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参数党到体验派,以恋树L2为例,谈谈2025工学椅选购思路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30 14:16 3

摘要:现代人普遍面临久坐挑战,无论是白领、程序员、设计师还是学生群体,每天久坐时间长达 8 - 12小时。高强度久坐易引发颈椎酸痛、腰背僵硬、肩臂麻木等健康隐患,这些信号提示着普通座椅已难以满足健康需求。

现代人普遍面临久坐挑战,无论是白领、程序员、设计师还是学生群体,每天久坐时间长达 8 - 12小时。高强度久坐易引发颈椎酸痛、腰背僵硬、肩臂麻木等健康隐患,这些信号提示着普通座椅已难以满足健康需求。

笔者便是这庞大“久坐族”中的一员,为了缓解长时久坐带来的不适,这些年我折腾了不少工学椅,也写过多篇文章和大家探讨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学椅

必须承认,国产人体工学椅,这几年进步非常大,无论功能还是材料工艺毫不逊色国外大牌,加上针对国人身体工学大数据打造的支撑系统,都能更好的适配国人体型。

工学椅选购该关注那些功能?

哪些功能适合自己?对应的功能又是什么模样?

几百和几千的工学椅有哪些本质区别?

估计是大多数人最挠头的问题

本文借着刚入手的这款恋树 L2 人体工学椅,谈谈个人对工学椅的认知,希望能帮助近期有购买需求的朋友。

关于恋树这个品牌

恋树这个品牌我认识已经 10 年了,15 年就入手过它家的入门款,那时候名字还是天益,体验过后觉得不错,后来还入了它家的 L1。

恋树属于走技术的品牌,营销方面比较低调,特点方面

一 是所有产品都是自己设计的

工学椅研发支出的大头就是开模,基础款工学椅的模具费用都是百万起步,具备自适应底盘或复合支撑结构的复杂型号,其模具研发费用更可能突破千万量级。以赫曼米勒 Aeron 系列为例,其长达 7 - 8 年的研发周期耗资超过 亿 元,印证了高端产品的开发壁垒

头部品牌能够通过规模化生产摊薄成本。相较之下,恋树这类小体量品牌仍坚持自主设计研发,在行业资本化运作浪潮中仍保持原创,这种"反商业常规"的执着显得尤为难得。

二 是功能比较全面,舍得堆料

因为主打自研的关系吧,所以恋树工学椅可供选择的余地不多,千元内只有 F08 / 升级版,旗舰型号则是 L1 / L2,以及针对小个子人群打造的玲珑系列。

型号少的优势是不存在差异性升级,每个级别的椅型,在功能和材质层面基本属于同价满配。

比如不到千元的 F08 升级版能提供自适应靠背和可调节腰靠

而 L1 更是在千元出头价位提供了韩国 WINTEX 网布、意大利 DONATI 底盘、靠背 \ 头枕深度可调,座椅前倾功能,这堆配置别说放在 6 年前,就是现在也没几个能打的

此外,恋树还有个不是优点的优点。

客服的专业程度极高,但凡问个问题,恋树的客服会啪啪啪的回几页,从功能释疑到参数讲解,事无巨细描述的清楚详尽,我很多工学椅的相关知识都是从客服那里获取的。

售后更是断档的存在,引用某位值友的评价

恋树 L2 工学椅作为品牌历时 五 年打磨的旗舰迭代产品,相比上代除了材质的升级,还在网布设计、 多区联动两个环节下了大功夫。

▼造型方面和 L1 相差不大,同样黑灰两色可选,整体线条流畅富有张力,灰白配色较为百搭,全网布结构,透气性也是拉满。

▼详细参数如图,最低高度 44cm

高度是选购基础

▼个人觉得,工学椅高度是最该关注的选项,尤其是小个子人群,因为大部分国产工学椅都是照搬的的欧美数据,对亚洲人群不是很贴心(这两年要好多了)。

为什么有的人觉得坐久了脚麻,就是椅子高度不匹配!

