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展览融合历史学术研究、虚拟现实(VR)场景重构与数字交互叙事技术,观众可在30分钟虚拟现实体验中,通过语音导览与空间标识引导,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泰坦尼克号探索之旅。
近日,以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为蓝本的“泰坦尼克号·遗世回响——沉浸式探索体验”展于上海BFC外滩金融中心正式开展。
该展览融合历史学术研究、虚拟现实(VR)场景重构与数字交互叙事技术,观众可在30分钟虚拟现实体验中,通过语音导览与空间标识引导,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泰坦尼克号探索之旅。
体验过程中,观众通过影像技术“置身”于航行中的泰坦尼克号内部:从三等客舱内逼真的旅客活动与舱室装潢,到发动机室中轰鸣运转的工业机械,再到复现的豪华宴会厅中绅士淑女伴着小提琴曲翩然起舞的场景,甚至可与虚拟乘客一同漫步甲板,感受落日余晖下的海天一色。
泰坦尼克号作为英国白星航运公司旗下的奥林匹克级邮轮,曾是当时全球体积最大、设施最豪华的客运轮船。1912年4月14日,该船在处女航中与冰山相撞沉没于大西洋底,导致千余人遇难。1985年,其残骸被重新发现并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名录。1997年,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创下全球票房纪录,进一步推动该事件成为全球性文化符号。
近年来,文旅元宇宙项目成为行业热点。从上海博物馆“消失的法老:胡夫金字塔沉浸式探索体验”展,到上海展览中心“永恒的巴黎圣母院穿越时空沉浸式VR之旅”,再到复星艺术中心“XR沉浸式艺术展‘永恒高迪’”,此类项目通过数字化技术推动文旅产业向沉浸化、互动化、智能化转型。
《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明确指出,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前沿方向,将重塑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其中,“虚拟现实+文旅”被视为加速技术落地的重要场景。当前,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型生产力正通过优化文旅产品供给、培育消费新业态、弘扬传统文化等方式释放价值。
VR数字沉浸体验已成为推动文商旅体融合的新路径及城市消费的“流量引擎”。其核心优势在于通过数字化还原,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接触历史场景与文化遗迹,兼具沉浸感、互动性与社交传播性。
市场研究机构IDC预测,2025年全球VR大空间市场规模将突破1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8%。不过,行业仍面临技术标准化与内容精品化两大挑战:一方面,各厂商设备定位精度、头显参数差异显著,制约规模化推广;另一方面,国内近200部VR作品中仅5%达到国际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政策层面持续释放利好信号,如国家电影局将虚拟现实电影纳入管理体系,既为行业设立技术标准,也为市场发展按下“加速键”。
来源:元力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