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 郫都鸟笼技艺传承人进校园上“体验课”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30 14:18 2

摘要:朱诚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了鸟笼的由来和竹编的历史。从古代文人雅士对鸟笼的喜爱,到竹编技艺在漫长岁月中的演变,一个个故事精彩且生动。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惊叹。

4月28日,成都市郫都区古城学校非遗编织兴趣社团正式成立。当天,三道堰镇古城村鸟笼技艺传承人朱诚作为指导老师,为学生们带来一场沉浸式的非遗体验课。

朱诚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了鸟笼的由来和竹编的历史。从古代文人雅士对鸟笼的喜爱,到竹编技艺在漫长岁月中的演变,一个个故事精彩且生动。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惊叹。

随后,朱诚动手演示,教大家初级的十字编。他耐心地讲解每一个步骤,手把手地指导孩子们如何将竹条编织成规整的十字图案。孩子们围在朱老师身边,认真模仿着老师的动作,小心翼翼地摆弄着竹条。尽管一开始有些手忙脚乱,但在朱老师的鼓励下,逐渐掌握了技巧,编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十字编作品。

在古城村,鸟笼制作曾是家家户户引以为傲的传统手艺,精巧的竹编纹路承载着几代人的匠心。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这门手艺却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今年,古城村以“益邻・微光营”项目为依托开展非遗传承人培养,发动鸟笼技艺传承人走进校园,在年轻一代心中播下了传统鸟笼制作技艺的种子。

此次进校园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实用的编织技巧,也感受到了非遗的独特魅力,明白了传承传统技艺的重要性。“原来鸟笼制作这么有趣,我以后还想学习更多的编织技巧!” 一位参与活动的学生说道。

“益邻・微光营”项目是古城村传承非遗技艺的积极探索。鸟笼制作技艺引入校园,既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又培养了潜在的传承人。“未来,我们将继续依托该项目,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培训体验活动,让非遗鸟笼技艺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郫都区三道堰镇古城村相关负责人表示。

华西社区报记者 李玥林 古城村供图

来源:社区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