椅面过高,腿部压力集中于大腿内侧接触点,也就是工学椅椅面边缘,时间长了脚麻;椅面过低,压力会集中在坐骨神经,坐久了屁股疼。

▼那么,如何确定适合自己的最低高度呢。

其实很简单,随便找张椅子坐下,保证双腿 90° 垂直,脚掌完全接触地面,这个垂直高度就是自己的最低要求。

▼恋树 L2 的高度区间为 44 ~ 50cm,比较符合笔者 170 的身高,双脚平稳落地,脊柱支撑到位。

理论来说,恋树 L2 适合的人群应该是 165 以上身高这部分人群,低于这个高度建议搭配脚踏,个子更高的朋友建议屁股收货,记得选择退货包运费的品牌。

▼高度调节也很顺畅

网面寿命很重要

▼座椅材质直接关乎舒适体验,网布是当主流。

网布的优点在于其卓越的透气性,避免了久坐的闷热感,并且其高弹性形变能力有助于贴合身体、分散压力。

但网布的特性也有局限性,长时间的形态保持能力。

网布椅面下方中空,依靠网布自身提供支撑力。长期受压下,网布中心会逐渐失去弹性而下陷。一 旦中心下陷,椅面边缘就会相对凸起,形成一个“盆地”状。

当人坐入其中时,大腿内侧便会受到凸起边缘的持续压迫,阻碍血液循环,从而引发腿麻。这是材质本身所导致的,现阶段也没有完美解决的办法

▼恋树 L2 的网布很有意思,采用了行业首创的「双层高弹网布复合工艺」(有专利证书的)。

上层网布提供软支撑,主要起到分散压力、提高舒适度的作用;下层网布则是加强支撑,避免首层网布过份下陷,两者的结合不仅形成了软中带硬的坐感,而且大幅提升了网布的使用寿命。

▼坐感方面,恋树 L2 的双层网布有着相当大的特色,拿本人来举例。

笔者身高 170,体重 126 斤,体型偏瘦,PP 较小,坐着的时候受力点比较集中,这就导致网面局部下陷更深,不仅坐着难受,网布的使用寿命也会更短,解决的方式无非就是频繁更换受力点,可以理解为“挪屁股”。

双层网布的好处就来了,甭管你受力点多么集中,到了 一 定幅度就会被下层网布承托,上层网布不会有太大变形,PP 受力点不会过于集中。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了,只是为了避免变形,干嘛不在单层网布上用高弹力材质

这就涉及到舒适度了,我之前入手的永艺蒙柯就是高强度网面,坐久了 PP 居然会有刺痛感,而且那把椅子最低高度都在 46cm,对我来说更是加剧了不适。

椅背也是很多人认知的误区,

▼很多人觉得双背 / 三背更高端,其实欧美主流工学椅都是单背,比如 Embody、okamura Contessa 2、赫曼米勒 Aeron 这种。

单背对脊柱的承托主要靠材料和结构来适应背部,这就对设计和材料有着更高的要求,价格贵也主要体现在这些地方。

双背(三背/四背)椅背在国内是主流,本质逻辑有点类似“电车和油车”,既然材料和设计 一 时半会追不上,那就改变思路,针对需要承托的部位做加强,实现弯道超车。

冷知识,工学椅椅背关键的承托点是骶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坐骨部位,参考酒吧柜台那种小椅背。

▼恋树 L2 采用的下腰上背的分区设计,辅以椅背升降 + 坐深调节,尽可能的满足不同身高、不同坐姿,追求不同舒适度的人群需求。

▼椅背和椅面 二 者紧密相连 ,这里就放在一起说

▼椅背的高度调节是主流的提拉方式,每档微调,到顶回落至最低档,最大调节高度 6cm,操作简单,也能适应不同身高的使用习惯。

▼骶骨位置的支撑由网布提供,整体的力度适中,配合椅背升降,可以实现不同的承托角度。

▼不过,纯靠网面来做腰背支撑的话,支撑强度比较低,对于某些腰肌有问题,或者喜欢顶腰感强烈的人群来说不太完美。

▼所以这次恋树 L2 也是加入了可调腰靠的设计,通过椅背下方的摇杆,可以对下方的承托区强度进行调节。相比纯靠网面来做腰背支撑,L2 这样的物理干涉无疑增强了顶腰感,后期就算网面松弛也能通过它来进行改善。

