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10余所学校用AI批改作业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30 02:38 2

摘要:“新学期反应是勤奋加笑声等于满分,方程式配不平别找我,走,老徐,我们去喝杯咖啡!”在上海市格致中学的草坪上,该校两位创始人——中国近代化学家徐寿和英国人傅兰雅的铜像“活”了,背后竟是读高二的一位男同学在用AI操控,用DeepSeek创作脚本,用即梦AI让静态照

学生:上学六年第一次完全参与课堂互动

作者/ IT时报记者 孙妍

编辑/ 潘少颖

“新学期反应是勤奋加笑声等于满分,方程式配不平别找我,走,老徐,我们去喝杯咖啡!”在上海市格致中学的草坪上,该校两位创始人——中国近代化学家徐寿和英国人傅兰雅的铜像“活”了,背后竟是读高二的一位男同学在用AI操控,用DeepSeek创作脚本,用即梦AI让静态照片动起来,最后用讯飞星火大模型生成人物配音。如今,中学生使用AI的能力可能已经超越很多职场人士。

“一个班的默写卷,以往我自己批需要一节课40分钟时间,现在有了批阅机,我就能投入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中,大大解放了作业批改时间。”上海市延安中学英语老师李玮艳一边说着,一边从星火智能批阅机里拿出已经留痕的默写卷。

“Can colors make the butterfly nice?”长宁区适存小学英语老师陈丹,用大模型精心设计了一个提问,更好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从课堂到课外,AI正在成为老师们离不开的助手。

在上海,一场AI驱动的教育变革正在发生。AI不止能激发学生的能力,让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雕塑壁画“活”起来,还能让老师从繁杂重复的批改工作中解放出来,让课堂变得更引人入胜。

批阅机减少教师八成重复批改

走进上海市延安中学的打印室,英语老师李玮艳正在操作星火智能批阅机批改默写卷,批阅机用短短十几分钟就完成了以往40分钟的人工批改量。

这台机器看起来比普通打印机多了一块触摸屏,它只需三步就能完成试卷批阅,即便初次使用也能迅速上手。第一步扫描答案卷,同步选择扫描班级;第二步扫描学生卷,40人左右的班级3分钟就完成扫描,扫描完成后机器自动完成批阅;第三步留痕打印,核对清楚班级并开启留痕打印,规整试卷避免卡纸,一键开启留痕。

李玮艳从批阅机里拿出一沓带有红色批改结果的默写卷,仔细核对批改是否正确。“批阅机的精准度很高,不同学生的字迹都可以识别,减少了人工失误造成的评分误差。”她向《IT时报》记者展示了批阅机上的数据报告,优秀率、合格率等一目了然,再也不需要人工去统计,还会输出难点、易错点等共性问题,有利于老师了解哪些词汇是学生还没掌握的,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星火智能批阅机不仅可以将老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放出来,还能提高课堂效率,因为老师可以快速地掌握哪些题目需要在课堂上重点讲解。未来,我们希望批阅机可以批改更多的题型,给到学生更多指导,让他们能更快更好地学到知识。”李玮艳表示。

从实际应用数据来看,星火智能批阅机让老师用于重复作业批改的时间减少了80%,专注于校本教研、学生针对性辅导的时间增加了100%。

大模型批阅机更“全能”

目前,讯飞星火智能批阅机已经在格致初级中学、上海市长桥中学、上海市闵行区实验西校等110余所上海的学校落地应用,覆盖徐汇、杨浦、黄浦、静安等多区的学校。

以长宁区为例,2024年11月,长宁区在全区高中引入星火智能批阅机。4个月后,全区从六年级到高三7个年级的数学、英语两门学科已基本实现星火智能批阅机的常态化应用,共扫描学生作业近10万份。

机器批改在中高考等大型考试中已经成熟应用,但是搭载了大模型的批阅机,变得更加全能。

从英语、数学老师们的反馈来看,在客观题的批改方面,批阅机的正确率非常高,即便是字迹最潦草的作业,有打草稿和涂抹的试卷等,都能精准识别。就英语来说,批阅机已经不止能批改默写卷、选择题等,还能批改翻译、作文等题型。从一份作文的批改留痕来看,批阅机可以打出准确的评分,逐句进行批注点评,提供润色建议,还会将好词好句划出来,结尾还会写上教师评语和提升建议,甚至比老师人工批改还要仔细。

天天有作业,月月有小测验,大量的批改常常让老师们疲惫不堪,如何将老师们从海量低效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和时间放在精准教学和辅导上?

有了批阅机,老师们再也不用忧虑作业批不完,还可以根据错题库给学生布置个性化作业。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不失为一件提质减负的好事。而对学校来说,在掌握大量可用的数据后,可以有的放矢地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老师更懂提问 学生更愿参与

“Can colors make the butterfly nice?”陈丹用AI让课堂变得更活跃了,听到这个问题后,学生们脱口而出red、blue、colors等词汇,殊不知,这是一个用AI精心设计过的问题。

在陈丹上课时,一个名叫“AI课堂实录分析”的大模型,会实时记录老师与学生的问答。通过AI生成的报告,陈丹发现了一个问题:“在第一次课堂中,我问了‘Nice Why’,发现小朋友对于这个问题不是很理解,于是把问题变成‘Can colors make the butterfly nice’,和学生互动的频次就高了。”

有了AI这个助手后,适存小学的老师们把每堂课都变成了公开课,课后都能根据数据分析和反馈来改进课堂。当老师更懂得提问后,学生们上课时就更积极互动了。

“如何设计一个美观的伞桶,将40把长70厘米的长柄伞放入?”在求真中学六年级的一节数学课上,数学老师李颖将一个传统的圆柱体解析课,变成了一个有趣的实际生活问题。面对老师抛出的问题,每个同学都在面前的平板里与智能体开始对话,求助这位AI助教。

40分钟的课堂,老师不可能一分钟点一位同学来回答问题,有了智能体后,老师就能跟每位同学对话,整个课堂都被激活了。有学生反馈,这样的AI教学方式,让自己上学六年以来,第一次体会到完全参与到课堂的互动里。

花了几个月时间,求真中学的师生们“喂养”了智能体,每门学科都要向它注入知识图谱,让它成为每个学生的专属助教。在智能体与学生的互动中,它能形成每个同学的专属数字画像,实现真正千人千面的课堂。

在大模型横空出世后,从老师到学生,从大人到小孩,几乎每个人都逃不出技术焦虑,想着如何才能不被AI替代。在寻找这个问题的路上,上海教育行业已经在先行先试,把AI用起来,让AI赋能老师,让AI激发学生的能力。

《IT时报》曾报道过多家上海高校如何被AI“改造”。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课堂上,同学们会聚精会神地盯着手机“开小差”,在教室前方的大屏幕上刷弹幕,实时发表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思考;在上海科技大学里,每个教室已经变身智能Pad或手机,展示着课件、视频、实验等教学资源。同时,AI数字人正在被孵化着,它们会根据老师的课件进行授课。

如今,AI正在向上海的中小学渗透,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正在全国中小学铺开,真正地从娃娃抓起。今年初,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试点工作的通知》,89所中小学校(含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被确定为上海市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其中就包括上海市延安中学,还有上海中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七宝中学、建平中学、大同中学、上海市实验小学、徐汇区科技幼儿园、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等。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2628亿元,人工智能贡献率约在7%左右,预计到2027年,人工智能对在线教育市场的贡献率将攀升至16%左右。

“大模型到底有什么用?”落地应用是大模型的2025年必答题,而AI变革是每一所学校的2025年必答题。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IT时报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E N D

来源:景现兴衰

相关推荐