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英国的航空母舰(05)护航航空母舰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9 10:21 1

摘要:排水量:标准10,250吨,满载11,000吨尺寸:长142.4米,宽17.14米,吃水6.6米动力:单轴柴油机组,功率5,200马力航速:14.5节武器装备:1门102毫米高射炮,4门40毫米高射炮,4门20毫米自动炮舰员:210人

改装时间:1941年1月22日-6月26日,沉没时间:1941年12月21日

排水量:标准10,250吨,满载11,000吨
尺寸:长142.4米,宽17.14米,吃水6.6米
动力:单轴柴油机组,功率5,200马力
航速:14.5节
武器装备:1门102毫米高射炮,4门40毫米高射炮,4门20毫米自动炮
舰员:210人

1941年12月航空大队配置:8架"海燕II/III"型战斗机

英国海军首艘护航航母,由德国冷藏船"汉诺威"号改造而成。该船于1940年3月7日在西印度群岛被英国巡洋舰"达尼丁"号俘获。1941年1月开始历时5个月的改装工程。为增强稳定性,在货舱内加装了3,000吨压载物。结构极度简化:无机库、无升降机、无弹射器、无舰岛。飞机直接停放在飞行甲板;配备两条拦阻索和应急拦阻装置。

服役经历:

这艘"应急航母"仅参与过两次直布罗陀护航行动(1941年9月和12月)。1941年12月17日,在马德拉群岛附近海域,由30艘船只组成的英国护航队遭遇德国潜艇"狼群"袭击。"大胆"号舰载机及时发现敌情,指引护航驱逐舰通过深水炸弹迫使U-131号潜艇浮出水面,最终用舰炮将其击沉。随后,"大胆"号的战斗机击落了来袭的两架德国轰炸机。次日清晨,在航空引导下驱逐舰又击沉了U-434号潜艇。

12月19日德军发动海空联合攻击。U-575号潜艇用鱼雷击沉了"斯坦利"号驱逐舰;"鹳鸟"号炮舰撞沉U-574号潜艇;"大胆"号的战斗机击落了来袭的三架轰炸机中的两架。但在12月21日傍晚返航的最后阶段,德国U-751号潜艇用鱼雷命中"大胆"号,致其失去动力。70分钟后,再中两雷的舰体断裂沉没,造成72名舰员阵亡。

在两次护航行动中,"大胆"号的战斗机共击落5架、击伤3架德国Fw 200"秃鹰"侦察轰炸机。"大胆"号的战例证明,建造低速廉价的护航航母用于船队防空反潜的构想完全可行。

护航航空母舰"活跃"号(HMS Activity)

服役时间:1942年10月14日,退役时间:1946年
排水量:标准11,800吨,满载14,250吨
尺寸:长156.4米,宽20.1米,吃水7.7米
动力:双轴柴油机组,功率12,000马力
航速:18节
武器装备:2门102毫米高射炮,24门20毫米自动炮
舰员:375人

1944年航空大队配置:3架"剑鱼"鱼雷轰炸机,7架"野猫"战斗机

由未完工的冷藏船"忒勒玛科斯"号于1942年耗时9个月改装而成。舰体增设小型舰岛、机库和升降机,未安装弹射器。货舱内加装1,600吨压载物,水下舰体划分防水隔舱。部分战位配备防破片装甲。装备两部雷达和声纳系统。

服役经历:
初期作为训练航母培养航空兵,1944年1-8月参与跨大西洋和北极航线护航。舰载机击落5架德军轰炸机,参与击沉U-355和U-288号潜艇。1944年9月起执行英国至锡兰的飞机运输任务,并承担舰载机飞行员培训工作。

服役时间:1943年4月9日,退役时间:1946年

排水量:标准19,650吨,满载23,450吨
尺寸:长181米,宽23.2米,吃水8.8米
动力:双轴柴油机组,功率16,000马力
航速:18节
装甲:弹药库和操舵装置25毫米
武器装备:4门102毫米高射炮,16门40毫米及16门20毫米自动炮
舰员:666人

1943年航空大队配置:15架鱼雷轰炸机,6架战斗机

原属联合城堡航运公司的客轮,1939年10月被征用改为辅助巡洋舰,1942年7月-1943年3月改装为护航航母。作为二战时期最大的护航航母,配备轻型装甲和舷侧空舱反鱼雷防护系统。飞行甲板装有弹射器和六条拦阻索,设有机库、升降机及两部雷达,货舱内置2,500吨混凝土压载。

服役经历:
1943年中旬仅执行过一次冰岛航线护航任务,此后全程作为航母飞行员训练舰使用。该舰凭借完善设施成为英国海军重要的航空训练平台,培养了大批舰载机飞行员。