▼椅面的坐深调节是个很实用的调整选项,通过前后移动座垫适应不同腿长的使用者,最多能做到 4.5cm 调节区间。

多提一嘴,不要小看坐深调节和腰靠可调这两个功能,基本上千元级工学椅都阉割了这个调整选项,而恋树则是全系标配,现在可以理解为啥我特别青睐这牌子了吧。

功能和安全的基石丨底盘

▼工学椅的核心是底盘,我们对工学椅做的各种调整大都需要底盘来配合,所以这不仅是展示厂家技术实力的窗口,也是最直观评价工学椅高端与否的思路之 一。

恋树主要走的外销路线,而欧美用户更认可国际品牌,所以 L2 依然采用的「意大利 DONATI 自负重底盘」,妥妥的高端型号,像 RBT 的龙骨椅、奥卡姆拉Sylphy 都是用的它家的产品。

▼DONATI 独创的「自负重底盘」,通过机械结构将用户体重自动换算为后仰弹力,使得不同体重的用户坐于其上,均能获得相适应的后仰弹力。简单说就是无需调节自适应人体后仰弹力。

▼恋树 L2 的底盘还是 DONATI 专门为其定制的型号,内部配备了「双弹簧缓冲架构」,主弹簧负责常规支撑,副弹簧把控大角度缓冲,两者协同工作能让俯仰更加丝滑。

▼不同体重的朋友,需要的回弹力度也不相同。

体重大的朋友,肯定希望椅背回弹的力度大些,不然一躺下去直接就到底了,撑不住。

体重轻的朋友,肯定希望这个力度小点,不然每次倾斜都得使劲,压不下

而恋树 L2回弹力度的调节,可以通过左侧的旋杆来完成

▼得益于底盘的优秀,恋树 L2 可以实现 8 轴连动。

当用户后仰时,整个承托系统通过 8 个机械轴点(涉及座垫、椅背、扶手、腰靠等部件)实现同步联动。具体逻辑包括座垫前移、椅背倾斜、扶手同步上翘,腰靠则通过弹性反馈动态贴合腰椎曲线,多部件协同运动,形成「滑翔式」坐感。

▼椅子配备的 BIFMA 国际认证 四 级气杆,属于基操,恋树全系都是 四 级气杆起步。

也不单是恋树,但凡是个有点名气的品牌,气杆这块都不会抠。像韩国三弘、德国 SUS 棒、中国台湾 MID 棒、国内的莱特、协强都是正规品牌。

小知识,BIFMA 是美国办公家具制造商协会的认证,出口德国则是必须通过 TUV 认证,而 SGS 属于全球通用标准认证

▼椅脚为精抛光的 一 体式铝合金材质,质感与坚固性并存,承重稳固可靠。摩登灰色加厚 PU 包边静音滚轮,提升了整体设计的协调感和美观度。滚轮滑动时极为安静,且 PU 材质可有效保护地板不被划伤。

