师。
作品先后于上海久事美术馆、上海南希画廊举办个展;曾参加第五届中国油画展、上海美术大展、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上海选拔展、全国小幅油画人物画展、长三角当代油画家邀请展等数十场联展。论文发表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中国美术研究》《书法教育》《上海文化》等期刊十余篇。作品先后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上海美术学院、上海明园美术馆、上海美博美术馆、上海刚泰美术馆、上海朱纪瞻艺术馆、上海龙现代艺术中心以及英美法籍藏家和国内藏家收藏。
来源:中华网山东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