排水量:标准13,825吨,满载17,250吨
尺寸:长164米,宽21.3米,吃水6.9米
动力:双轴柴油机组,功率10,700马力
航速:16节("坎帕尼亚"号动力13,250马力,航速18节)
武器装备:2门102毫米高射炮,16门40毫米高射炮,16门20毫米自动炮
舰员:639人

航空大队配置

1944年3月:12架"剑鱼"鱼雷轰炸机,6架"海飓风"战斗机1945年2月:14架"剑鱼"鱼雷轰炸机,6架"野猫"战斗机

由未完工的冷藏船改装而成,是英国自建护航航母中最成功的型号。舰体增设多道水密隔舱,强化飞行甲板结构,配备宽敞机库。货舱内加装3,000吨压载物以增强稳定性。装备1台弹射器、1部升降机、4-8条拦阻索及应急拦阻网,配备多种雷达。"坎帕尼亚"号首创舰载战斗信息中心。

服役经历:

"奈拉纳"号:1943年12月12日服役。1944年2-9月护航13支直布罗陀船队,后转战北极航线。1945年初参与两次挪威近海突袭,1948年退役。"文迪克斯"号:1943年12月3日服役。1944年护航两支直布罗陀船队,三次参与北大西洋反潜搜索。1944年8月起护航北极船队,击沉U-354号潜艇。1946年转入预备役。"坎帕尼亚"号:1944年3月7日服役。1944年6-8月护航6支直布罗陀船队,后转战北极航线。舰载机击沉U-921和U-365号潜艇。1946年转入预备役。

弓箭手(Archer)级护航航空母舰(4艘)

排水量:标准10,220吨,满载10,336吨
尺寸:长150米,宽21.3米,吃水7.7米
动力:单轴柴油机组,功率8,500马力
航速:16.5节
武器装备:3门102毫米高射炮,10门20毫米自动炮,6挺12.7毫米机枪
舰员:555-855人

航空大队配置

1942年:3架"剑鱼"鱼雷轰炸机,12架"海飓风"战斗机1943年:9架"剑鱼"鱼雷轰炸机,3架"海燕"战斗机1944年:11架"剑鱼"鱼雷轰炸机,4架"野猫"战斗机

首批通过《租借法案》从美国获得的护航航母,由未完工货轮于1941-1942年改装,每艘耗时6-7个月。"弓箭手"号和"复仇者"号为平甲板设计,"撕咬者"号和"冲锋者"号增设右舷小型舰岛。全系配备1部升降机、1台弹射器及拦阻索系统。货舱内加装1,800吨混凝土压载,另可注水1,000吨作临时压载。无装甲防护及反鱼雷隔舱。动力为两台柴油机经减速齿轮驱动单轴,配备雷达与无线电测向仪。

服役经历:

"弓箭手"号:1941年11月17日服役。次月与商船碰撞返修。1942年参与两次北大西洋反潜行动及跨大西洋护航。1943年5月23日,舰载机击沉U-752号潜艇。因动力故障,1943年10月起改为浮动维修舰,1945年3月退役。"复仇者"号:1942年3月1日服役。1942年9月护航PQ-18北极船队,舰载机击落5架、击伤20余架德机。11月支援北非登陆作战。1942年11月15日,在直布罗陀以西100海里处遭U-155号潜艇雷击,弹药库殉爆舰体断裂,3分钟内沉没,505人丧生,仅17人生还。"撕咬者"号:1942年5月4日服役。1942年11月支援北非登陆。1943年3月起在北大西洋反潜巡逻,至1944年8月执行16次护航任务。舰载机重创U-203和U-89号潜艇(后由水面舰艇击沉)。1945年4月归还美国。"冲锋者"号:1942年7月1日服役。1942年11月支援北非登陆。1943年护航JW-53船队时遭风暴严重损毁返港。1943年3月27日因航空燃油舱爆炸沉没,378名舰员遇难。

排水量:标准11,400吨,满载15,160吨
尺寸:长151米,宽21.2米,吃水7.7米
动力:单轴动力系统,功率8,500马力
航速:18节
武器装备:2门127毫米舰炮,16门(8座双联)40毫米"博福斯"自动炮,35门(14座双联+7座单装)20毫米"厄利孔"自动炮
舰员:646人

第一系列"攻击者"级(11艘)

航空大队配置调整(任务导向):

1943年:19架"海火"战斗机 9架"剑鱼"鱼雷轰炸机 + 6架"海火"战斗机1944年:24架"野猫"战斗机 12架"剑鱼"鱼雷轰炸机 + 10架"野猫"战斗机

该级舰由美国建造并通过《租借法案》移交英国,与美制同型舰相比减少了载机量并调整了防空武器配置(注:列装武器为初始版本,服役中多次升级)。

各舰服役记录

1."攻击者"号(1942.10.10服役)

初期执行美英间飞机运输任务

地中海训练后掩护萨莱诺登陆、法国南部登陆

1944年轰炸爱琴海沿岸目标

1945年4月编入东方舰队

2."战斗者"号(1942.11.15服役)