扶手调节功能越多越好

恋树 L2 的扶手内部采用钢结构支撑,能够承受重量支撑。表面包裹高密度海绵,舒适性不错,手臂瘦削如我,放在上面也不会觉得硌手

▼调节方面支持 8D 调节,具体来说包括上下 10cm 高度 、前后 4.5cm 滑动、360° 水平旋转、以及 18° 俯仰角度

▼不过,扶手设计还有改进的余地,倾斜角度下经常不自觉滑落回水平位置,加个锁定装置会好得多。

有效的颈部承托丨头枕

▼之前的文章里,我就提到过 L1 的头枕不是很适合我,如下图

而这次 L2 的头枕,依然拥有高度、角度、前后 3D 调节,但整个网面做了加大加宽的改进,脖颈位置总算能被有效承托了,整体舒适度提升了不少。

▼另外,头枕不是枕头的,是承托颈部压力的区域。正确的使用位置是头枕曲线贴合颈部,后脑勺放在分压区域,如下图所示。

▼头枕的多维调节

最鸡肋的设计丨脚托

恋树 L2 工学椅提供了脚托款和非脚托款两种配置,价差在 150 左右

▼脚托材质和主体一样都是四面弹面料,最大弹出距离为 475cm,打开展开都比较轻松,

▼收纳时占据的空间优化到位,基本上不会影响双腿。

但是,我并不推荐脚托款。准确的说:工学椅是最不适合用来躺平的工具!

▼人体工学椅的设计逻辑,本质与"躺平休息"存在结构性冲突,它甚至比不上电竞椅,毕竟电竞椅的分离式椅背能实现接近平躺状态。

▼主流工学椅的最大后仰角度通常限制在 135° 左右。这种非完全平躺的姿势会打破人体压力分布平衡,导致 70% 以上的体重集中于腰椎及胸椎连接处

使用者清醒的时候,身体还能通过神经反馈系统实时感知压力异常(如腰部肌肉持续收缩预警),进而主动调整坐姿。

但在睡眠状态下,肌肉松弛使椎间盘承受的静压负荷激增,偏偏使用者还无法主动调整,醒来后只会觉得腰酸背痛,长此以往腰背损伤巨大

个人理解脚托的盛行,一 是品牌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二 是用户“可以不用,不能没有”的心态。

▼具体到脚托功能的应用场景,还是以辅助短时放松为主,比如躺着玩玩游戏看看电影之类,但无论是何种场景,都不建议超过 30 分钟。

线控省力又方便

▼功能调节方面,恋树 L2 工学椅利用的侧边线控扳手取代传统气压杆操作,调节响应速度更快,需要的操作力也更低。连接处还做了接口加铜,线材套管设计,细节处理的很到位

▼无论是调整椅背倾斜、座椅高度、坐垫深度还是回弹力度,都有专属的多档调节拨片,设计直观,即使盲操也十分便捷。

最后的总结

国产工学椅近年来发展喜人,这得益于国人对健康的重视,促使品牌更关注用户需求,通过设计和技术创新,从模仿走向引领。恋树 L2 工学椅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其核心优势在于双层网布解决了传统网椅的塌陷和舒适度难题,联动滑翔结构则提供了极其平稳顺畅的坐感。功能调节方面则有 DONATI 自负重底盘赋予的众多可调区间,合金框架和 四 级气杆也确保了极致的安全与承重。

但是这把椅子也不是万能,除了前面提到的扶手问题,L2 的坐高范围和椅面宽度,说明了它对大体重人群、185以上 / 165 以下用户算不上友好。当然这也不是它的错,全世界也找不到 一 把能满足所有人要求的椅子,大小号设计才是王道。比如恋树玲珑这种主打小体型的椅子

恋树 L2 的优势在于,用相对较低(1999)的价格,提供了媲美高端工学椅的核心配置与创新技术,结合它 5 年质保、12 年保修的超长承诺和断档级售后,我愿将它推荐给所有对工学椅有较高品质要求的朋友 —— 毕竟,健康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财富。

最后两句话送给大家

“工学椅不是万能,它没有任何治疗作用,多运动才是保持身体健康的最佳途径”

“有条件的朋友尽量线下试坐,99% 的人称赞的椅子不一定适合你,数据只是数据,不能代表真实坐感”。

我是昭华凋,一个喜欢研究椅子的野路子评测家,喜欢本文的麻烦给个关注,我会持续为大家输出购物经验与使用体验,再见!

来源:昭华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