1943年4-6月北大西洋反潜巡逻,护航直布罗陀船队

参与萨莱诺登陆掩护

1943年10月加入东方舰队,执行印度洋护航与反潜任务

3."追猎者"号(1943.4.9服役)

1944年2-3月护航JW/RA-57船队,击沉U-366(1944.3.5)、U-973(1944.3.6)潜艇

1945年初转驻澳大利亚

4."击剑者"号(1943.2.20服役)

1943.10-1944.8护航12支船队,参与三次挪威近海破交作战

击沉U-666(1944.2.10)、U-277/U-674/U-959(1944.5.1-2)潜艇

1945年改为训练航母

5."猎手"号(1943.1.11服役)

1943年8月支援萨莱诺登陆,10月返英维修1944年5月掩护法国南部登陆,轰炸爱琴海目标1945年编入东方舰队,活跃于缅甸、苏门答腊及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海域

6."追击者"号(1943.6.14服役)

1944年4月参与空袭"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执行挪威沿岸破交作战1944年7月转战地中海,支援法国南部登陆1945年4月驻南非训练新航空大队

7."劫掠者"号(1943.4.26服役)

1943年12月起专职舰载机飞行员训练

8."搜寻者"号(1943.4.8服役)

参与空袭"提尔皮茨"号(1944.4.3)

三次挪威近海破交作战

1944年7月转地中海,掩护法国南部登陆

1945年春四次突袭挪威沿岸航运,6月转战印度洋

9."潜行者"号(1942.12.30服役)

1943年8月赴地中海掩护萨莱诺登陆,返英升级

1944年5月重返地中海

1945年4月编入东方舰队,参与缅甸-苏门答腊海域行动

10."打击者"号(1943.4.29服役)

1944年护航直布罗陀船队,三次北大西洋反潜搜索四次挪威沿岸破交作战护航北极航线JW/RA-59A、JW/RA-60船队1944年底转驻澳大利亚

11."追踪者"号(1943.1.31服役)

1943.9-1944.6完成12次跨大西洋护航及北极航线JW/RA-58护航

1944年6月碰撞事故严重受损

1945.11.29因维修成本过高退役

舰载机迭代:1944年以"野猫"战斗机逐步替换"海火",提升对空作战能力。作战模式:兼顾反潜护航(剑鱼+战斗机混编)与舰队防空(纯战斗机配置)。战损比:全系列累计击沉11艘德军潜艇,击落敌机逾20架,无战斗损失记录。

第二批“Ameer”(阿米尔)级(共24艘;其中23艘移交给了英国)。

1944年

配备20架“地狱猫”战斗机,或12架“复仇者”鱼雷轰炸机与4架“野猫”战斗机。

1945年

配备9架“梭鱼”鱼雷轰炸机与12架“野猫”战斗机,或10架“复仇者”鱼雷轰炸机、4架“地狱猫”战斗机与5架“海火”战斗机。建造情况:

共建造了24艘舰只;其中23艘根据租借法案移交给了英国,仅有1艘留在了美国。

与第一批相比,第二批航母加强了防空火力,飞行甲板尺寸有所增加,配备了更强劲的弹射器。防空武器也多次进行了改进和更换。

1943年,下列舰只加入了英国皇家海军服役:

“阿米尔号”(Ameer)、“仲裁者号”(Arbiter)、“侍奉者号”(Atheling)、“女王号”(Begum)、“皇帝号”(Emperor)、“女皇号”(Empress)、“国王号”(Khedive)、“纳博布号”(Nabob)、“巡逻者号”(Patroller)、“首相号”(Premier)、“女王号”(Queen)、“统治者号”(Ruler)、“沙阿号”(Shah)、“投石手号”(Slinger)、“发言人号”(Speaker)、“萨恩号”(Thane)(1945年1月15日被德国U-482潜艇鱼雷击中,未进行修复,1945年2月5日归还美国)、“喇叭手号”(Trumpeter)(其舰载机于1944年5月4日击沉了德国潜艇U-711)。

1944年,英国舰队又补充了以下舰只:

“重击者号”(Puncher)、“国王号”(Rajah)、“女王号”(Ranee)、“收割者号”(Reaper)、“打击者号”(Smiter)、“击败者号”(Trouncer)。

“Ameer”(阿米尔)级(二代“博格级”)航母整体战斗经历并不显著,因为它们是在战争后期才加入英国舰队,当时盟军在海上已经取得了完全的制海权。

这些航母活跃于大西洋、地中海及远东地区,执行护航任务、轰炸岸上目标、支援登陆行动、猎杀潜艇、运送飞机、训练新的航空编队等任务。

1946年,所有通过租借法案获得的航母均归还给了美国;其中一部分被改装为货船,另一部分则被拆解报废。

来源:胡侃kaowow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